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yán)經(jīng)

《華嚴(yán)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yán)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yán)果地,故曰華嚴(yán)。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yán)法身,故曰華嚴(yán)。華嚴(yán)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xué)最..[詳情]

新譯華嚴(yán)經(jīng)入法界品(下) 第一卷

  新譯華嚴(yán)經(jīng)入法界品(下) 第一卷

  《華嚴(yán)經(jīng)》卷七十入法界品之十一

  【題解】

  本卷為《入法界品》的「末會」中的第三十六會,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的三十五參「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會」的內(nèi)容。

  善財童子在前往找尋「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的路上,仔細反思喜目觀察夜神的教誨,發(fā)親近善知識的大愿。此時,善財童子又得到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所發(fā)「智燈普照清凈幢」大光明的加持,獲得究竟清凈輪三昧,因此三昧而得以仔細觀察世間,并且看到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救度眾生的大用神力。善財童子看到如此景象,佩服至極,便虔誠禮拜。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恢復(fù)本形,但不舍其神力。善財童子向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提出了三個問題:一是此解脫法門的名稱,二是獲得這一解脫法門的修行時間,三是修成這一法門的因緣。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先就這三個問題從總體上做了回答,然后分層對其作了回答。

  此法門的全名為「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而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歷經(jīng)無數(shù)劫方纔證得這一法門。在過去很久之前,有一名為「圓滿清凈」的劫,劫中有一名「毗盧遮那大威德」的世界。此世界東側(cè),有一名「寶燈華幢」的四天下。此天下的閻浮提內(nèi),有一名為「寶華燈」的國土。此土有一名「毗盧遮那妙寶蓮華髻王」的轉(zhuǎn)輪王。此轉(zhuǎn)輪王有一名「圓滿面」的妃子,此妃有一名為「普智焰妙德眼」的女兒。此土眾生互相詆毀,其所有的樂事都在減損。在「寶華燈幢」國土之國都的城北一棵名為「普光法云音幢」的菩提樹下,有一位名為「普智寶焰妙德幢」的佛出世。從此佛出世之前的一萬年起,有一朵大蓮華不斷放出光明。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在此菩提樹下出世顯相,旋轉(zhuǎn)*輪,使無量眾生、聲聞、緣覺、菩薩得到利益。普賢菩薩化現(xiàn)妙身,告訴此國土的轉(zhuǎn)輪王,此城外的菩提樹下有佛出世。于是,此國王帶領(lǐng)其部眾前往佛所在的道場拜佛問法。轉(zhuǎn)輪王之女普智焰妙德眼因?qū)⒆约旱?a href="/remen/zhuangya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莊嚴(yán)具獻給佛而得以看見佛所顯現(xiàn)出來的大用,使其心清凈。普智寶焰妙德幢王如來為轉(zhuǎn)輪王、王女以及其他會眾演說《一切如來轉(zhuǎn)*輪經(jīng)》。此王女獲得三昧益、大心益以及發(fā)心調(diào)伏眾生益。

  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給善財童子說,當(dāng)時的那位普智焰妙德眼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在「圓滿清凈」劫之前的十大劫,此童女在普賢菩薩的激勵下因修補蓮花座上的破損佛像而發(fā)菩提心。后來,童女經(jīng)普賢菩薩引導(dǎo)拜見妙德幢佛,解身瓔珞,散佛供養(yǎng),聞佛說法,最終獲得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門。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在毗盧遮那大威德世界圓滿清凈劫得法之后,又在『大光』劫供養(yǎng)諸佛,繼續(xù)修行。由于諸劫的修行,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最終獲得此「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法門,獲得一切智。

  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又向善財童子舉薦「寂靜音!挂股,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善財童子于是告別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繼續(xù)求法。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四地「焰慧地」的方法。焰慧地,又作「焰地」、「增曜地」、「暉曜地」,菩薩至此位安住于最勝菩提分法,燒煩惱薪,增智慧焰,因此名之為「焰慧地」。

  善財童子第三十五參: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會

  爾時,善財童子于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所,聞普喜幢解脫門,信解趣入,了知隨順,思惟修習(xí),念善知識所有教誨,心無暫舍,諸根不散,一心愿得見善知識,普于十方勤求匪懈,愿常親近生諸功德,與善知識同一善根,得善知識巧方便行,依善知識入精進海,于無量劫常不遠離。作是愿已,往詣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所。

  時,彼夜神為善財童子示現(xiàn)菩薩調(diào)伏眾生解脫神力,以諸相、好莊嚴(yán)其身,于兩眉間放大光明,名「智燈普照清凈幢」,無量光明以為眷屬,其光普照一切世間。照世間已,入善財頂,充滿其身。善財爾時即得「究竟清凈輪三昧」①。

  【章旨】這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第三十五次參訪,也是《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五十五會中的第三十六會。善財童子在前往找尋「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的路上,仔細反思喜目觀察夜神的教誨,發(fā)親近善知識的大愿。此時,善財童子又得到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所發(fā)「智燈普照清凈幢」大光明的加持,獲得究竟清凈輪三昧。

  【注釋】①究竟清凈輪三昧:關(guān)于此三昧,澄觀解釋說:「三業(yè)、六根皆離障故,云『究竟清凈』,即凈智圓滿,摧障為『輪』故所見無礙!梗ǔ斡^《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三中)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在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所聽聞普喜幢解脫門之后,信解趣入,了知隨順,思惟修習(xí),記憶善知識所有的教誨,心無片刻舍棄遠離,諸根不散,一心希望得見善知識,完全在十方勤求不懈,希望常常親近善知識而產(chǎn)生諸功德,希望與善知識擁有同樣的善根,獲得善知識巧方便之行,依照善知識所敎導(dǎo)進入精進之海,在無量劫常常不遠離。發(fā)這一大愿之后,善財童子前往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的住所。

  這時,那位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為善財童子示現(xiàn)出菩薩調(diào)伏眾生解脫的神力,以諸相、好莊嚴(yán)自己之身,在兩眉間之間放出名為「智燈普照清凈幢」的大光明,無量光明作為眷屬,其光普照一切世間。完整地照耀世間之后,其光從善財童子的頭頂一直充滿其全身。頓時,善財童子獲得了究竟清凈輪三昧。

  得此三昧已,悉見二神兩處中間,所有一切地塵、水塵及以火塵,金剛摩尼眾寶微塵,華、香、瓔珞諸莊嚴(yán)具,如是一切所有微塵,一一塵中各見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成壞。及見一切地、水、火、風(fēng)諸大①積聚。亦見一切世界接連,皆以地輪任持②而住。種種山海、種種河池、種種樹林、種種宮殿,所謂:天宮殿、龍宮殿、夜叉宮殿,乃至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宮殿屋宅,地獄、畜生、閻羅王界一切住處,諸趣輪轉(zhuǎn),生死往來,隨業(yè)受報,各各差別,靡不悉見。

  又見一切世界差別。所謂:或有世界雜穢,或有世界清凈,或有世界趣雜穢,或有世界趣清凈,或有世界雜穢清凈,或有世界清凈雜穢,或有世界一向清凈,或有世界其形平正,或有覆住,或有側(cè)住。如是等一切世界一切趣中,悉見此普救眾生夜神,于一切時一切處,隨諸眾生形貌、言辭、行解差別,以方便力普現(xiàn)其前,隨宜化度,令地獄眾生免諸苦毒,令畜生眾生不相食啖,令餓鬼眾生無有饑渴,令諸龍等離一切怖,令欲界眾生離欲界苦,令人趣眾生離暗夜怖、毀呰怖、惡名怖、大眾怖、不活怖、死怖、惡道怖、斷善根怖、退菩提心怖、遇惡知識怖、離善知識怖、墮二乘地怖、種種生死怖、異類眾生同住怖、惡時受生怖③、惡種族中受生怖、造惡業(yè)怖、業(yè)煩惱障④怖、執(zhí)著諸想系縛怖⑤,如是等怖悉令舍離。

  又見一切眾生,卵生⑥、胎生⑦、濕生⑧、化生⑨,有色⑩、無色11,有想12、無想13,非有想非無想14,普現(xiàn)其前,常勤救護,為成就菩薩大愿力故,深入菩薩三昧力故,堅固菩薩神通力故,出生普賢行愿力故,增廣菩薩大悲海故,得普覆眾生無礙大慈故,得普與眾生無量喜樂故,得普攝一切眾生智慧方便故,得菩薩廣大解脫自在神通故,嚴(yán)凈一切佛剎故,覺了一切諸法故,供養(yǎng)一切諸佛故,受持一切佛教故,積集一切善根修一切妙行故,入一切眾生心海而無障礙故,知一切眾生諸根教化成熟故,凈一切眾生信解除其惡障故,破一切眾生無知黑暗故,令得一切智清凈光明故。

  【章旨】善財童子獲得「究竟清凈輪三昧」后得以仔細觀察世間,并且看到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救度眾生的大用神力。

  【注釋】①地水火風(fēng)諸大:即地、水、火、風(fēng)「四大」。「地」以堅硬為性,「水」以潮濕為性,「火」以溫暖為性,「風(fēng)」以流動為性。世間的一切有形物質(zhì),都是由「四大」所造。

 、诘剌喨纬郑悍鸾陶J為,世間之地層是由五輪支持而存在的,最上方為地輪,所以說地層是由地輪支橕的。地層由地、水、風(fēng)、空之四輪而成,最下為空輪,空輪之上有風(fēng)輪,風(fēng)輪之上有水輪,水輪之上有地輪,地輪即金輪際也。

  ③惡時受生怖:指對于在惡行盛之時轉(zhuǎn)生的恐懼。

 、軜I(yè)煩惱障怖:指對于業(yè)障中的「煩惱障」的恐懼。業(yè)障,指能障圣道及圣道加行善根之業(yè);煩惱障為三障(煩惱、業(yè)、報)或五障(煩惱、業(yè)、生、法、所知)之首。

 、輬(zhí)著諸想系縛怖:指對于眾生之身心因為被煩惱、妄想或外界事物所束縛而失去自由并且長時流轉(zhuǎn)于生死之中的恐怖。諸想,「想」指外界的境象作用于心中所產(chǎn)生的精神作用!赶搿褂小噶搿埂ⅰ溉搿怪。六想,為依據(j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產(chǎn)生的眼想、耳想、鼻想、舌想、身想、意想。依所緣境之大、小、無量之別,而有「大想」、「小想」、「無量想」等三想。依所緣之境的善惡又分為,「欲想」(貪欲想)、「瞋想」(瞋恚想)、「害想」(殺害想)等「三不善想」或「三惡想」,以及與之相反的「出離想」、「不恚想」、「不害想」等「三善想」。

 、蘼焉褐赣陕褮3錾谋娚,如鵝、孔雀、雞、蛇、魚、蟻等。

 、咛ド河肿鳌父股,指從母胎而出生者,如人、象、馬、牛、豬、羊、驢等。

 、酀裆簼裆肿鳌敢蚓壣、「寒熱和合生」,指由糞聚、注道、穢廁、腐肉、叢草等潤濕地之濕氣所產(chǎn)生的生命,如飛蛾、蚊蚰、蠓蚋、麻生蟲等。

 、峄褐笩o所依托而忽有的生命,如諸天、地獄、中有之有情,都是由其過去之業(yè)力而化生。

  ⑩有色:指欲界與色界中具有色身的眾生。

  11無色:指「無色界」的眾生。此界無一可謂為色法之物質(zhì),亦無身體,無宮殿,但存識心,而住居于深妙之禪定,故謂之為「無色界」。

  12有想:指具有感覺、認識、意志、思考等意識作用的有情眾生。

  13無想:指全無想念等作用的眾生。

  14非有想非無想:無色界之第四處「有頂天」的生命存在。生于此處的眾生沒有如同下地眾生所具有的粗想煩惱,因此既是「非有想」又「非想」。

  【語譯】善財童子在獲得「究竟清凈輪三昧」之后,完全看見在喜目觀察眾生夜神與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所在的兩地之間,所有一切地塵、水塵及以火塵,金剛摩尼眾寶微塵,花、香、瓔珞諸莊嚴(yán)具,如此一切的所有微塵,一一塵中各顯現(xiàn)佛土微塵數(shù)世界的生成與毀壞。也看見一切地、水、火、風(fēng)諸大的積聚。也看見一切世界接連不斷,都依靠地輪的支橕存在。種種山海、種種河池、種種樹林、種種宮殿,所謂:天宮殿、龍宮殿、夜叉宮殿,甚至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宮殿屋宅,地獄、畜生、閻羅王界一切處所,諸趣的輪轉(zhuǎn),生死的往來,隨業(yè)受報,各各差別,無不在眼前顯現(xiàn)出來。

  善財童子又看見一切世界的差別。所謂:有的世界是混雜污穢的,有的世界是清凈的,有的世界趨向于混雜污穢,有的世界趨向于清凈,有的世界雜穢清凈混雜,有的世界清凈雜穢混雜,有的世界一直清凈,有的世界其形狀平正,有的世界以顛倒的形式而存在,有的世界以傾斜的形式而存在。如此等一切世界的一切諸道中,都可以看見這位普救眾生夜神在一切時一切處,針對眾生的形貌、言辭、行為與理解力的差別,以方便力在其面前顯現(xiàn)出來,隨宜化度,使地獄眾生免于諸苦的毒害,使畜生道眾生不互相吞吃,使餓鬼道眾生無有饑渴,使諸龍等眾生遠離一切恐怖,使欲界眾生遠離欲界之苦,使人道眾生遠離對于暗夜的恐怖、對于毀辱的恐怖、對于不安定生活的畏懼、對于受人譏謗而使名譽受損的恐怖、對于因無自信而怯于出現(xiàn)大眾之前的恐怖、對于死的恐怖、對于降生惡道的恐怖、對于斷善根恐怖、對于菩提心退墮的恐怖、對于遇惡知識的恐怖、對于遠離善知識的恐怖、對于墮入聲聞緣覺二乘地的恐怖、對于種種生死的恐怖、對于異類眾生同住一起的恐怖、對于在惡時受生的恐怖、對于受生在惡種族之中的恐怖、對于造惡業(yè)的恐怖、對于業(yè)煩惱障的恐怖、對于因執(zhí)著諸想而被系縛的恐怖。這位菩薩使眾生舍棄遠離如此等等恐怖。

