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精神 第77節(jié):第十一章 勝任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色(7)
"若其間有一字無理能難破者,請斬首相謝。"
就是說,如果有人能從這當中找到一處站不住腳的破綻,我玄奘就獻上自己的腦袋。類似的賭注,順世外道用過一次,一千多年前的呂不韋也用過一次,只不過呂不韋賭的是千金,玄奘賭的是自己的性命。
不論是呂不韋、順世外道還是玄奘,追求的都是一種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氣勢,也能看出玄奘對自己佛學修養(yǎng)的強大自信。這種舍我其誰的氣勢的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整天下來,竟然沒有一個人主動站出來與玄奘辯論。這樣的局面一直延續(xù)了五天,原本飽受期待的一場盛會出現了尷尬的冷場,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
無人應戰(zhàn)并不代表玄奘已經獲得勝利,已經讓全印度各宗派的大師折服。我們寧可相信,更多人不是不想出戰(zhàn),而是在猶豫觀望,而且時間拖得越久,這種近乎詭異的觀望氣氛就會越濃。有如高手對決,你不動我不動,大家都在等待一個契機,一個導火索,就像普林西波射向弗蘭茨·斐迪南大公的那一槍。
突發(fā)事件果然發(fā)生了:就在大會期間,會場的寶臺附近突然起了一場火災,險些危及玄奘和其它高僧們的安全;馂暮芸毂粨錅纾淙胀醯呐饏s在燃燒:連續(xù)五天的冷場已經讓他覺察到了一絲異樣,雖然沒有證據證明這場火災是有人針對玄奘的蓄意所為,但大家心里都明白,這決不是一次意外。不管是不是意外,作為大會的東道主,戒日王當即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首先大聲斥責了會場中那些心胸狹隘居心叵測意欲謀害玄奘之人,然后又宣布了三條規(guī)矩:
一,有膽敢陰謀加害玄奘法師者,斬;
二,有膽敢肆意謾罵誣蔑玄奘法師者,割舌;
三,正常辯經不受任何限制。
戒日王頒布這三條規(guī)矩首先是為了保護玄奘的人身安全,其次是確保玄奘不受到額外的攻擊,最后,是想再一次在氣勢上狠狠打擊那些小乘教徒、婆羅門和外道,逼得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這道命令表面上是為了震懾那些可能對玄奘法師構成潛在威脅之人,但是從實際效果看,它不但讓叵測者望而止步,也讓那些抱著正當求教辯論目的而來的人不敢輕易發(fā)言,這就好比化療,在殺死癌癥細胞的同時也把健康的細胞殺死了,直接導致大會連續(xù)十八天的冷場。
難道這場轟動全印度的辯經大會就這樣不倫不類的結束了嗎?意外又發(fā)生了。
火災后不久,戒日王正從一座寶塔上觀景下來,突然迎面沖來一個剌客,拿著刀直撲戒日王。短暫的荒亂后,戒日王連忙轉身爬上寶塔樓梯,居高臨下與刺客展開搏斗。由于寶塔狹窄,所以外面的護衛(wèi)們根本幫不上忙,幸而戒日王身手了得,竟將那刺客當場擒下。
戒日王非常老道,沒有聽從國王們處死剌客的要求。在戒日王的親自審問下,刺客承認是受到那些外道的妖言蠱惑才來刺殺,還說那些外道覺得戒日王厚此薄彼厚待僧人的行為讓他們覺得羞恥,這才出此下策。刺殺案件就此水落石出,戒日王順藤摸瓜,查到了一個五百人的婆羅門陰謀團伙,這些人不滿戒日王推崇佛教,這才先放火,后刺殺,想要破壞大會的進行。
從擒獲刺客到破獲犯罪團伙,整個過程進行的十分順利,讓人很難不對其產生一絲懷疑。
任何杰出的政治家都是演戲的高手,我們甚至可以大膽設想:整個曲女城大會,就是戒日王以宣揚大乘佛教為名用來提高自己聲望而進行的一場政治秀,而玄奘,只是他手中握有的一張王牌。
縱火案或許是有人蓄意為之,但縱火案之后的種種措施,無疑是戒日王的借題發(fā)揮,就連那個莫名其妙的刺客,也很可能是事先安排好的苦肉計:勇斗刺客,顯示戒日王的高超本領;查清婆羅門團伙,進一步打擊潛在威脅者;兩次事件所帶來的氣氛震懾,又為玄奘掃清了勝利的道路。一舉三得。
現在,所有的障礙都已掃清,也沒有人再敢在戒日王的地頭上向玄奘挑戰(zhàn)--曲女城大會,或者說是曲女城政治秀,就這樣以一種近乎鬧劇的形式結束了。當然,不管是鬧劇還是作秀,都還差最后一個步驟:由戒日王宣布玄奘獲勝。
在整個曲女城大會中,最無聊,最無奈的人當數玄奘法師--路上走了九十天,大會開始前布施二十一天,然后是連續(xù)十八天的冷場……整整四個多月,玄奘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坐在高臺上接受無數人的敬意和注目禮,除了宣講論點論據的那一天,他幾乎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這哪里還是什么辯經大會,簡直跟行尸走肉沒什么區(qū)別!然而玄奘很坦然的接受了這一切,不論有沒有人挑戰(zhàn),不論發(fā)生什么意外事件,他始終很清楚自己的職責所在--不管是不是戲,都需要把它走完。
