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學生如親子

  愛學生如親子

  「來上學,送漢堡」,這是發(fā)現(xiàn)在一九九二年六月六日美國的世界日報萬象版,一則小小新聞的標題,其報導說:

  美國中學生許多都不愛上學,學校在不能脅迫的情況下,只好利誘,程度之甚,已被教育學家譏評為「賄賂學生上學」。

  在德州圣安東尼歐,學校告訴六百五十名可能退學的學生,如果他們能待在學校,每個月可以拿五十美元。

  在密西根葉普西蘭提的柳徑中學,學生們只要功課有進步,就可以免費享用麥當勞大餐。

  在密耳瓦基的巴克曼中學,也提供雞排大餐和電影票來鼓勵學生上學。

  有些學校則提供手表、唱片、披薩、夾克等獎品來鼓勵學生上學,名目繁多,不一而足。有些甚至送給學生「金卡」,要他們直接在當?shù)氐纳痰昝赓M購物。

  這些獎學金或獎品都是當?shù)氐钠髽I(yè)家、商店或私人捐助的。

  用這種方式來誘導學生上學的效果如何?巴克曼中學的校長何爾特也感慨系之地表示:「學校當局有出此下策的必要,令人言之傷心,但無可否認的是,這個社會已培養(yǎng)出一群急功近利的青少年,他們不論做什么事,都想要得到立即性的報酬,這也是整個美國社會的悲哀。」

  筆者看完以上的報導,回想起在臺灣居住的四十多年,近二十年來,因臺灣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一般家庭生活水平也日漸提高,對子女教育亦特重視,為了鼓勵孩子們讀書,不是買獎品,就是以金錢誘使學生上進。

  有許多父母,當子女拿到了期考的成績單回家,有那一科一百分的,就會給他十塊錢;后來不論期考、月考、模擬考,或臨時抽考,只要是一百分的,都有獎金可拿;以家庭的貧富,隨之而定獎金的少多,當然貧窮人家是不會如此的。

  就因為這樣,有許多孩子們認為讀書是為爸媽而讀的,再加上許多有錢的人家,每周還為孩子們安排了許多娛樂或才藝的課外練習,如學芭蕾舞、鋼琴、小提琴、吉他、古箏、繪畫等,使孩子們趕場學習,更無心念書了。一些有錢人家無形中又將獎金提高到二十、三十,乃至一百元不等,自幼稚園開始,國小、初中、高中都有,使小小年紀的孩子,簡直是負荷得喘不過氣來。

  尤其一些愛好交際的父母,凡親朋好友來家,就要孩子們表演其才藝,博取客人的贊嘆和掌聲,使孩子們深深的覺得,他們讀書學藝完全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需要;后來竟發(fā)生了得不到就不讀的情形。

  有位信徒的家中,曾發(fā)生過一則趣事。某年有一天,朱太太到慈光山,見到筆者,就說:「師傅啊!我的四個寶貝兒女,向來天份很高,前些時為鼓勵他們讀出好的成績,每得百分回家,我都給他們百元,儲蓄到現(xiàn)在,每人在郵局的存款都有十幾萬元,但這學期以來,發(fā)現(xiàn)他們的考試成績一落千丈,不想讀書考試,幾乎要留級了,才初高中的學生,真叫大人擔心!怎么辦呢?」

  既然信徒如此要求,師傅也就如此這般的指點迷津。后來他們擇了一個良辰吉日,請了兩位會計師朋友來家吃飯,要孩子們作陪,并開了一個家庭會議,父親宣告營業(yè)不順,債臺高筑,請會計師清理財務,一算的結果,連大人小孩使用的汽車(孩子上學有專門司機接送),全部賣掉,尚欠人許多錢,孩子們也很乖巧聽話,同意父母將他們的私房錢,全部作為幫助父母還債之用,會計師是父母的好朋友,乃送他們每人一部單車。后來聽說,他們自此以后,都能奮發(fā)圖強,好好讀書,終于所學有成,都留學海外,得到學位。

  記得當時朱太太為了孩子讀書考試,還要求筆者為他們編寫了一首歌詞,名曰「讀書樂」,茲附于文后。

  筆者現(xiàn)在住在美國,由上面的小小新聞,發(fā)現(xiàn)的大問題,更為嚴重,但政府以及學校,對于學生們的關懷愛護,不僅用美金來鼓勵,而且用漢堡等來誘賄學生,花招之多,已如報載,其耽心之嚴重,可以想象。如要改善,使教育成功,只有希望美國人民,大家來學佛,求開智慧,產生一種智慧之方便,使美國的教育,由頹勢轉為優(yōu)勢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