  善財童子又看見一切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界、無色界眾生,有想眾生與無想眾生,非有想非無想眾生,如此等等眾生都完全顯現(xiàn)在眼前,普救眾生妙德夜神都去勤奮救護。這是為成就菩薩大愿力的緣故,深入菩薩三昧力的緣故,堅固菩薩神通力作用的緣故,出生普賢行愿力的緣故,增廣菩薩大悲之海的緣故,獲得普覆眾生無礙大慈的緣故,獲得普與眾生無量喜樂的緣故,獲得普攝一切眾生智慧方便的緣故,獲得菩薩廣大解脫自在神通的緣故,嚴(yán)凈一切佛土的緣故,覺了一切諸法的緣故,供養(yǎng)一切諸佛的緣故,受持一切佛之教誨的緣故,積集一切善根修一切妙行的緣故,進入一切眾生心海而無障礙的緣故,知曉一切眾生諸根并且教化使其成熟的緣故,使一切眾生的信解清凈并且去除其惡障的緣故,破除一切眾生無知黑暗的緣故,獲得一切智清凈之光明的緣故。

  時,善財童子見此夜神如是神力不可思議甚深境界,普現(xiàn)調(diào)伏一切眾生菩薩解脫已,歡喜無量,頭面作禮,一心瞻仰。時,彼夜神即舍菩薩莊嚴(yán)之相,還復(fù)本形,而不舍其自在神力。

  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合掌,卻住一面,以偈贊曰:「我善財?shù)靡,如是大神力,其心生歡喜,說偈而贊嘆。我見尊妙身,眾相以莊嚴(yán);譬如空中星,一切悉嚴(yán)凈。所放殊勝光,無量剎塵數(shù);種種微妙色,普照于十方。一一毛孔放,眾生心數(shù)光;一一光明端,皆出寶蓮華;華中出化身,能滅眾生苦;光中出妙香,普熏于眾生;復(fù)雨種種華,供養(yǎng)一切佛。兩眉放妙光,量與須彌等,普觸①諸含識,令滅愚癡暗?诜徘鍍艄,譬如無量日,普照于廣大,毗盧舍那境。眼放清凈光,譬如無量月,普照十方剎,悉滅世癡翳。現(xiàn)化種種身,相狀等眾生,充滿十方界,度脫三有海。妙身徧十方,普現(xiàn)眾生前,滅除水火賊,王等一切怖。我承喜目教,今得詣尊所,見尊眉間相,放大清凈光,普照十方海,悉滅一切暗,顯現(xiàn)神通力,而來入我身。我遇圓滿光,心生大歡喜,得總持三昧,普見十方佛。我于所經(jīng)處,悉見諸微塵,一一微塵中,各見塵數(shù)剎。或有無量剎,一切咸濁穢,眾生受諸苦,常悲嘆號泣;蛴腥緝魟x,少樂多懮苦;示現(xiàn)三乘像,往彼而救度;蛴袃羧緞x,眾生所樂見,菩薩常充滿,住持諸佛法。一一微塵中,無量凈剎海;毗盧遮那佛,往劫所嚴(yán)凈。佛于一切剎,悉坐菩提樹,成道轉(zhuǎn)*輪,度脫諸群生。我見普救天②,于彼無量剎,一切諸佛所,普皆往供養(yǎng)。」

  【章旨】善財童子看到如此景象,佩服至極,便虔誠禮拜。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恢復(fù)本形,但不舍其神力。善財童子又以偈贊贊頌普救眾生妙德夜神之功德。

  【注釋】①觸:指境(對象)、根(感官及其機能)、識(認識)三者和合時所產(chǎn)生之精神作用。大致相當(dāng)于主觀與客觀接觸之感覺。

  ②普救天:指普救眾生妙德夜神。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看見此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如此神力不可思議的甚深境界,以及顯現(xiàn)的調(diào)伏一切眾生菩薩解脫身之后,歡喜無量,頂禮禮拜夜神,一心瞻仰夜神。這時,普救眾生妙德夜神隨即舍棄菩薩莊嚴(yán)的形象,又恢復(fù)本來的形相,但卻不舍棄擁有的自在神力。

  這時,善財童子恭敬合掌,在夜神面前站住,以偈頌稱贊說:(偈頌語譯從略)

  爾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白普救眾生妙德夜神言:「天神!今此解脫甚深希有!其名何等?得此解脫其已久如?修何等行而得清凈?」

  夜神言:「善男子!是處難知,諸天及人、一切二乘所不能測。何以故?此是住普賢菩薩行者境界故,住大悲藏者境界故,救護一切眾生者境界故,能凈一切三惡①、八難②者境界故,能于一切佛剎中紹隆佛種不斷者境界故,能住持一切佛法者境界故,能于一切劫修菩薩行成滿大愿海者境界故,能于一切法界海以清凈智光滅無明暗障者境界故,能以一念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三世方便海者境界故。我承佛力,今為汝說。

  【章旨】善財童子向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提出了三個問題:一是此解脫法門的名稱,二是獲得這一解脫法門的修行時間,三是修成這一法門的方法。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先就這三個問題從總體上做了回答,而其法門的名稱「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將在「謙遜推薦善友」部分說出全名。

  【注釋】①三惡:指人的三種惡心。其一,心性狠毒鄙陋,不能接納善言。其二,器量狹小,常懷嫉妒,畏懼他人比自己優(yōu)勝。其三,若知他人你自己優(yōu)秀,便覺得羞恥而不愿意向其請教。有此「三惡」的眾生,很難加以教化。

 、诎穗y:又作「八難處」、「八難解法」、「八無暇」、「八非時」、「八惡」、「八不聞時節(jié)」,指八種不能遇到佛、不能聽聞正法的八種障難。其一,在地獄難,眾生因惡業(yè)所感,墮于地獄,長夜冥冥而受苦無間,不得見佛聞法。其二,在餓鬼難。其三,在畜生難,畜生種類不一,亦各隨因受報,或為人畜養(yǎng),或居山海等處,常受鞭打殺害,或互相吞啖,受苦無窮。其四,在長壽天難,此天以五百劫為壽,即色界第四禪中之無想天。無想者,以其心想不行,如冰魚蟄蟲,外道修行多生其處,而障于見佛聞法。其五,在邊地之郁單越難,「郁單越」譯為「勝處」,生此處者,其人壽千歲,沒有中途夭折的情況,貪著享樂而不受教化,是以圣人不出其中,不得見佛聞法。其六,盲聾喑啞難,此等人雖生中國(指古印度中部摩竭陀國一帶),而業(yè)障深重,盲聾喑啞,諸根不具,雖值佛出世,而不能見佛聞法。其七,世智辯聰難,即便是聰明伶俐,只是追求沈溺在對于外道經(jīng)書的學(xué)習(xí),而不信仰出世正法。其八,生在佛前佛后難,由于業(yè)重緣薄,生在佛前佛后,某有機會見佛聞法。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說完此頌之后,對普救眾生妙德夜神說:「天神!現(xiàn)今我看到的這一解脫法門非常罕見!其名是什么?獲得此解脫需要多少時間?需要修行什么內(nèi)容纔能得到如此清凈法門?」

  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回答說:「善男子!這一境界是難于知曉的,是諸天及人、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測知的。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是因為它是住于普賢菩薩行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緣故,它是住于大悲藏的修行者所具境界的緣故,是救護一切眾生的修行者所具境界的緣故,是能使一切三惡、八難清凈的修行者所具境界的緣故,它是能在一切佛土中使佛種得到延續(xù)不斷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緣故,是能住持一切佛法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緣故,它是能在一切劫修菩薩行成滿大愿海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緣故,它是能于一切法界海以清凈智之光滅除無明黑暗的障礙的修行所具的境界的緣故,是能夠以一念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三世方便海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緣故。我秉承佛力,現(xiàn)今為你演說。

  「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佛剎微塵數(shù)劫,爾時有劫名『圓滿清凈』,世界名『毗盧遮那大威德』,有須彌山微塵數(shù)如來于中出現(xiàn)。其佛世界,以一切香王摩尼寶為體,眾寶莊嚴(yán),住無垢光明摩尼王海上。其形正圓,凈穢合成,一切嚴(yán)具帳云而覆其上,一切莊嚴(yán)摩尼輪山千匝圍繞。有十萬億那由他四天下皆妙莊嚴(yán),或有四天下惡業(yè)眾生于中止住,或有四天下雜業(yè)眾生于中止、伲蛴兴奶煜律聘娚谥兄棺,或有四天下一向清凈諸大菩薩之所止住。

  「此界東際輪圍山側(cè),有四天下,名『寶燈華幢』。國界清凈,飲食豐足,不藉耕耘而生稻粱;宮殿樓閣悉皆奇妙;諸如意樹處處行列,種種香樹恒出香云,種種鬘樹恒出鬘云,種種華樹常雨妙華;種種寶樹出諸奇寶,無量色光周匝照耀;諸音樂樹出諸音樂,隨風(fēng)吹動演妙音聲;日月光明摩尼寶王普照一切,晝夜受樂無時間斷。

  「此四天下有百萬億那由他諸王國土,一一國土有千大河周匝圍繞,一一皆以妙華覆上,隨流漂動,出天樂音,一切寶樹列植其岸,種種珍奇以為嚴(yán)飾,舟船來往稱情戲樂。一一河間有百萬億城,一一城有百萬億那由他聚落;如是一切城邑、聚落,各有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宮殿、園林周匝圍繞。

  「此四天下閻浮提內(nèi),有一國土,名『寶華燈』,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其中眾生,具行十善②。有轉(zhuǎn)輪王于中出現(xiàn),名『毗盧遮那妙寶蓮華髻』,于蓮華中忽然化生,三十二相以為嚴(yán)好,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恒以正法教導(dǎo)群生。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冤敵;百萬億那由他宮人、采女,皆悉與王同種善根、同修諸行、同時誕生,端正姝妙猶如天女,身真金色常放光明,諸毛孔中恒出妙香;良臣、猛將,具足十億。王有正妃,名『圓滿面』,是王女寶,端正殊特,皮膚金色,目發(fā)紺青,言同梵音,身有天香,常放光明照千由旬。其有一女,名『普智焰妙德眼』,形體端嚴(yán),色相殊美,眾生見者情無厭足。爾時,眾生壽命無量,或有不定而中夭者;種種形色、種種音聲、種種名字、種種族姓,愚、智、勇、怯、貧、富、苦、樂,無量品類皆悉不同。時,或有人語余人言:『我身端正,汝形鄙陋。』作是語已,遞相毀辱,集不善業(yè);以是業(yè)故,壽命、色力、一切樂事悉皆損減。

  【章旨】普救眾生妙德夜神開始為善財童子回答其修成此法門的時間。在過去很久之前,有一名為「圓滿清凈」的劫,劫中有一名「毗盧遮那大威德」的世界。此世界東側(cè),有一名「寶燈華幢」的四天下。此天下的閻浮提內(nèi),有一名為「寶華燈」的國土。此土有一名「毗盧遮那妙寶蓮華髻王」的轉(zhuǎn)輪王。此轉(zhuǎn)輪王有一名「圓滿面」的妃子,此妃有一名為「普智焰妙德眼」的女兒。此土眾生互相詆毀,其所有的樂事都在減損。

  【注釋】①雜業(yè)眾生于中止。杭础鸽s生世界」。由作各種業(yè)而感應(yīng)各種果報并且共居在一起的眾生所組成的世界。如娑婆世界,也被稱之為「五趣雜居地」,為地獄、餓鬼、畜生、人、天等五趣雜居之世界。

 、谑疲菏N的善業(yè),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癡。

  【語譯】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在久遠的世紀(jì)之前再過佛土微塵數(shù)劫,那時有一名為『圓滿清凈』的劫,其世界名叫『毗盧遮那大威德』,此世界中有須彌山微塵數(shù)如來出現(xiàn)于世。其佛世界,以一切香王摩尼寶為其體,以眾寶作為莊嚴(yán),諸佛都住在無垢光明摩尼王之海上。此世界的形狀是正圓形,為凈穢合成的國土,一切美麗的帳云覆蓋在國土之上,一切莊嚴(yán)摩尼輪山在其周圍圍繞了一千層。此世界中有十萬億那由他的四天下,都有美麗的裝飾,有的四天下由惡業(yè)眾生在其中居住,有的四天由雜業(yè)眾生在其中居住,有的四天下由善根眾生在其中居住,有的四天下由一向清凈的諸大菩薩在其中居住。

  「在此世界東邊的輪圍山之側(cè)面,有一名為『寶燈華幢』的四天下。其國界清凈,飲食豐足,不需要憑借耕耘而可以自己產(chǎn)生稻粱;其宮殿樓閣都非常奇妙;到處排列著諸如意樹,種種香樹一直在發(fā)出香云,種種鬘樹一直在發(fā)出鬘云,種種花樹常常降下美妙的花朵;種種寶樹長出許多奇異的珍寶,無量顏色的光芒周匝照耀;諸音樂樹隨風(fēng)吹動演妙出美妙的音樂;日月光明摩尼寶王完全照耀一切,晝夜都有陽光,沒有任何間斷。