獲勝以后,玄奘再次發(fā)表講演,盛贊大乘佛教的偉大,作為整個大會的終結。盡管整個大會充斥著鬧劇的充分,盡管大會的真正主角是處心積慮的戒日王,但是在整個印度的佛教界看來,玄奘本身就已經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最高佛學水平,已經是戒賢法師之后最杰出的佛學大師--無人應戰(zhàn),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玄奘立論的宏大和論據的嚴謹。
作為一名學者,玄奘在自己的專業(yè)和事業(yè)上達到了頂峰;作為一個人,玄奘身上所具有的謙遜淡泊的品質更令人肅然起敬。
玄奘拒絕了包括戒日王和鳩摩羅王在內的所有國王在金錢和財物上的布施,只接受了象征辯論勝利方的一頭裝飾華美的大象。但是在戒日王為他準備的盛大游街儀式上,歡呼的人群只能看見空蕩蕩的大象和手捧玄奘袈裟的國王--作為勝利者,玄奘根本沒有參加這次游街活動,而是在僧舍中端坐靜思,遙想萬里之外的故國大唐……
- 玄奘精神
- 玄奘精神 第1節(jié):前言
- 玄奘精神 第2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1)
- 玄奘精神 第3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2)
- 玄奘精神 第4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3)
- 玄奘精神 第5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4)
- 玄奘精神 第6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5)
- 玄奘精神 第7節(jié):第一章 進退由心,大德之境(6)
- 玄奘精神 第8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1)
- 玄奘精神 第9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2)
- 玄奘精神 第10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3)
- 玄奘精神 第11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4)
- 玄奘精神 第12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5)
- 玄奘精神 第13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6)
- 玄奘精神 第14節(jié):第二章 隨機而變,智慧勝于機巧(7)
- 玄奘精神 第15節(jié):第三章 無權無勢,也能成為命運的強者(1)
- 玄奘精神 第16節(jié):第三章 無權無勢,也能成為命運的強者(2)
- 玄奘精神 第17節(jié):第三章 無權無勢,也能成為命運的強者(3)
- 玄奘精神 第18節(jié):第三章 無權無勢,也能成為命運的強者(4)
- 玄奘精神 第19節(jié):第三章 無權無勢,也能成為命運的強者(5)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玄奘精神 第72節(jié):第十一章 勝任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色(2)
- 玄奘精神 第73節(jié):第十一章 勝任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色(3)
- 玄奘精神 第74節(jié):第十一章 勝任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色(4)
- 玄奘精神 第75節(jié):第十一章 勝任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色(5)
- 玄奘精神 第76節(jié):第十一章 勝任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色(6)
- 玄奘精神 第77節(jié):第十一章 勝任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色(7)
- 玄奘精神 第78節(jié):第十二章 圓滿人生,職業(yè)成就事業(yè)(1)
- 玄奘精神 第79節(jié):第十二章 圓滿人生,職業(yè)成就事業(yè)(2)
- 玄奘精神 第80節(jié):第十二章 圓滿人生,職業(yè)成就事業(yè)(3)
- 玄奘精神 第81節(jié):第十二章 圓滿人生,職業(yè)成就事業(yè)(4)
- 玄奘精神 第82節(jié):第十二章 圓滿人生,職業(yè)成就事業(y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