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嚴法師《積極的人生》

  一個人如果沒有努力的目標,的確很容易就喪失生命的原動力,而一般人的努力,無非是追求名、追求利、追求權、追求勢、追求位。其實,追求的本身并沒有錯,更不是罪惡,問題是在于追求的過程中,是不是不擇手段,有沒有傷害到別人,或是傷害了自己的品德?

  又如果,雖然很努力很努力地追求,目標卻越來越遠,這時候該怎么辦?是不是還要追求?是不是非要得到它不可?

  積極的確是很好,可是在追求過程中,如果太在乎目標的達成,往往會忽略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因緣,忽略周遭別人的感受。所以,除了積極的追求之外,還要常保平常心。能夠得到固然非常好,即使不能得到,那是因緣不具足,不必那么難過。

  所以進取心、積極心要有,但是得失心最好少一些,一切‘盡其在我’就可以了。這樣子,生活才會過得比較愉快,也不會因為自己的積極,而讓他人受到傷害。

  所以說,積極是一種態(tài)度,本身并沒有對錯,如果動機不純正、目標不對,或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種積極才是不對的;或是目標達成后就得意洋洋,目標達不成就痛苦萬分,這樣的積極就是錯的。唯有當目標正確,作法正確,積極就會成為一種優(yōu)點,會為自己、為他人帶來快樂。

  這道理聽起來和象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其實兩者還是有一點不同。‘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這個觀念是正確的,但是態(tài)度有一點消極。積極的態(tài)度,應該是在耕耘之前,做好更多的準備,譬如哪一種耕耘的技巧最好?市場上有沒有這個需求?有沒有通路?市場上消費得完嗎?消費不了又該如何處理?……等等問題。詳細考慮之后,耕耘的結果,才容易和我們的預期相符。在考慮清楚之后,動手去做,如果達不成目標,也不需要難過,這才真的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那么,要如培養(yǎng)積極的心呢?首先要訂定目標,因為有了目標,生命才有方向。這個目標最好是‘少為自己,多為別人’,譬如現(xiàn)在地球的環(huán)境充滿危機,我們可以思考一下能做些什么?你可以利用空余的時間,投入環(huán)保工作,也可以只在自己家里,或附近的環(huán)境,做一個小小的環(huán)保義工,這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像這樣,將自己推向一個好的方向,劍及履及地去完成它、實現(xiàn)它,你就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有目標、有意義,這就是積極人生的真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