  「此四天下有百萬億那由他數(shù)量的諸王國土,每一國土中有一千條大河在其周圍圍繞,每一處河流上都有美妙的花朵覆蓋在上面,河水隨流漂動,演奏出天上纔有的音樂,一切寶樹列植其岸,種種珍奇裝飾著大河,河面上舟船來往盡情戲樂。每一處河間都有百萬億城市,每一城中都有百萬億那由他的村落;如是一切城邑、村落,各有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座宮殿、園林在其周圍圍繞。

  「在這一四天下的閻浮提著內(nèi),有一處名叫『寶華燈』的國土,安穩(wěn)豐樂,人口眾多;其中的眾生都執(zhí)行十善。此國土中有轉(zhuǎn)輪王出現(xiàn),名叫『毗盧遮那妙寶蓮華髻』,是在蓮華中忽然化生的,有三十二相裝飾其身。此轉(zhuǎn)輪王具足七寶,在四天下稱王,永遠以正法教導(dǎo)眾生。此王有一千名兒子,都端正勇健,能降伏冤家敵人,此國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數(shù)量的宮人、采女都與國王同樣種植了善根、同樣修習(xí)諸行、同時誕生。這些宮人、采女都端正美麗猶如天女,真金色的身體常常放出大光明,諸毛孔中一直發(fā)出美妙的香氣。此國良臣、猛將足足有十億。此王有一位名叫『圓滿面』的正妃,是國王最寵愛的女子,端正殊特,皮膚為金色,眼睛、頭發(fā)青中透紅,其說話的聲音就如同菩薩的聲音,身上發(fā)出天上纔有的香氣,其身常常放出光明照射千由旬之遠。此王妃有一位名叫『普智焰妙德眼』的女兒,形體端嚴(yán),色相殊美,凡是看見她的無不生情而永遠沒有滿足之時。當(dāng)時,這一世界的眾生壽命各不相同,也有年壽不定而中途夭折的;眾生的形體顏色、種種音聲、種種名字、種種族姓,愚、智、勇、怯、貧、富、苦、樂,如此等等品性都不相同。當(dāng)時,有人對他人說:『我的身體端正,而你的身形丑陋。』剛剛說完此語,眾生之間就開始了互相毀辱,都集積了不善之業(yè)。由于這些不善業(yè)的緣故,眾生的壽命、色力、一切樂事都損減了。

  「時,彼城北有菩提樹,名『普光法云音幢』,以『念念出現(xiàn)一切如來道場莊嚴(yán)堅固摩尼王』而為其根,一切摩尼以為其干,眾雜妙寶以為其葉,次第分布,并相稱可,四方上下,圓滿莊嚴(yán);放寶光明,出妙音聲,說一切如來甚深境界。于彼樹前,有一香池,名『寶華光明演法雷音』,妙寶為岸,百萬億那由他寶樹圍繞,一一樹形如菩提樹,眾寶瓔珞周匝垂下,無量樓閣皆寶所成,周徧道場以為嚴(yán)飾。彼香池內(nèi)出大蓮華,名『普現(xiàn)三世一切如來莊嚴(yán)境界云』,須彌山微塵數(shù)佛于中出現(xiàn)。

  其第一佛,名『普智寶焰妙德幢』,于此華上,最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量千歲演說正法,成熟眾生。

  「其彼如來未成佛時,十千年前,此大蓮華放凈光明,名『現(xiàn)諸神通成熟眾生』,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心自開悟,無所不了,知十千年后佛當(dāng)出現(xiàn)。九千年前,放凈光明,名『一切眾生離垢燈』;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得清凈眼,見一切色,知九千年后佛當(dāng)出現(xiàn)。八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一切眾生業(yè)果音』,若有眾生遇斯光者,悉得自知諸業(yè)果報,知八千年后佛當(dāng)出現(xiàn)。七千年前,放大光明,名『生一切善根音』,若有眾生遇斯光者,一切諸根悉得圓滿,知七千年后佛當(dāng)出現(xiàn)。六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佛不思議境界音』,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其心廣大,普得自在,知六千年后佛當(dāng)出現(xiàn)。五千年前,放大光明,名『嚴(yán)凈一切佛剎音』,若有眾生遇斯光者,悉見一切清凈佛土,知五千年后佛當(dāng)出現(xiàn)。四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一切如來境界無差別燈』,若有眾生遇斯光者,悉能往覲一切諸佛,知四千年后佛當(dāng)出現(xiàn)。三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三世明燈』,若有眾生遇斯光者,悉能現(xiàn)見一切如來諸本事海,知三千年后佛當(dāng)出現(xiàn)。二千年前,放大光明,名『如來離翳智慧燈』,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則得普眼見一切如來神變、一切諸佛國土、一切世界眾生,知二千年后佛當(dāng)出現(xiàn)。一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令一切眾生見佛集諸善根』,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則得成就見佛三昧,知一千年后佛當(dāng)出現(xiàn)。次七日前,放大光明,名『一切眾生歡喜音』,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得普見諸佛生大歡喜,知七日后佛當(dāng)出現(xiàn)。

  【章旨】在「寶華燈幢」國土之國都的城北一棵名為「普光法云音幢」的菩提樹下,有一位名為「普智寶焰妙德幢」的佛出世。從此佛出世之前的一萬年起,有一朵大蓮華不斷放出光明。經(jīng)文中,以十一重敘述此光明之功用。據(jù)澄觀的解釋,「放光調(diào)機,有十一重。一一重中,各有光明業(yè)用成益。以益對『名』可以思準(zhǔn)。若約表法,則前十為次第十度光,后一為圓融十度光。以此照心則自智出現(xiàn)!梗ǔ斡^《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三下)這是說,這十一重光可以依照名稱知曉其功用,若依照象征的方法,則前十重象征「十度」,最后一重則象征「十度」之圓融。

  【語譯】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當(dāng)時,在閻浮提內(nèi)寶花燈國之國都的北邊有一棵名叫『普光法云音幢』的菩提樹。此樹以『念念出現(xiàn)一切如來道場莊嚴(yán)堅固摩尼王』為其樹根,以一切摩尼為其樹干,以許多類型的美妙珍寶為其樹葉。這些珍寶,在菩提樹上次第分布,相互映襯,使得菩提樹的四方上下都圓滿莊嚴(yán)。此菩提樹放出寶光明,發(fā)出美妙的聲音,演說一切如來甚深之境界。在這棵菩提樹前面,有一座名為『寶華光明演法雷音』的香池,此池以美妙的珍寶為岸,有百萬億那由他數(shù)的寶樹在其周圍圍繞,每一棵樹形都如同菩提樹,樹上眾多以珍寶制作的瓔珞在其四周垂下。池邊的無數(shù)樓閣都是由珍寶組成的,這些樓閣在道場到處都有,將道場裝飾得更加美觀。這座香池內(nèi)長出一朵名叫『普現(xiàn)三世一切如來莊嚴(yán)境界云』的大蓮花,在此蓮花上有如須彌山微塵數(shù)的佛出現(xiàn)。

  在『普現(xiàn)三世一切如來莊嚴(yán)境界云』大蓮花上出現(xiàn)的第一位佛名叫『普智寶焰妙德幢』。他就是在此花上最初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從此以后的無量千歲都在演說正法,使眾生得到成熟。

  「在『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未成佛之前的一萬年前,此大蓮華放出清凈光明,名為『現(xiàn)諸神通成熟眾生』。如果有眾生遇到這一光明,其心就自然開悟,沒有什么不能領(lǐng)悟了斷,并且知曉一萬年之后有佛應(yīng)當(dāng)出現(xiàn)。在『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未成佛之前的九千年前,此大蓮華放出清凈光明,名為『一切眾生離垢燈』。如果眾生遇到這一光明,就獲得清凈眼,看見一切顏色,并且知曉九千年后有佛應(yīng)當(dāng)出現(xiàn)。在『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未成佛之前的八千年之前,此大蓮華放出清凈光明,名為『一切眾生業(yè)果音』。如果有眾生遇到這一光明,都得以自知諸業(yè)之果報,并且知曉八千年后有佛應(yīng)當(dāng)出現(xiàn)。在『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未成佛之前的七千年之前,此大蓮華放出清凈光明,名為『生一切善根音』。如果有眾生遇到這一光明,其一切諸根都能夠獲得圓滿,并且知曉七千年后有佛應(yīng)當(dāng)出現(xiàn)。在『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未成佛之前的六千年前,此大蓮華放出清凈光明,名為『佛不思議境界音』。如果眾生遇到這一光明,其心就變得無比廣大,完全獲得自在,并且知曉六千年后有佛應(yīng)當(dāng)出現(xiàn)。在『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未成佛之前的五千年之前,此大蓮華放出清凈光明,名為『嚴(yán)凈一切佛剎音』。如果有眾生遇到這一光明,都可以看見一切清凈佛土,并且知曉五千年后有佛應(yīng)當(dāng)出現(xiàn)。在『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未成佛之前的四千年之前,此大蓮華放出清凈光明,名為『一切如來境界無差別燈』。如果有眾生遇到這一光明,都能夠往前往禮拜一切諸佛,并且知曉四千年后有佛應(yīng)當(dāng)出現(xiàn)。在『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未成佛之前的三千年前,此大蓮華放出清凈光明,名為『三世明燈』。如果有眾生遇到這一光明,都能看見一切如來諸本事之海,并且知曉三千年后有佛應(yīng)當(dāng)出現(xiàn)。在『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未成佛之前的二千年前,此大蓮華放出清凈光明,名為『如來離翳智慧燈』。如果眾生遇到這一光明,就可以獲得普徧觀察一切眾生之普眼,能夠看見一切如來神變、一切諸佛國土、一切世界眾生,并且知曉二千年后有佛應(yīng)當(dāng)出現(xiàn)。在『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未成佛之前的一千年前,此大蓮華放出清凈光明,名為『令一切眾生見佛集諸善根』。如果有眾生遇到這一光明,就可獲得成就見佛三昧,并且知曉一千年后有佛應(yīng)當(dāng)出現(xiàn)。在『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未成佛之前七日,此大蓮華放出清凈光明,名為『一切眾生歡喜音』。如果有眾生遇到這一光明,就得以完全看見諸佛因而產(chǎn)生大歡喜,并且知曉七日后有佛應(yīng)當(dāng)出現(xiàn)。

  「滿七日已,一切世界悉皆震動,純凈無染,念念普現(xiàn)十方一切清凈佛剎,亦現(xiàn)彼剎種種莊嚴(yán);若有眾生根性淳熟,應(yīng)見佛者,咸詣道場。

  「爾時,彼世界中一切輪圍、一切須彌,一切諸山、一切大海、一切地、一切城、一切垣墻、一切宮殿、一切音樂、一切語言,皆出音聲,贊說一切諸佛如來神力境界;又出一切香云、一切燒香云、一切末香云、一切香摩尼形像云、一切寶焰云、一切焰藏云、一切摩尼衣云、一切瓔珞云、一切妙華云、一切如來光明云、一切如來圓光云、一切音樂云、一切如來愿聲云、一切如來言音海云、一切如來相好云,顯示如來出現(xiàn)世間不思議相。

  「善男子!此普照三世一切如來莊嚴(yán)境界大寶蓮華王,有十佛剎微塵數(shù)蓮華周匝圍繞,諸蓮華內(nèi)悉有摩尼寶藏師子之座,一一座上皆有菩薩結(jié)跏趺坐。善男子!彼普智寶焰妙德幢王如來,于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即于十方一切世界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隨眾生心,悉現(xiàn)其前為轉(zhuǎn)*輪。于一一世界,令無量眾生離惡道苦,令無量眾生得生天中;令無量眾生住于聲聞、辟支佛地;令無量眾生成就出離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勇猛幢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法光明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清凈根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平等力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入法城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徧至一切處不可壞神通力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入普門方便道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安住三昧門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緣一切清凈境界菩提之行①;令無量眾生發(fā)菩提心②,令無量眾生住菩薩道③,令無量眾生安住清凈波羅蜜道④,令無量眾生住菩薩初地,令無量眾生住菩薩二地乃至十地⑤,令無量眾生入于菩薩殊勝行愿,令無量眾生安住普賢清凈行愿⑥。

  「善男子!彼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現(xiàn)如是不思議自在神力轉(zhuǎn)*輪時,于彼一一諸世界中,隨其所應(yīng),念念調(diào)伏無量眾生。

  【章旨】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在菩提樹下出世顯相,旋轉(zhuǎn)*輪,使無量眾生、聲聞、緣覺、菩薩得到利益。

  【注釋】①令無量眾生成就出離菩提之行十句:此十句大致表示進入菩薩修行階位之前的準(zhǔn)備性修行活動。

  ②令無量眾生發(fā)菩提心一句:此句大致表示「十住」位。

 、哿顭o量眾生住菩薩道一句:此句大致表示「十行位」。

 、芰顭o量眾生安住清凈波羅蜜道一句:此句大致表示「十回向位」。

 、萘顭o量眾生住菩薩初地二句:此二句表示「十地位」。

 、蘖顭o量眾生入于菩薩殊勝行愿二句:此二句表示「等覺位」。等覺位,大乘五十二階位中的第五十一位,即十地位滿,將證佛果的中間階段,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覺,故名「等覺」;又名「一生補處」,或「金剛心菩薩」。

  【語譯】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滿七日之后,一切世界都震動起來,純凈無染,念念普現(xiàn)出十方一切清凈佛土,也顯現(xiàn)出那國土中的種種莊嚴(yán)。如果有眾生根性淳熟,能夠看見佛的眾生應(yīng)該都前往道場。

