附錄八 《入中論》“方法”“本體”辯證轉依而“體相用”同步趨證的“基道果”三涅槃

  此中前十地說成熟如來三種性(性起、性空、性具)的過程,是“了義大中觀”內義中相對的他受用身與自受用身的成熟過程;果地所述佛的大悲、智德與度眾生,則是敘述“了義大中觀”內義中絕對自受用身的成熟自性與身相,以此將前面諸地分述性起、性空、性具所漸成的入道緣起,攝入正覺果的究竟“體、相、用”中,以《法華》、《般若》、《華嚴》這三大系道次第,引導了初、二、三轉*輪佛陀所述的各類甚深見與廣行道。

  說“用”以呼應《法華》,說“體”而直宣《般若》,說“相”即會歸《華嚴》。初轉*輪時,《華嚴》以佛如其所有如實知的“相(清凈現(xiàn)分)”,清凈《阿含》眾生發(fā)心后所生行為的“相”以趣歸不二證悟;二轉*輪時,《般若》以佛親證之諸法“體”性,清凈《方等》經(jīng)眾生一般果證入大空性之“體”以趣歸不二證悟;三轉*輪時,《法華》以佛所起“用(清凈現(xiàn)分)”,清凈《法華·涅槃》眾生得記所起善辯*輪的“用”。如上三轉*輪,皆世尊與眾生之間在以師師相授方式傳承法王子位。月稱論師得如來密意加持入心,謹遵世尊教旨,以大乘道的“體、相、用”,攝《法華》、《般若》、《華嚴》三類大乘道,會歸究竟一乘,向上直續(xù)世尊自內證智(pratyātmādhigama)。由大瑜伽(Mahayoga)現(xiàn)空不二的“用”,導入無比瑜伽(Annuyoga)明空不二的“相”,復由直證無上瑜伽(Atiyoha)覺空不二的“體”而會歸樂空不二的絕對證悟,這種會歸展示并契合每一眾生進入佛果過程中的三種中道觀,即“基、道、果”;杏^(基涅槃)即是顯現(xiàn)與空性見無別的大瑜伽;道中觀(道涅槃)是方便與智慧無別而明空不二的無比瑜伽;果中觀(果涅槃)是色身與法身無別而明覺不二、樂空不二的無上瑜伽。

  《入中論》六地廣說緣起性空,以“蘊空”為方法論破外道所執(zhí)五蘊與小乘所述蘊無常,以“處空”為根本論以破外道所執(zhí)十二處與小乘所述處無我,以“界涅槃”為歸宿論以破外道所執(zhí)緣起界中因果個體實有與小乘所述緣起界中緣起因果個體之不了義空,復以一實相印總述小乘無常、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之平等無差別,息除無因、斷滅諸邊見,以此揭示外義中的諸法無自性,只有相似相續(xù),沒有常一不變;只有相互依存,沒有獨立存在的道理,密意指歸而“轉依(asraya-paraurtti)”內義的絕對真如實體,從《根本中觀論》所析破的法性存在暗暗引入如來藏內義的真如存在。從方法論的指向上看,雖僅以中觀見的無遮大空性(以無遮作為引導初機認知空性的邏輯思考,以減除他們的實事執(zhí),是方法論非本體,故非究竟了義而是暫時了義)這一“暫時了義”為標的,而密意則實以清凈如來藏這一“究竟了義”為真正指歸,這樣便對菩提因心之三種大悲及正覺佛果之不住涅槃,與無自性的因果聯(lián)絡中“因果的界”作出了圓滿交待;如上直至十一地的次第教授與緣起性空的超離階級教授配釋到一部論中,“了義大中觀”的外義和內義便完全地展現(xiàn)出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