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工作互不抵觸的

  一般人對修行的認(rèn)知、想象,大概只停留在打坐、念經(jīng)、拜佛、閉關(guān)、打禪七等行門的修持,這其實只說對了一半。佛法講的修行是要修正和調(diào)整我們身、口、意三種行為。也就是說把我們身體的、語言的、心理的三種行為,修改一下、修正一下,這就是修行。

  修行最要緊的就是隨時隨地保持念頭的清凈,不要存有壞念頭,也不要做壞事、說壞話。它有兩個路徑,一個是修慧,一個是修福。自己煩惱的減少或消解,叫做修慧。誦經(jīng)、拜佛、懺悔、打坐、拜懺等方法,都可以用來反省自己、改善自己內(nèi)在的觀念和習(xí)氣,以及內(nèi)在的煩惱,幫助我們增長智能。

  修慧的同時還要修福,就是多幫助其它眾生,其它的眾生是誰呢?就是跟我們在一起生活、工作,跟我們共處在一個大環(huán)境之中的人。但是該如何幫助他們呢?用頭腦、體能、時間、財力都可以,幫助人就是一種修行,修的是福報、功德,這種功德可以幫助很多人從貧病苦難之中得到平安、得到快樂、得到幸福。

  如果以這個標(biāo)準(zhǔn)或定義來理解修行,其實我們在工作中就可以修行。有句話說:「身在公門好修行」,為什么一個人在公家機關(guān),或是做政務(wù)官的時候,是最好的修行時機?因為這是修善、積福、積德的大好機會,如果在法令上、政策上、執(zhí)行上的方針能夠多動一下頭腦、多說一句恰當(dāng)?shù)脑?就能夠使千萬人得到利益,那就是修行了。

  對一般人來說,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rèn)真負(fù)責(zé),工作就是工作,不要一邊工作一邊埋怨、發(fā)牢騷,或是一邊指桑罵槐很不滿意,這樣就是敬業(yè)、就是修行。反之,如果懈怠草率,做任何事都覺得懶洋洋的,就不是修行了。這與中國人工作的時候講求敬業(yè)樂群,跟大家在一起的時候講求同舟共濟是相同的。因此,修行的基本觀念,就是全心全意的投入。

  有一次我在日本,有個信眾煮菜給我吃,她說自己是以修行的心煮這道菜,用來供養(yǎng)法師。我聽得滿心歡喜,我告訴她:「這個菜里面,已經(jīng)具足了誠懇心、菩提心、恭敬心、供養(yǎng)心,這確實是修行!

  我們做任何事時,如果都投以全心的真誠,那就是修行,修行與工作原來就是不相抵觸的。當(dāng)然,我們也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做比較專門的、持續(xù)的修行,工作中與工作外的修行應(yīng)該是相輔相成的。

  工作自在語:

  我們做任何事時,如果都投以全心的真誠,那就是修行,修行與工作原來就是不相抵觸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