  「這時,這一世界中的一切輪圍山、一切須彌山,一切諸山、一切大海、一切地、一切城、一切垣墻、一切宮殿、一切音樂、一切語言,都發(fā)出聲音,贊說一切諸佛如來神力之境界;此世界中又發(fā)出一切香云、一切燒香云、一切末香云、一切香摩尼形像云、一切寶焰云、一切焰藏云、一切摩尼衣云、一切瓔珞云、一切妙花云、一切如來光明云、一切如來圓光云、一切音樂云、一切如來愿聲云、一切如來言音海云、一切如來相好云,這些云彩都顯示出如來出現(xiàn)世間時所具備的不可思議之相。

  「善男子!這位普照三世一切如來莊嚴(yán)境界大寶蓮華王,有十佛土微塵數(shù)蓮華在其周圍圍繞,諸蓮花內(nèi)都有摩尼寶藏師子之座,每一座上都有菩薩在其上結(jié)跏趺而坐。善男子!彼普智寶焰妙德幢王如來,在此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也就同時在十方一切世界中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普智寶焰妙德幢王如來針對眾生的心意,在眾生前都顯現(xiàn)出來旋轉(zhuǎn)*輪。在每一世界,使無量眾生遠離惡道之苦,使無量眾生得以轉(zhuǎn)生天中,使無量眾生住于聲聞、辟支佛之地,使無量眾生成就出離菩提之行,使無量眾生成就勇猛幢菩提之行,使無量眾生成就法光明菩提之行,使無量眾生成就清凈根菩提之行,使無量眾生成就平等力菩提之行,使無量眾生成就入法城菩提之行,使無量眾生成就徧至一切處不可壞神通力菩提之行,使無量眾生進入普門方便道菩提之行,使無量眾生安住于三昧門菩提之行,使無量眾生成就緣一切清凈境界菩提之行,使無量眾生發(fā)菩提心,使無量眾生住菩薩道,使無量眾生安住于清凈波羅蜜道,使無量眾生住于菩薩初地,使無量眾生住于菩薩二地乃至十地,使無量眾生進入于菩薩殊勝行愿,使無量眾生安住于普賢清凈行愿。

  「善男子!這位普智寶焰妙德幢如來,顯現(xiàn)出如此不可思議自在神力旋轉(zhuǎn)*輪之時,在這一諸世界中,隨眾生所應(yīng),念念調(diào)伏無量眾生。

  「時,普賢菩薩知寶華燈王城中眾生,自恃色貌及諸境界,而生憍慢陵蔑他人;化現(xiàn)妙身,端正殊特,往詣彼城,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令彼圣王及諸妙寶、日月星宿、眾生身等一切光明悉皆不現(xiàn),譬如日出眾景奪曜,亦如聚墨對閻浮金。時,諸眾生咸作是言:『此為是誰?為天?為梵?今放此光,令我等身所有光色皆不顯現(xiàn)!环N種思惟,無能解了。

  「爾時,普賢菩薩在彼輪王寶宮殿上虛空中住,而告之言:『大王當(dāng)知,今汝國中,有佛興世,在普光明法云音幢菩提樹下。』時,圣王女蓮華妙眼見普賢菩薩所現(xiàn)色身光明自在,及聞身上諸莊嚴(yán)具所出妙音,心生歡喜,作如是念:『愿我所有一切善根,得如是身、如是莊嚴(yán)、如是相好、如是威儀、如是自在。今此大圣,能于眾生生死長夜黑暗之中放大光明,開示如來出興于世;愿令于我亦得如是,為諸眾生作智光明,破彼所有無知黑暗。愿我所在受生之處,常得不離此善知識!

  「善男子!時,轉(zhuǎn)輪王與其寶女、千子、眷屬、大臣、輔佐、四種兵眾,及其城內(nèi)無量人民,前后圍繞,以王神力,俱升虛空,高一由旬,放大光明照四天下,普使一切咸得瞻仰,欲令眾生俱往見佛,以偈贊曰:

  『如來出世間,普救諸群生,汝等應(yīng)速起,往詣導(dǎo)師所。無量無數(shù)劫,乃有佛興世,演說深妙法,饒益一切眾。佛觀諸世間,顛倒常癡惑,輪回生死苦,而起大悲心。無數(shù)億千劫,修習(xí)菩提行,為欲度眾生,斯由大悲力。頭目手足等,一切悉能舍,為求菩提故,如是無量劫。無量億千劫,導(dǎo)師難可遇;見聞若承事,一切無空過。今當(dāng)共汝等,往觀調(diào)御尊,坐于如來座,降魔成正覺。瞻仰如來身,放演無量光,種種微妙色,除滅一切暗。一一毛孔中,放光不思議,普照諸群生,咸令大歡喜。汝等咸應(yīng)發(fā),廣大精進心,詣彼如來所,恭敬而供養(yǎng)!

  「爾時,轉(zhuǎn)輪圣王說偈贊佛,開悟一切眾生已,從輪王善根,出十千種大供養(yǎng)云,往詣道場,向如來所。所謂:一切寶蓋云、一切華帳云、一切寶衣云、一切寶鈴網(wǎng)云、一切香海云、一切寶座云、一切寶幢云、一切宮殿云、一切妙華云、一切諸莊嚴(yán)具云,于虛空中周徧嚴(yán)飾。到已,頂禮普智寶焰妙德幢王如來足,繞無量百千匝,即于佛前坐普照十方寶蓮華座。

  【章旨】普賢菩薩化現(xiàn)妙身,告訴此國土的轉(zhuǎn)輪王,此城外的菩提樹下有佛出世。于是,此國王帶領(lǐng)其部眾前往佛所在的道場拜佛問法。

  【語譯】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當(dāng)時,普賢菩薩知曉寶花燈王城中眾生,依靠自己的色貌及諸境界而產(chǎn)生憍慢并陵蔑他人。于是,普賢菩薩化現(xiàn)出妙身,端正殊特,前往寶花燈王城,放出大光明,普照一切,使那里的圣王及諸妙寶、日月星宿、眾生身等一切光明都無法顯露出來。此正如太陽一出,眾多景物都爭相放出光芒,也如同聚墨與閻浮金的對比。這時,諸位眾生都這樣說道:『這位是誰呀?是天嗎?是梵嗎?他放出此光,使我們的身體的所有光色都不再顯現(xiàn)。』他們這樣想著,但都沒有辦法了解真相。

  「這時,普賢菩薩在那位轉(zhuǎn)輪王寶宮殿之上的空中停住,對國王說:『大王應(yīng)當(dāng)知道,現(xiàn)今你的國家中,有佛興世,佛在普光明法云音幢菩提樹下。』這時,圣王之女蓮華妙眼因看見普賢菩薩所現(xiàn)色身的光明自在,以及聽到從其身上諸莊嚴(yán)具所發(fā)出美妙的聲音,心中產(chǎn)生歡喜,這樣想道:『希望我所有一切善根,都可以獲得如此身、如此莊嚴(yán)、如此相好、如此威儀、如此自在,F(xiàn)今此大圣,能夠在眾生生死長夜黑暗之中放出大光明,開示如來出興于世;希望使我也能夠如此,為諸眾生作智慧光明,破除眾生所有的無知黑暗。希望我所在受生之處,永遠可以不離此善知識!

  「善男子!這時,轉(zhuǎn)輪王與其寶女、千子、眷屬、大臣、輔佐、四種兵眾,及其城內(nèi)無量人民,前后圍繞,憑借王的神力,都升入空中高達一由旬,放出大光明照四天下,完全使一切都可以瞻仰得見,想使眾生都去拜見佛。王以偈贊頌說:(偈頌語譯從略)

  「這時,轉(zhuǎn)輪圣王說完偈語贊佛,開悟一切眾生之后,從輪王所獲得的善根之處生出一萬種大供養(yǎng)云,前往道場,向如來的所在進發(fā)。這些云彩有:一切寶蓋云、一切華帳云、一切寶衣云、一切寶鈴網(wǎng)云、一切香海云、一切寶座云、一切寶幢云、一切宮殿云、一切妙花云、一切諸莊嚴(yán)具云,這些云彩在空中到處排列裝飾道場。此位轉(zhuǎn)輪王以及所帶領(lǐng)的部眾到達道場之后,頂禮普智寶焰妙德幢王如來的雙足,在其周圍繞行無量百千圈,隨即在佛前坐于普照十方寶蓮華座上。

  「時,轉(zhuǎn)輪王女『普智焰妙德眼』即解身上諸莊嚴(yán)具,持以散佛①。時,莊嚴(yán)具于虛空中變成寶蓋、寶網(wǎng)垂下,龍王執(zhí)持,一切宮殿于中間列;十種寶蓋周匝圍繞,形如樓閣,內(nèi)外清凈,諸瓔珞云及諸寶樹、香海摩尼以為莊嚴(yán)。于此蓋中,有菩提樹,枝葉榮茂,普覆法界,念念示現(xiàn)無量莊嚴(yán)。毗盧遮那如來坐此樹下,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菩薩前后圍繞,皆從普賢行愿出生,住諸菩薩無差別住,亦見有一切諸世間主,亦見如來自在神力,又見一切諸劫次第世界成壞,又亦見彼一切世界一切諸佛出興次第,又亦見彼一切世界一一皆有普賢菩薩供養(yǎng)于佛、調(diào)伏眾生,又亦見彼一切菩薩莫不皆在普賢身中,亦見自身在其身內(nèi),亦見其身在一切如來前、一切普賢前、一切菩薩前、一切眾生前,又亦見彼一切世界一一各有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種種際畔、種種任持、種種形狀、種種體性、種種安布、種種莊嚴(yán)、種種清凈、種種莊嚴(yán)云而覆其上、種種劫名、種種佛興、種種三世、種種方處、種種住法界、種種入法界、種種住虛空、種種如來菩提場、種種如來神通力、種種如來師子座、種種如來大眾海、種種如來眾差別、種種如來巧方便、種種如來轉(zhuǎn)*輪、種種如來妙音聲、種種如來言說海、種種如來契經(jīng)云;既見是已,其心清凈,生大歡喜。

  【章旨】轉(zhuǎn)輪王之女普智焰妙德眼因?qū)⒆约旱那f嚴(yán)具獻給佛而得以看見佛所顯現(xiàn)出來的大用,使其心清凈。此中,「嚴(yán)具奉佛,表修萬行,向佛果故!梗ǔ斡^《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四上。)

  【語譯】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說:「這時,轉(zhuǎn)輪王之女『普智焰妙德眼』隨即解下自己身上的諸莊嚴(yán)具,手持它散給佛。這時,莊嚴(yán)具在虛空中變成寶蓋、寶網(wǎng)垂下,由龍王執(zhí)持,在一切宮殿的中間排列;十種寶蓋在其周圍圍繞,形狀如同樓閣,內(nèi)外清凈,以諸瓔珞云及諸寶樹、香海摩尼為莊嚴(yán)。在此蓋中,有菩提樹,枝葉榮茂,完全覆蓋了法界,念念示現(xiàn)無量莊嚴(yán)。毗盧遮那如來坐在此菩提樹下,有不可說佛土微塵數(shù)菩薩在其前后圍繞,都從普賢行愿中出生,住于諸菩薩無差別住之境,也看見一切諸世間主,也看見如來自在神力,又看見一切諸劫次第世界的生成與毀滅,也看見彼一切世界一切諸佛出興的次第,又看見那一切世界一一都有普賢菩薩供養(yǎng)佛、調(diào)伏眾生,又看見彼一切菩薩莫不都在普賢身體之中,也看見自身在其身內(nèi),也看見其身在一切如來前、一切普賢前、一切菩薩前、一切眾生前,也看見那一切世界一一各有佛土微塵數(shù)世界種種際畔、種種任持、種種形狀、種種體性、種種安排布置、種種莊嚴(yán)、種種清凈、種種莊嚴(yán)云而覆其上、種種劫名、種種佛興、種種三世、種種地方方位、種種住法界、種種入法界、種種住虛空、種種如來菩提場、種種如來神通力、種種如來師子座、種種如來大眾之海、種種如來眾差別、種種如來巧方便、種種如來轉(zhuǎn)*輪、種種如來妙音聲、種種如來言說海、種種如來契經(jīng)云。在看見這些之后,王女的心清凈了,產(chǎn)生大歡喜。

  「普智寶焰妙德幢王如來,為說修多羅,名《一切如來轉(zhuǎn)*輪》,十佛剎微塵數(shù)修多羅而為眷屬。

  「時,彼女人聞此經(jīng)已,則得成就十千三昧門,其心柔軟,無有粗強,如初受胎,如始誕生,如娑羅樹①初始生芽。彼三昧心亦復(fù)如是,所謂:現(xiàn)見一切佛三昧、普照一切剎三昧、入一切三世門三昧、說一切佛*輪三昧、知一切佛愿海三昧、開悟一切眾生令出生死苦三昧、常愿破一切眾生暗三昧、常愿滅一切眾生苦三昧、常愿生一切眾生樂三昧、教化一切眾生不生疲厭三昧、一切菩薩無障礙幢三昧、普詣一切清凈佛剎三昧。得如是等十千三昧已,復(fù)得妙定心、不動心、歡喜心、安慰心、廣大心、順善知識心、緣甚深一切智心、住廣大方便海心、舍離一切執(zhí)著心、不住一切世間境界心、入如來境界心、普照一切色海心、無惱害心,無高倨心、無疲倦心、無退轉(zhuǎn)心、無懈怠心、思惟諸法自性心、安住一切法門海心、觀察一切法門海心、了知一切眾生海心、救護一切眾生海心、普照一切世界海心、普生一切佛愿海心、悉破一切障山心、積集福德助道心、現(xiàn)見諸佛十力心、普照菩薩境界心、增長菩薩助道心、徧緣一切方海心。

