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經史略知

  經典是佛的法身舍利,佛法世間的流傳有賴于經典的住世。佛法傳入中國,第一件工作是翻譯經典,經典的翻譯是佛法在中國發(fā)展的根本,促成了佛法在中國的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西游記》中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從西域求取真經的故事家喻戶曉,唐僧即唐朝高僧玄奘大師,玄奘大師不僅是取經高僧還是譯經大師。玄奘大師翻譯了大量佛經,普為人知的《心經》即玄奘大師所譯。實則,佛經的翻譯早在唐朝之前東漢時期即已開始。漢永平11(公元68)年第一部佛經《四十二章經》譯出,歷經一千多年,于宋朝時譯經事業(yè)才告結束。

  佛經翻譯是一段漫長的歷史,歷經復雜人事。譯經形式早期是民間組織,后來有官方組織。東晉時期,道安大師在苻堅的支持下創(chuàng)辦第一個官方譯場;鳩摩羅什大師在姚興的護持下創(chuàng)建史上最大的譯經場,譯經場內人數(shù)達三千人之多;唐朝時,亦有李世民支持的玄奘譯場。

  佛法東來,經典之翻譯促使了判教的形成和宗派的創(chuàng)立。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凈宗書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