  「一心思惟普賢大愿,發(fā)一切如來十佛剎微塵數(shù)愿海:愿嚴(yán)凈一切佛國,愿調(diào)伏一切眾生,愿徧知一切法界,愿普入一切法界海,愿于一切佛剎盡未來際劫修菩薩行,愿盡未來際劫不舍一切菩薩行,愿得親近一切如來,愿得承事一切善友,愿得供養(yǎng)一切諸佛,愿于念念中修菩薩行,增一切智無有間斷。發(fā)如是等十佛剎微塵數(shù)愿海,成就普賢所有大愿。

  「時,彼如來復(fù)為其女開示演說發(fā)心已來所集善根、所修妙行、所得大果,令其開悟成就如來所有愿海,一心趣向一切智位。

  【章旨】普智寶焰妙德幢王如來為轉(zhuǎn)輪王、王女以及其他會眾演說《一切如來轉(zhuǎn)*輪經(jīng)》。此王女獲得三昧益、大心益以及發(fā)心調(diào)伏眾生益。

  【注釋】①娑羅樹:又作「沙羅」、「薩羅」、「蘇連」,意譯「堅固」或「高遠」。屬龍腦香科,喬木,產(chǎn)于印度、孟加拉等熱帶地方。高達十丈,葉呈長橢圓形而尖,長五寸至八寸五分,寬三寸至五寸;ㄐ。实S色。果實有長一、二寸的翼。種子可食。材質(zhì)甚堅,可供建筑用,亦可作種種器具及船艦之材料。相傳,此樹乃過去七佛中第三毗舍浮佛之道場樹。佛陀曾經(jīng)在此種樹下涅槃。

  【語譯】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說:「普智寶焰妙德幢王如來為其會眾演說修多羅,名為《一切如來轉(zhuǎn)*輪經(jīng)》,十佛土微塵數(shù)修多羅而為眷屬。

  「這時,這位王女聽完此經(jīng)之后,就得以成就一萬種三昧門,其心柔軟靈活,就如同剛剛受胎,如同剛剛誕生,如同娑羅樹開始生芽。她的三昧心也是如此,這些三昧有:現(xiàn)見一切佛三昧、普照一切剎三昧、入一切三世門三昧、說一切佛*輪三昧、知一切佛愿海三昧、開悟一切眾生使其出離生死苦三昧、常常希望破除一切眾生的黑暗的三昧、常常希望滅除一切眾生苦三昧、常常希望生出一切眾生樂三昧、教化一切眾生不生疲厭三昧、一切菩薩無障礙幢三昧、完全到達一切清凈佛剎三昧。得如此等一萬門三昧之后,此位王女又獲得妙定心、不動心、歡喜心、安慰心、廣大心、順善知識心、緣甚深一切智心、住廣大方便海心、舍離一切執(zhí)著心、不住一切世間境界心、入如來境界心、普照一切色海心、無惱害心,無傲慢心、無疲倦心、無退轉(zhuǎn)心、無懈怠心、思惟諸法自性心、安住一切法門海心、觀察一切法門海心、了知一切眾生海心、救護一切眾生海心、普照一切世界海心、普生一切佛愿海心、悉破一切障山心、積集福德助道心、現(xiàn)見諸佛十力心、普照菩薩境界心、增長菩薩助道心、徧緣一切方海心。

  「此位王女一心思惟普賢的大愿,發(fā)一切如來十佛土微塵數(shù)大愿海:希望嚴(yán)凈一切佛國,希望調(diào)伏一切眾生,希望徧知一切法界,希望普入一切法界海,希望在一切佛土盡未來際劫修菩薩行,希望盡未來際劫不舍一切菩薩行,希望得以親近一切如來,希望得以承事一切善友,希望得以供養(yǎng)一切諸佛,希望在念念中修菩薩行,使一切智得到增長無有間斷。發(fā)如此與十佛土微塵數(shù)相同的大愿之海,希望成就普賢的所有大愿。

  「這時,這位如來又為其女開示演說發(fā)心已來所集的善根、所修的妙行、所得的大果,使其開悟成就如來所有愿海,一心趣向一切智位。

  「善男子!復(fù)于此前,過十大劫,有世界,名『日輪光摩尼』,佛號『因陀羅幢妙相』。此妙眼女,于彼如來遺法之中,普賢菩薩勸其修補蓮華座上故壞佛像;既修補已,而復(fù)彩畫,既彩畫已,復(fù)寶莊嚴(yán),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念過去,由普賢菩薩善知識故,種此善根。從是已來,不墮惡趣,常于一切天王、人王種族中生,端正可喜,眾相圓滿,令人樂見,常見于佛,常得親近普賢菩薩;乃至于今,示導(dǎo)開悟,成熟于我,令生歡喜。

  「善男子!于意云何?爾時毗盧遮那藏妙寶蓮華髻轉(zhuǎn)輪圣王者,豈異人乎?今彌勒菩薩是。時王妃圓滿面者,寂靜音海夜神是,今所住處去此不遠。時妙德眼童女者,即我身是。我于彼時,身為童女,普賢菩薩勸我修補蓮華座像,以為無上菩提因緣,令我發(fā)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于彼時,初始發(fā)心;次復(fù)引導(dǎo),令我得見妙德幢佛,解身瓔珞,散佛供養(yǎng),見佛神力,聞佛說法,即得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門。于念念中,見須彌山微塵數(shù)佛,亦見彼佛道場、眾會、清凈國土;我皆尊重,恭敬供養(yǎng),聽聞?wù)f法,依教修行。

  【章旨】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給善財童子說,當(dāng)時的那位普智焰妙德眼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在「圓滿清凈」劫之前的十大劫,此童女在普賢菩薩的激勵下因修補蓮花座上的破損佛像而發(fā)菩提心。后來,童女經(jīng)普賢菩薩引導(dǎo)見于妙德幢佛,解身瓔珞,散佛供養(yǎng),聞佛說法,最終獲得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門。

  【語譯】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繼續(xù)說:「善男子!在此之前過十大劫,有一處名為『日輪光摩尼』的世界,其佛號『因陀羅幢妙相』。這位妙眼女,在那位如來遺法之中,普賢菩薩激勵其修補蓮華座上破損的佛像;在修補完畢之后,又恢復(fù)了彩畫,在彩畫恢復(fù)完畢之后,又以珍寶裝飾佛像,此童女隨即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想起過去,由于普賢菩薩善知識的緣故,種植此善根。從那時起,我不墮入惡趣,常在一切天王、人王的種族中受生,端正可喜,眾相圓滿,使人都樂于看到我,常常去拜見佛,常常得以親近普賢菩薩。直到現(xiàn)在,普賢菩薩都示導(dǎo)我,使我開悟,使我成熟,使我產(chǎn)生歡喜之心。

  「善男子!你以為如何呢?那位毗盧遮那藏妙寶蓮華髻轉(zhuǎn)輪圣王難道不是奇異之人嗎?他就是現(xiàn)今的彌勒菩薩。當(dāng)時的圓滿面王妃就是寂靜音海夜神,她現(xiàn)在的住處距離此地不遠。當(dāng)時的妙德眼童女就是我的前身。我在那時,身為童女,普賢菩薩激勵我修補蓮華座像,以之作為發(fā)無上菩提的因緣,使我發(fā)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在那時,剛剛發(fā)心。后來,普賢菩薩又引導(dǎo)我,使我得以拜見妙德幢佛,我解下身上的瓔珞,散佛供養(yǎng),看見佛的神力,聽聞佛的說法,隨即獲得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門。我在念念中,看見須彌山微塵數(shù)佛,也看見那位佛道場、眾會、清凈國土;對于這些佛、道場、會眾等等,我都很尊重,恭敬供養(yǎng),聽聞佛說法,依照佛的教誨修行。

  「善男子!過彼毗盧遮那大威德世界圓滿清凈劫已,次有世界,名『寶輪妙莊嚴(yán)』,劫名『大光』,有五百佛于中出現(xiàn),我皆承事恭敬供養(yǎng)。

  「其最初佛,名『大悲幢』;初出家時,我為夜神,恭敬供養(yǎng)。次有佛出,名『金剛那羅延幢』;我為轉(zhuǎn)輪王,恭敬供養(yǎng);其佛為我說修多羅,名《一切佛出現(xiàn)》,十佛剎微塵數(shù)修多羅以為眷屬。次有佛出,名『金剛無礙德』;我于彼時為轉(zhuǎn)輪王,恭敬供養(yǎng);其佛為我說修多羅,名『普照一切眾生根』,須彌山微塵數(shù)修多羅而為眷屬;我皆受持。次有佛出,名『火焰山妙莊嚴(yán)』;我于彼時為長者女;其佛為我說修多羅,名《普照三世藏》,閻浮提微塵數(shù)修多羅而為眷屬;我皆聽聞,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一切法海高勝王』;我為阿修羅王,恭敬供養(yǎng);其佛為我說修多羅,名《分別一切法界》,五百修多羅而為眷屬;我皆聽聞,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海岳法光明』;我為龍王女,雨如意摩尼寶云而為供養(yǎng);其佛為我說修多羅,名《增長歡喜!,百萬億修多羅而為眷屬;我皆聽聞,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寶焰山燈』;我為海神,雨寶蓮華云恭敬供養(yǎng);其佛為我說修多羅,名《法界方便海光明》,佛剎微塵數(shù)修多羅而為眷屬;我皆聽聞,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功德海光明輪』;我于彼時為五通仙①,現(xiàn)大神通,六萬諸仙前后圍繞,雨香華云而為供養(yǎng);其佛為我說修多羅,名《無著法燈》,六萬修多羅而為眷屬;我皆聽聞,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毗盧遮那功德藏』;我于彼時,為主地神,名『出生平等義』,與無量地神俱,雨一切寶樹、一切摩尼藏、一切寶瓔珞云而為供養(yǎng);其佛為我說修多羅,名《出生一切如來智藏》,無量修多羅而為眷屬;我皆聽聞,受持不忘。善男子!如是次第,其最后佛,名『充滿虛空法界妙德燈』;我為妓女,名曰『美顏』,見佛入城,歌舞供養(yǎng);承佛神力,踴在空中,以千偈頌贊嘆于佛;佛為于我,放眉間光,名『莊嚴(yán)法界大光明』,徧觸我身;我蒙光已,即得解脫門,名『法界方便不退藏』。

  「善男子!此世界中,有如是等佛剎微塵數(shù)劫,一切如來于中出現(xiàn);我皆承事,恭敬供養(yǎng)。

  【章旨】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在毗盧遮那大威德世界圓滿清凈劫得法之后,又在『大光』劫供養(yǎng)諸佛,繼續(xù)修行。

  【注釋】①五通仙:即獲得五種神通的仙人。「五神通」是修習(xí)所得的五種不可思議之力。第一為「天眼通」,指超越肉眼的所有障礙,可以看見常人所不能看見的。第二為「天耳通」,又名「天耳智證通」或「天耳智通」,指超越肉耳的所有障礙,可以聽聞常人所不能聽到的音聲。第三「他心通」,指可洞悉他人之心念。第四為「宿命通」,指能知曉自、他過去之事。第五為「身如意通」,指可點石成金、變火成水、飛行自在、變現(xiàn)自在的能力。獲得此五種神通之仙人,稱為「五通仙」。印度各種宗教大多都有修習(xí)而得此五種神通的,而佛陀則曾經(jīng)禁止其弟子顯現(xiàn)各種神通。

  【語譯】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說:「善男子!在過那一毗盧遮那大威德世界圓滿清凈劫之后,又有一處名為『寶輪妙莊嚴(yán)』的世界,其劫名為『大光』,有五百佛在其中出現(xiàn),我都承事恭敬供養(yǎng)。

  「此大光劫中的第一位佛,名為『大悲幢』;佛剛剛出家時,我為夜神,恭敬供養(yǎng)。再次,又有佛出,名為『金剛那羅延幢』;我為轉(zhuǎn)輪王,恭敬供養(yǎng);其佛為我宣說修多羅,名《一切佛出現(xiàn)》,十佛土微塵數(shù)的修多羅以為眷屬。又有佛出世,名為『金剛無礙德』;我在那時為轉(zhuǎn)輪王,恭敬供養(yǎng);其佛為我宣說修多羅,名為《普照一切眾生根》,須彌山微塵數(shù)修多羅而為眷屬;我都接受記憶。再次,又有佛出世,名為『火焰山妙莊嚴(yán)』;我在那時為長者女;其佛為我宣說修多羅,名為《普照三世藏》,閻浮提微塵數(shù)修多羅而為眷屬;我都聽聞,如法接受記憶。再次,又有佛出,名『一切法海高勝王』;我為阿修羅王,恭敬供養(yǎng);其佛為我宣說修多羅,名《分別一切法界》,五百修多羅而為眷屬;我都聽聞,如法接受記憶。再次,又有佛出世,名為『海岳法光明』;我為龍王女,降下如意摩尼寶云而為供養(yǎng);其佛為我宣說修多羅,名為《增長歡喜!,百萬億修多羅而為眷屬;我都聽聞,如法接受記憶。再次,又有佛出世,名為『寶焰山燈』;我為海神,降下寶蓮華云恭敬供養(yǎng);其佛為我宣說修多羅,名為《法界方便海光明》,佛土微塵數(shù)修多羅而為眷屬;我都聽聞,如法接受記憶。再次,有佛出世,名為『功德海光明輪』;我在那時為五通仙,顯現(xiàn)大神通,六萬諸仙前后圍繞,降下香華云而為供養(yǎng);其佛為我宣說修多羅,名為《無著法燈》,六萬修多羅而為眷屬;我都聽聞,如法接受記憶。再次,又有佛出世,名為『毗盧遮那功德藏』;我在那時,為主地神,名為『出生平等義』,與無量地神一起,降下一切寶樹、一切摩尼藏、一切寶瓔珞云而為供養(yǎng);其佛為我宣說修多羅,名為《出生一切如來智藏》,無量修多羅而為眷屬;我都聽聞,接受記憶而不忘。善男子!如此次第,其最后佛名為『充滿虛空法界妙德燈』;我當(dāng)時為妓女,名為『美顏』,看見佛進入此城,歌舞供養(yǎng);承蒙佛的神力,我踴升空中,以千偈頌贊嘆佛;佛為我放出眉間之光,名為『莊嚴(yán)法界大光明』。此光徧觸我的身體,我承蒙此光之后,隨即獲得名為『法界方便不退藏』的解脫門。

  「善男子!在此世界之中,有如此與佛土微塵數(shù)相同的劫,一切如來從中出現(xiàn);我都承事,恭敬供養(yǎng)。

  「彼諸如來所說正法,我皆憶念,乃至不忘一文一句。于彼一一諸如來所,稱揚贊嘆一切佛法,為無量眾生廣作利益;于彼一一諸如來所,得一切智光明,現(xiàn)三世法界海,入一切普賢行。

  「善男子!我依一切智光明故,于念念中見無量佛;既見佛已,先所未得、先所未見普賢諸行①,悉得成滿。何以故?以得一切智光明故!

  爾時,普救眾生夜神,欲重明此解脫義,承佛神力,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善財聽我說,甚深難見法,普照于三世,一切差別門。如我初發(fā)心,專求佛功德,所入諸解脫,汝今應(yīng)諦聽。我念過去世,過剎微塵劫,次前有一劫,名圓滿清凈。是時有世界,名為徧照燈,須彌塵數(shù)佛,于中出興世:初佛名智焰,次佛名法幢,第三法須彌,第四德師子,第五寂靜王,第六滅諸見,第七高名稱,第八大功德,第九名勝日,第十名月面。于此十佛所,最初悟法門。從此后次第,復(fù)有十佛出:初名虛空處,第二名普光,三名住諸方,四名正念海,五名高勝光,六名須彌云,七名法焰佛,八名山勝佛,九名大悲華,十名法界華。此十出現(xiàn)時,第二悟法門。從此后次第,復(fù)有十佛出:第一光幢佛,第二智慧佛,第三心義佛,第四德主佛,第五天慧佛,第六慧王佛,第七勝智佛,第八光王佛,第九勇猛佛,第十蓮華佛。于此十佛所,第三悟法門。從此后次第,復(fù)有十佛出:第一寶焰山,第二功德海,第三法光明,第四蓮華藏,第五眾生眼,第六香光寶,七須彌功德,八干闥婆王,第九摩尼藏,第十寂靜色。從此后次第,復(fù)有十佛出:初佛廣大智,次佛寶光明,第三虛空云,第四殊勝相,第五圓滿戒,第六那羅延,第七須彌德,第八功德輪,第九無勝幢,第十大樹山。從此后次第,復(fù)有十佛出:第一娑羅藏,第二世主身,第三高顯光,第四金剛照,第五地威力,第六甚深法,第七法慧音,第八須彌幢,第九勝光明,第十妙寶光。從此后次第,復(fù)有十佛出:第一梵光明,第二虛空音,第三法界身,第四光明輪,第五智慧幢,第六虛空燈,第七微妙德,第八徧照光,第九勝福光,第十大悲云。從此后次第,復(fù)有十佛出:第一力光慧,第二普現(xiàn)前,第三高顯光,第四光明身,第五法起佛,第六寶相佛,第七速疾風(fēng),第八勇猛幢,第九妙寶蓋,第十照三世。從此后次第,復(fù)有十佛出:第一愿海光,第二金剛身,第三須彌德,第四念幢王,第五功德慧,第六智慧燈,第七光明幢,第八廣大智,第九法界智,第十法海智。從此后次第,復(fù)有十佛出:初名布施法,次名功德輪,三名勝妙云,四名忍智燈,五名寂靜音,六名寂靜幢,七名世間燈,八名深大愿,九名無勝幢,十名智焰海。從此后次第,復(fù)有十佛出:初佛法自在,二佛無礙慧,三名意;郏拿娒钜,五名自在施,六名普現(xiàn)前,七名隨樂身,八名住勝德,第九本性佛,第十賢德佛。須彌塵數(shù)劫,此中所有佛,普作世間燈,我悉曾供養(yǎng)。佛剎微塵劫,所有佛出現(xiàn),我皆曾供養(yǎng),入此解脫門。我于無量劫,修行得此道;汝若能修行,不久亦當(dāng)?shù)谩?/p>

  【章旨】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總結(jié)其在諸劫修行的情況。由于諸劫的修行,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最終獲得此「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法門,獲得一切智。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又以偈頌形式對其所言作了總結(jié),全章共四十一首偈頌。第一、二偈標(biāo)舉正法,提示善財童子等會眾仔細聽講;后面的三十六偈宣講在最初「圓滿清凈」劫中供養(yǎng)其中出現(xiàn)的一百一十名佛的情形。這一百一十佛分別表征「十地」、「等覺」等十一位,各以初佛為主,其余九佛為伴。這些內(nèi)容是前述長行中沒有涉及到的。最后二劫從總體上概括其余諸劫的修行情形,表征「智滿行圓,無非佛故。」(澄觀《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四中。)

  【注釋】①普賢諸行:包含兩層面的含義,一是「普賢行愿」,二是「普賢三昧」。前者指普賢菩薩所發(fā)的「十大行愿」,后者指「一切三昧」。從后者言之,普賢菩薩、文殊菩薩為一大法門,普賢菩薩主司一切三昧,文殊菩薩主司一切般若,助佛教化,因此相對于「文殊般若」而稱「普賢三昧」。法藏在《華嚴(yán)經(jīng)探玄記》中說:「普賢三昧自在,文殊般若自在!梗ǚú亍度A嚴(yán)經(jīng)探玄記》卷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四四一下)

  【語譯】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說:「這些如來所說的正法,我都記憶誦持,甚至不忘一字一句。在每一如來的住所,稱揚贊嘆一切佛法,為無量眾生廣泛地謀取利益;在每一如來的住所,獲得一切智之光明,顯現(xiàn)三世法界之海,進入一切普賢行。

  「善男子!我依止于一切智之光明的緣故,在念念中看見無量佛;在看見佛之后,先前未獲得、先前未看見的普賢諸行,都得以成就圓滿。為什么如此呢?因為我已經(jīng)獲得一切智之光明的緣故!

  這時,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想再次宣說這一解脫法門,承蒙佛之神力,為善財童子以偈頌形式說道:(偈頌語譯略)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集無邊行,生種種解,現(xiàn)種種身,具種種根,滿種種愿,入種種三昧,起種種神變,能種種觀察法,入種種智慧門,得種種法光明。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去此不遠,有主夜神,名『寂靜音!虎伲δ峁獯鼻f嚴(yán)蓮華座,百萬阿僧祇主夜神前后圍繞。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shù)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章旨】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又向善財童子舉薦「寂靜音海」夜神,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善財童子于是告別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繼續(xù)求法。

  【注釋】①寂靜音海:因為此位夜神與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所證相同,又都依止于禪定,因此說寂靜音海夜神住地距離此處不遠。因為是以禪定為依托,因此名之為「寂靜」,「入俗演法化物深廣,故云『音!。然此神即普救之母,表真精進卻從定生起,心動是妄非進故!梗ǔ斡^《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四中)寂靜音海夜神是普救眾生妙德夜神之母,則象征精進是從禪定所生。

  【語譯】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我只是知曉此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法門。如同諸菩薩一樣,積集無邊之修行,產(chǎn)生種種理解,顯現(xiàn)出種種身,具備種種根,滿足種種愿,進入種種三昧,生起種種神變,修得種種觀察法,進入種種智慧之門,獲得種種法光明。

  「而我為什么能夠知曉能夠宣說這一功德行呢?善男子!距離此地不遠,有一位名為『寂靜音!坏闹饕股,坐在摩尼光幢莊嚴(yán)蓮華座上,有百萬阿僧祇主夜神前后圍繞。你可以前往她那里去向她請教:菩薩如何學(xué)菩薩行、修菩薩道?」

  這時,善財童子頂禮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的雙足,在其周圍繞行無數(shù)圈,殷勤瞻仰夜神。然后,善財童子辭別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繼續(xù)前去求法。

  【說明】善財童子第三十五參——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會,至此敘述完畢。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四地「焰慧地」的方法。焰慧地,又作「焰地」、「增曜地」、「暉曜地」,菩薩至此位安住于最勝菩提分法,燒煩惱薪,增智慧焰,故名之為「焰慧地」。

  《華嚴(yán)經(jīng)》卷七十一入法界品之十二

  【題解】

  本卷為《入法界品》「末會」中的第三十七會和第三十八會,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的三十六參和第三十七參的內(nèi)容。

  第三十六參為「寂靜音海夜神會」:

  善財童子遵從「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的囑咐,前去拜訪「寂靜音海夜神」,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

  寂靜音海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自己獲得了「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門」,善財童子則從「業(yè)用」、「境界」、「方便所起」、「能觀之觀」四方面詢問此法門的內(nèi)容。寂靜音海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法門」是「以悲、智雙運等心為能起之方便。前九起上求大智心,后『我發(fā)起令一切眾生超過』下十心,下化大悲心!梗ǔ斡^《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四下)而此寂靜音海夜神則以三部分回答此法門的業(yè)用即功能問題?偣踩唛T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十五門以「十度化治其十蔽,于中,初五門雙明舍戒,以舍一切著則戒凈故。后十心明余八度,而『般若』及『愿』各有二門。」第二部分十二門則指化度無功德眾生,使其獲得可成佛之因果功德,見第一義之「空」。第三部分十門則以對治門破其惑障。寂靜音海夜神以兩部分來回答此法門應(yīng)該觀想的對象:「所觀境」即正觀之對象,「分齊境」則是指有差別的各自有別的境像。先以十層從正面說明,后則以二十二層比喻加以說明。

  善財童子向寂靜音海夜神請教解脫的根據(jù)。寂靜音海夜神以「十大法藏」即「十度」作為證成此法門的根據(jù)。善財童子又向寂靜音海夜神請教修成此法門的時間。寂靜音海夜神最初在「一切凈光寶世界海」中的「清凈光金莊嚴(yán)世界普光明幢劫」修行。寂靜音海夜神從「清凈光金莊嚴(yán)世界普光明幢劫」中命終之后,就轉(zhuǎn)生在此華藏莊嚴(yán)世界海娑婆世界中修行得法,并且在遇到毗盧遮那佛之時獲得這一「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境界。以下,寂靜音海夜神首先為善財童子說明其依此法門在海中的所見,然后再顯示此法門的「能悟」與「所悟」。后來,又別顯「一一智光」之大功用,分為五部分:一知如來因地之行(十度),二知佛因地之位,三知因地作用,四知佛果之功用,五總知因果。功用無邊,則重重不可窮盡。

  寂靜音海夜神以長行、偈頌又向善財童子總結(jié)此「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法門」,并且對善財童子所問的問題作了總結(jié)性回答。寂靜音海夜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念念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五地「難勝地」的方法。「難勝地」,又作「極難勝地」,菩薩至此位,能使行、相互違之真、俗二智互合相應(yīng),因此名為「難勝地」。

  第三十七參為「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會」:

  善財童子遵從「寂靜音海夜神」的囑咐,前去拜訪「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自己獲得的法門叫「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為善財童子詳細地說明了「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法門的功用。先釋「甚深」,次釋「自在」,后釋「妙音」,最后總結(jié)此業(yè)用。

  善財童子又問證得此法門的機緣。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告訴善財童子,在往古世過世界轉(zhuǎn)微塵數(shù)劫之「離垢光明」劫中,有一名為「法界功德云」的四天下,在此劫中出世的第一位佛是「法海雷音光明王」。此中有一名為「妙幢」的王都,此王都中有一位名為「普寶華光」的轉(zhuǎn)輪王。這位轉(zhuǎn)輪王就是現(xiàn)今的普賢菩薩,而王國中名叫「清凈日光明面」的比丘尼,就是此位夜神的前身。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就是在此劫發(fā)菩提心,獲得了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法門。在往古世過世界轉(zhuǎn)微塵數(shù)劫之「離垢光明」劫中,又有無數(shù)的佛出世。在往古世過世界轉(zhuǎn)微塵數(shù)劫之「離垢光明」劫中,其最后佛名為「法界城智慧燈」。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在此劫中供養(yǎng)一切佛,聽聞?wù)f法,出家學(xué)道,最終方纔修得這一「甚深自在妙音解脫」。

  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六地「現(xiàn)前地」的方法!脯F(xiàn)前地」,又作「現(xiàn)在地」、「目見地」、「目前地」,菩薩至此位,住緣起智,進而引發(fā)染凈無分別的最勝智現(xiàn)前,故名「現(xiàn)前地」。

  善財童子第三十六參:寂靜音海夜神會

  爾時,善財童子于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所聞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門,了知信解,自在安;而往寂靜音海夜神所,頂禮其足,繞無數(shù)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欲依善知識,學(xué)菩薩行,入菩薩行,修菩薩行,住菩薩行。唯愿慈哀,為我宣說: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

  時,彼夜神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依善知識求菩薩行。善男子!我得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門①!

  善財言:「大圣!此解脫門為何事業(yè)?行何境界?起何方便?作何觀察?」

  【章旨】這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第三十六次參訪,也是《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五十五會中的第三十六會。善財童子遵從「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的囑咐,前去拜訪「寂靜音海夜神」,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寂靜音海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自己獲得了「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門」,善財童子則從「業(yè)用」、「境界」、「方便所起」、「能觀之觀」四方面詢問此法門的內(nèi)容。

  【注釋】①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門:澄觀對此法門的含義解釋為:「一化生遂志故,生喜即福德莊嚴(yán)。二觀佛菩薩勝用故,歡喜即智慧莊嚴(yán)。觀化既無間斷故,『喜』亦念念出生!梗ǔ斡^《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四中)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對于在普救眾生妙德夜神處所聞聽到的菩薩普現(xiàn)一切世間調(diào)伏眾生解脫法門,已經(jīng)了知信解,并且得以自在安住。然后,善財童子到達寂靜音海夜神的住所,頂禮寂靜音海夜神的雙足,在其周圍繞行無數(shù)圈,后在其前合掌而這樣說道:「圣者!我早先已經(jīng)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想依止善知識,學(xué)菩薩行,進入菩薩行,修菩薩行,住于菩薩行。希望您慈愍,為我宣說:菩薩如何學(xué)菩薩行,如何修菩薩道。」

  當(dāng)時,寂靜音海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說:「好!好啊!善男子!你已經(jīng)能夠依止善知識而求取菩薩行。善男子!我獲得了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法門。」

  善財童子問道:「大圣!這一解脫法門的業(yè)用如何?產(chǎn)生什么樣的境界?生起什么樣的方便?其觀行的內(nèi)容如何?」

  夜神言:「善男子!我發(fā)起清凈平等樂欲心,我發(fā)起離一切世間塵垢清凈堅固莊嚴(yán)不可壞樂欲心,我發(fā)起攀緣①不退轉(zhuǎn)位永不退轉(zhuǎn)心,我發(fā)起莊嚴(yán)功德寶山不動心,我發(fā)起無住心,我發(fā)起普現(xiàn)一切眾生前救護心,我發(fā)起見一切佛海無厭足心,我發(fā)起求一切菩薩清凈愿力心,我發(fā)起住大智光明海心;我發(fā)起令一切眾生超過憂惱曠野心,我發(fā)起令一切眾生舍離愁憂苦惱心,我發(fā)起令一切眾生舍離不可意色、聲、香、味、觸、法②心,發(fā)起令一切眾生舍離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心,我發(fā)起令一切眾生舍離惡緣愚癡等苦心,我發(fā)起與一切險難眾生作依怙心,我發(fā)起令一切眾生出生死苦處心,我發(fā)起令一切眾生舍離生老病死等苦心,我發(fā)起令一切眾生成就如來無上法樂心,我發(fā)起令一切眾生皆受喜樂心。

  【章旨】寂靜音海夜神為善財童子回答「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法門」所生起的方便的問題!敢员、智雙運等心為能起之方便。前九起上求大智心,后『我發(fā)起令一切眾生超過』下十心,下化大悲心!梗ǔ斡^《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四下)

  【注釋】①攀緣:攀取緣慮之意。指心執(zhí)著于某一對象之作用。眾生之妄想緣取三界諸法,此乃一切煩惱之根源。蓋凡夫之人,妄想微動即攀緣諸法;妄想既有所攀緣,則善惡已分;善惡既分,則憎愛并熾;由此,內(nèi)煩眾結(jié),外生萬疾;此都攀緣作用所致。

  ②色聲香味觸法:指「六塵」,即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笁m」為染污之義,佛教認為外境能夠染污人們清凈的心靈,使真性不能顯發(fā)。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緣之外境。法,指具有自性的一切存在。

  【語譯】寂靜音海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我發(fā)起清凈平等樂欲心,我發(fā)起離一切世間塵垢清凈堅固莊嚴(yán)不可壞樂欲心,我發(fā)起攀緣不退轉(zhuǎn)位永不退轉(zhuǎn)心,我發(fā)起莊嚴(yán)功德寶山不動心,我發(fā)起無住心,我發(fā)起普現(xiàn)于一切眾生前救護心,我發(fā)起見一切佛海而永不厭惡滿足心,我發(fā)起求一切菩薩清凈愿力心,我發(fā)起住大智光明海心;我發(fā)起使一切眾生超越憂惱曠野心,我發(fā)起使一切眾生舍離愁憂苦惱心,我發(fā)起使一切眾生舍離不以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為對象之心,發(fā)起使一切眾生舍離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心,我發(fā)起使一切眾生舍離惡緣愚癡等苦心,我發(fā)起為一切遇到險難的眾生而作依怙之心,我發(fā)起使一切眾生脫離生死苦處之心,我發(fā)起使一切眾生舍離生老病死等苦之心,我發(fā)起使一切眾生成就如來無上法樂之心,我發(fā)起使一切眾生皆受喜樂之心。

  「發(fā)是心已,復(fù)為說法,令其漸至一切智地。所謂:

  「若見眾生樂著所住宮殿、屋宅,我為說法,令其了達諸法自性,離諸執(zhí)著;若見眾生戀著父母、兄弟、姊妹,我為說法,令其得預(yù)諸佛菩薩清凈眾會;若見眾生戀著妻子,我為說法,令其舍離生死愛染,起大悲心,于一切眾生平等無二;若見眾生住于王宮,采女侍奉,我為說法,令其得與眾圣集會,入如來教;若見眾生染著境界,我為說法,令其得入如來境界;若見眾生多瞋恚者,我為說法,令住如來忍波羅蜜;若見眾生其心懈怠,我為說法,令得清凈精進波羅蜜;若見眾生其心散亂,我為說法,令得如來禪波羅蜜;若見眾生入見稠林無明暗障,我為說法,令得出離稠林黑暗;若見眾生無智慧者,我為說法,令得般若波羅蜜;若見眾生染著三界,我為說法,令出生死;若見眾生志意下劣,我為說法,令其圓滿佛菩提愿;若見眾生住自利行,我為說法,令其發(fā)起利益一切諸眾生愿;若見眾生志力微弱,我為說法,令得菩薩力波羅蜜;若見眾生愚癡暗心,我為說法,令得菩薩智波羅蜜。

  「若見眾生色相不具,我為說法,令得如來清凈色身;若見眾生形容丑陋,我為說法,令得無上清凈法身;若見眾生色相粗惡,我為說法,令得如來微妙色身;若見眾生情多懮惱,我為說法,令得如來畢竟安樂①;若見眾生貧窮所苦,我為說法,令得菩薩功德寶藏;若見眾生住止園林,我為說法,令彼勤求佛法因緣;若見眾生行于道路,我為說法,令其趣向一切智道;若見眾生在聚落中,我為說法,令出三界;若見眾生住止人間,我為說法,令其超越二乘之道,住如來地;若見眾生居住城郭,我為說法,令其得住法王城中;若見眾生住于四隅,我為說法,令得三世平等智慧;若見眾生住于諸方,我為說法,令得智慧見一切法。

  「若見眾生貪行多者,我為彼說不凈觀門,令其舍離生死愛染;若見眾生瞋行多者,我為彼說大慈觀門,令其得入勤加修習(xí);若見眾生癡行多者,我為說法,令得明智觀諸法海;若見眾生等分行者,我為說法,令其得入諸乘愿海;若見眾生樂生死樂,我為說法,令其厭離;若見眾生厭生死苦,應(yīng)為如來所化度者,我為說法,令能方便示現(xiàn)受生;若見眾生愛著五蘊,我為說法,令其得住無依境界;若見眾生其心下劣,我為顯示勝莊嚴(yán)道;若見眾生心生憍慢,我為其說平等法忍②;若見眾生其心諂曲,我為其說菩薩直心③。

  「善男子!我以此等無量法施攝諸眾生,種種方便教化調(diào)伏,令離惡道,受人、天樂,脫三界縛,住一切智;我時便得廣大歡喜法光明海,其心怡暢,安隱適悅。

  【章旨】寂靜音海夜神為善財童子回答「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法門」的業(yè)用即功能問題?偣踩唛T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十五門以「十度化治其十蔽,于中,初五門雙明舍戒,以舍一切著則戒凈故。后十心明余八度,而『般若』及『愿』各有二門!沟诙糠质T則指化度無功德眾生,使其獲得可成佛之因果功德,見第一義之「空」。第三部分十門則以對治門破其惑障。

  【注釋】①如來畢竟安樂:指佛所具的最終極的身安心樂之境界。畢竟,又作「究竟」、「至竟」,即「究極」、「至極」、「最終」之意。安樂,身安心樂,身無危險為「安」,心無懮惱為「樂」。

 、谄降确ㄈ蹋褐笀远ǖ匕沧∮诒娚降戎ㄖ小τ诒娚鄳(yīng)等同視之,無高低、親怨之區(qū)別,在值得憐憫和具有佛性上,平等無二,此稱「眾生平等」。法忍,指對于諸經(jīng)所說微妙幽深之法義能不驚怖,且能勤學(xué)讀誦,而安住于教法之真理中。忍,忍耐、忍許、忍可、安忍,即指堪忍違逆之境而不起瞋心。

  ③直心:指質(zhì)直而無諂曲之心,也可以指清凈純一、專心企求佛道之「菩提心」。

  【語譯】寂靜音海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當(dāng)我發(fā)起這些心之后,又為眾生說法,使其逐漸能夠到達一切智之地。具體有:

  「如果看見樂于執(zhí)著所住宮殿、屋宅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了達諸法之自性,遠離諸執(zhí)著;如果看見戀著父母、兄弟、姊妹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能夠參與諸佛菩薩清凈眾會;如果看見戀著妻子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舍棄遠離生死愛染,生起大悲心,對于一切眾生都平等無二;如果看見住于王宮并且有采女侍奉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能夠參加眾圣的集會,進入如來的教誨;如果看見染著境界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能夠進入如來境界;如果看見多瞋恚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住于如來忍波羅蜜;如果看見其心懈怠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獲得清凈精進波羅蜜;如果看見其心散亂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獲得如來禪波羅蜜;如果看見進入見稠林被無明黑暗障蔽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得以出離稠林黑暗;如果看見無智慧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獲得般若波羅蜜;如果看見染著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出離生死;如果看見志意下劣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圓滿佛菩提之愿;如果看見眾生住于自利之行為,我為其說法,使其發(fā)起利益一切諸眾生之愿;如果看見志力微弱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獲得菩薩力波羅蜜;如果看見有愚癡暗之心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獲得菩薩智波羅蜜。

  「如果看見色相不具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獲得如來清凈之色身;如果看見形容丑陋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獲得無上清凈法身;如果看見色相粗惡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獲得如來微妙色身;如果看見情多懮惱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獲得如來畢竟安樂;如果看見被貧窮所苦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獲得菩薩功德寶藏;如果看見住止于園林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勤求佛法因緣;如果看見行于道路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趣向一切智之道;如果看見在聚落中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出離三界;如果看見住止于人間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超越聲聞、緣覺二乘之道,住于如來地;如果看見居住于城郭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得以住在佛、菩薩法王之城中;如果看見眾生住于四隅,我為其說法,使其獲得三世平等之智慧;如果看見眾生住于諸方,我為其說法,使其獲得智慧可以見一切法。

  「如果看見貪行多的眾生,我為其說不凈觀門,使其舍離生死愛染;如果看見瞋行多的眾生,我為其說大慈觀門,使其得以勤加修習(xí);如果看見癡行多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得以依靠明智觀察諸法之海;如果看見致力于對事物做歸納、分類思考活動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得以進入諸乘愿海;如果看見眾生樂于生死之樂,我為其說法,使其厭惡遠離;如果看見眾生厭惡生死苦,可以被如來所化度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能夠以方便示現(xiàn)受生;如果看見愛著五蘊的眾生,我為其說法,使其得以住于無依之境界;如果看見其心下劣的眾生,我為其顯示殊勝的莊嚴(yán)道;如果看見心生憍慢的眾生,我為其說平等法忍;如果看見其心諂曲的眾生,我為其說菩薩所具的正直之心。

  「善男子!我以此等無量法布施攝化諸眾生,以種種方便教化調(diào)伏眾生,使其遠離惡道,獲得人、天之樂,脫離三界之縛,住于一切智。我當(dāng)時便獲得廣大歡喜法光明之海,其心怡暢,安隱適悅。

  「復(fù)次,善男子!我常觀察一切菩薩道場眾會,修種種愿行,現(xiàn)種種凈身,有種種常光,放種種光明;以種種方便,入一切智門,入種種三昧,現(xiàn)種種神變,出種種音聲海,具種種莊嚴(yán)身,入種種如來門,詣種種國土海,見種種諸佛海,得種種辯才海,照種種解脫境,得種種智光海,入種種三昧海,游戲種種諸解脫門,以種種門趣一切智,種種莊嚴(yán)虛空法界,以種種莊嚴(yán)云徧覆虛空,觀察種種道場眾會,集種種世界,入種種佛剎,詣種種方海,受種種如來命,從種種如來所,與種種菩薩俱,雨種種莊嚴(yán)云,入如來種種方便,觀如來種種法海,入種種智慧海,坐種種莊嚴(yán)座。

  「善男子!我觀察此道場眾會,知佛神力無量無邊,生大歡喜。善男子!我觀毗盧遮那如來,念念出現(xiàn)不可思議清凈色身;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觀如來于念念中,放大光明充滿法界;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見如來一一毛孔,念念出現(xiàn)無量佛剎微塵數(shù)光明海,一一光明以無量佛剎微塵數(shù)光明而為眷屬,一一周徧一切法界,消滅一切諸眾生苦;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觀如來頂及兩肩,念念出現(xiàn)一切佛剎微塵數(shù)寶焰山云,充滿十方一切法界;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觀如來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shù)香光明云,充滿十方一切佛剎;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觀如來一一相,念念出一切佛剎微塵數(shù)諸相莊嚴(yán)如來身云,徧往十方一切世界;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觀如來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佛變化云,示現(xiàn)如來從初發(fā)心、修波羅蜜、具莊嚴(yán)道、入菩薩地;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觀如來一一毛孔,念念出現(xiàn)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天王身云,及以天王自在神變,充徧一切十方法界,應(yīng)以天王身而得度者,即現(xiàn)其前而為說法;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如天王身云,其龍王、夜叉王、干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身云,莫不皆于一一毛孔,如是出現(xiàn),如是說法。

  「我見是已,于念念中,生大歡喜,生大信樂,量與法界薩婆若等。昔所未得而今始得,昔所未證而今始證,昔所未入而今始入,昔所未滿而今始滿,昔所未見而今始見,昔所未聞而今始聞。何以故?以能了知法界相故,知一切法唯一相故,能平等入三世道故,能說一切無邊法故。

  【章旨】寂靜音海夜神為善財童子回答「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法門」所應(yīng)該觀想的對象。分兩部分,先觀菩薩所具的境界,后以十門觀察正顯佛之神力。

  【語譯】寂靜音海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回答「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法門」所具的境界:「復(fù)次,善男子!我常常觀察一切菩薩道場眾會,觀察菩薩所修習(xí)的種種愿行,所顯現(xiàn)的種種凈身,所具有的種種常光,所放出的種種光明;菩薩以種種方便,進入一切智門,進入種種三昧,顯現(xiàn)出種種神變,發(fā)出種種音聲,具備種種莊嚴(yán)身,進入種種如來門,到達種種國土海,看見種種諸佛海,獲得種種辯才海,照耀種種解脫之境,獲得種種智光海,進入種種三昧海,游戲于種種諸解脫門,以種種門進入一切智,以種種莊嚴(yán)虛空法界,以種種莊嚴(yán)云完全覆蓋虛空,菩薩觀察種種道場眾會,積集種種世界,進入種種佛土,到達種種方海,接受種種如來的命令,跟從如來到達種種地方,與種種菩薩在一起,降下種種莊嚴(yán)云,進入如來種種方便,觀如來種種法海,進入種種智慧海,坐于種種莊嚴(yán)座。

  「善男子!我觀察此道場眾會,知曉佛之神力是無量無邊的,便產(chǎn)生大歡喜。善男子!我觀察毗盧遮那如來,在念念中出現(xiàn)不可思議清凈色身;見到此清凈色身之后,我便產(chǎn)生了大歡喜。又在念念觀想如來之中,如來放出大光明充滿法界;見到這些光明之后,產(chǎn)生了大歡喜。又看見如來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現(xiàn)無量佛土微塵數(shù)光明大海,一一光明以無量佛土微塵數(shù)光明而為眷屬,一一周徧一切法界,消滅一切諸眾生苦;看到這一奇異景象之后,產(chǎn)生了大歡喜。又,善男子!我看見如來的頂及兩肩,在念念中出現(xiàn)一切佛土微塵數(shù)寶焰山云,充滿十方一切法界;看到這一景象之后,我產(chǎn)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看見如來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現(xiàn)一切佛土微塵數(shù)香光明云,充滿十方一切佛土剎;看到這一景象之后,產(chǎn)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看見如來一一相,念念中出現(xiàn)一切佛土微塵數(shù)諸相莊嚴(yán)如來身云,徧往十方一切世界;看到這一景象之后,我產(chǎn)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看見如來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現(xiàn)不可說佛土微塵數(shù)佛變化云,示現(xiàn)出如來從初發(fā)心、修波羅蜜、具莊嚴(yán)道、進入菩薩地的情形;看到這一景象之后,我產(chǎn)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看見如來一一毛孔,念念中出現(xiàn)不可說不可說佛土微塵數(shù)天王身云,這些天王身云以天王自在神變充徧一切十方法界,凡是有可以以天王身而得以濟度的眾生,隨即顯現(xiàn)于其前而為說法;看到這一景象之后,產(chǎn)生大歡喜。如天王身云一樣,其龍王、夜叉王、干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身云,無不都在如來的一一毛孔之中如此而出現(xiàn),如此說法。

  「我看見這些之后,在念念中,產(chǎn)生大歡喜,產(chǎn)生大信樂,其數(shù)量與法界一切智相等。過去所沒有獲得的現(xiàn)今獲得了,過去所沒有證得的現(xiàn)今證得了,過去所沒有進入的境界現(xiàn)今進入了,過去所沒有滿足的現(xiàn)今滿足了,過去所沒有見到的現(xiàn)今開始見到了,過去所沒有聽說的現(xiàn)今開始聽說了。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是因我能夠了知法界相狀的緣故,因我能夠知曉一切法的唯一相狀的緣故,因我能夠平等進入三世之道的緣故,能夠演說一切無邊之法的緣故。

  「善男子!我入此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光明海。又,善男子!此解脫無邊,普入一切法界門故;此解脫無盡,等發(fā)一切智性心故;此解脫無際,入無際畔一切眾生心想中故;此解脫甚深,寂靜智慧所知境故;此解脫廣大,周徧一切如來境故;此解脫無壞,菩薩智眼之所知故;此解脫無底,盡于法界之源底故。此解脫者即是普門,于一事中普見一切諸神變故;此解脫者終不可取,一切法身等無二故;此解脫者終無有生,以能了知如幻法故。

  「此解脫者猶如影像,一切智愿光所生故;此解脫者猶如變化①,化生菩薩諸勝行故;此解脫者猶如大地,為一切眾生所依處故;此解脫者猶如大水,能以大悲潤一切故;此解脫者猶如大火,干竭眾生貪愛水故;此解脫者猶如大風(fēng),令諸眾生速疾趣于一切智故;此解脫者猶如大海,種種功德莊嚴(yán)一切諸眾生故;此解脫者如須彌山,出一切智法寶海故;此解脫者如大城郭,一切妙法所莊嚴(yán)故;此解脫者猶如虛空,普容三世佛神力故;此解脫者猶如大云,普為眾生雨法雨故;此解脫者猶如凈日,能破眾生無知暗故;此解脫者猶如滿月,滿足廣大福德海故;此解脫者猶如真如②,悉能周徧一切處故;此解脫者猶如自影,從自善業(yè)所化出故;此解脫者猶如呼響③,隨其所應(yīng)為說法故;此解脫者猶如影像,隨眾生心而照現(xiàn)故;此解脫者如大樹王,開敷一切神通華故;此解脫者猶如金剛,從本已來不可壞故;此解脫者如如意珠,出生無量自在力故;此解脫者如離垢藏④,摩尼寶王示現(xiàn)一切三世如來諸神力故;此解脫者如喜幢摩尼寶,能平等出一切諸佛*輪聲故。善男子!我今為汝說此譬喻,汝應(yīng)思惟,隨順悟入!

  【章旨】寂靜音海夜神為善財童子回答「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法門」所具的境界。分兩部分,「入法界門即所觀境,發(fā)一切智性心即分齊境!梗ǔ斡^《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五上)「所觀境」即正觀之對象,「分齊境」則有差別的各自有別的境像。先以十層從正面說明,后則以二十二層比喻加以說明。

  【注釋】①變化:指佛、菩薩為教化眾生,而以其神通力變化成種種相貌。其中,佛為地前凡夫等利益之事,而變現(xiàn)之佛身或菩薩等身,稱為「變化身」、「應(yīng)化身」、「應(yīng)化佛」;為五道之眾生而變現(xiàn)鬼畜等身,稱為「化身」;無而忽有之佛形、菩薩形、人形、鳥形等,稱為化佛、化菩薩、化人、化鳥。又佛為教化凡夫,應(yīng)機所變現(xiàn)凈、穢之國土,稱為「變化土」、「化土」。

 、谡嫒纾杭粗笍滩加谟钪嫒f物之中的最真實的本體,為一切萬有的本質(zhì),實際上就是「空性」。它有許多異名,「如如」、「如實」、「法性」、「實際」、「實相」、「如來藏」、「法身」、「佛性」等等。

  ③呼響:指在山谷中對于呼叫的反應(yīng),即回聲。

 、茈x垢藏:指「如來藏自性清凈心」,指于一切眾生之煩惱身中,所隱藏之本來清凈(即自性清凈)的如來法身。因為如來藏雖覆藏于煩惱中,卻不為煩惱所污,具足本來絕對清凈而永遠不變的本性,因此稱之為「離垢藏」。

  【語譯】寂靜音海夜神為善財童子回答「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法門」所具的境界問題:「善男子!我進入此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光明海。又,善男子!此解脫法門是沒有邊緣的,因為其完全進入一切法界門的緣故;此解脫法門沒有盡頭,因為其與發(fā)一切智所具的本性之心相同的緣故;此解脫法門是沒有邊際的,因為其進入無邊無際的一切眾生心想之中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甚深,因為其是寂靜智慧所知之境界的緣故;此解脫法門廣大,因為其周徧一切如來的境界的緣故;此解脫境界不會壞滅,因為其是菩薩智眼之所知的緣故;此解脫境界沒有底現(xiàn),因為其窮盡了法界之源泉與根底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就是普門,因為從一事之中完全看見一切諸神變的緣故;此解脫境界最終沒有什么可以執(zhí)取的,因為一切法身與其相等沒有區(qū)別的緣故;此解脫境界最終沒有生的情形發(fā)生,因為其能了知如幻之法的緣故。

  「此解脫境界猶如影像,是一切智之愿光所生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變化』,從中化生出菩薩諸勝行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大地,因為其是一切眾生所依之處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大水,能夠以大悲滋潤一切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大火,能夠使眾生的貪愛之水干涸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大風(fēng),能夠使諸眾生迅速進入一切智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大海,因為其以種種功德莊嚴(yán)一切諸眾生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如須彌山,因為它是能夠生出一切智的法寶海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如大城郭,因為其是一切妙法之所莊嚴(yán)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虛空,因為其能夠完全容納三世佛之神力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大云,因為其能夠完全為眾生降下法雨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凈日,因為其能夠破除眾生無知之黑暗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滿月,因為其能夠成為滿足眾生廣大福德的大海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真如,因為其能夠完全周徧一切處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自己的影子,因為其是從自己的善業(yè)所化生出來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對于高呼的回響,因為其可以隨其所應(yīng)為其說法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鏡子,因為其可以針對眾生之心而照現(xiàn)出影像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如大樹王,因為其能夠開敷出一切神通花的緣故;此解脫境界猶如金剛,因為其是從本已來不可毀壞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如同如意珠,因為其能夠出生無量自在力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如同離垢藏,因為其摩尼寶王可以示現(xiàn)一切三世如來諸神力的緣故;此解脫境界如同喜幢摩尼寶,因為其能夠平等生出一切諸佛旋轉(zhuǎn)*輪的聲音的緣故。善男子!我現(xiàn)今為你說這些譬喻,你應(yīng)該順此思惟,隨順悟入這些境界!

  爾時,善財童子白寂靜音海夜神言:「大圣!云何修行,得此解脫?」

  夜神言:「善男子!菩薩修行十大法藏,得此解脫。何等為十?一修布施廣大法藏,隨眾生心悉令滿足;二修凈戒廣大法藏,普入一切佛功德海;三修堪忍廣大法藏,能徧思惟一切法性;四修精進廣大法藏,趣一切智恒不退轉(zhuǎn);五修禪定廣大法藏,能滅一切眾生熱惱;六修般若廣大法藏,能徧了知一切法海;七修方便廣大法藏,能徧成熟諸眾生海;八修諸愿廣大法藏,徧一切佛剎、一切眾生海,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九修諸力廣大法藏,念念現(xiàn)于一切法界海、一切佛國土,成等正覺常不休息;十修凈智廣大法藏,得如來智,徧知三世一切諸法無有障礙。善男子!若諸菩薩安住如是十大法藏,則能獲得如是解脫,清凈增長,積集堅固①,安住圓滿。」

  【章旨】善財童子向寂靜音海夜神請教解脫的根據(jù)。寂靜音海夜神以「十大法藏」即「十度」作為證成此法門的根據(jù)。

  【注釋】①堅固:樹之根株不能拔者叫「堅」,跟從他物不變原態(tài)叫「固」。佛典中常常以之比喻心念之不變不動。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又向寂靜音海夜神請教:「大圣!如何修行纔能獲得這一解脫法門呢?」

  寂靜音海夜神回答說:「善男子!菩薩修行十大法藏就得以獲此解脫法門。十大法藏是什么呢?一修習(xí)布施廣大法藏,針對眾生使其都得到滿足;二修習(xí)凈戒廣大法藏,完全進入一切佛功德海;三修習(xí)堪忍廣大法藏,能徧思惟一切法性;四修習(xí)精進廣大法藏,進入一切智永遠不退轉(zhuǎn);五修習(xí)禪定廣大法藏,能夠使一切眾生滅除身心的焦熱苦惱;六修習(xí)般若廣大法藏,能夠完全了知一切法之海;七修習(xí)方便廣大法藏,能夠完全成熟諸眾生海;八修習(xí)諸愿廣大法藏,徧一切佛土、一切眾生海,盡未來劫修習(xí)菩薩行;九修習(xí)諸力廣大法藏,念念顯現(xiàn)于一切法界海、一切佛國土,成等正覺常不休息;十修習(xí)清凈智廣大法藏,得獲如來智,完全知曉三世一切諸法而無有障礙。善男子!若諸菩薩安住于如此十大法藏,就能夠獲得如此解脫,清凈增長,積集堅固之心,安住于圓滿之境!

  善財童子言:「圣者!汝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夜神言:「善男子!此華藏莊嚴(yán)世界海①東,過十世界海,有世界海名『一切凈光寶』。此世界海中,有世界種②,名『一切如來愿光明音』;中有世界,名『清凈光金莊嚴(yán)』,一切香金剛摩尼王為體,形如樓閣,眾妙寶云以為其際,住于一切寶瓔珞海,妙宮殿云而覆其上,凈穢相雜。

  「此世界中,乃往古世,有劫名『普光幢』,國名『普滿妙藏』,道場名『一切寶藏妙月光明』,有佛名『不退轉(zhuǎn)法界音』,于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于爾時,作菩提樹神,名『具足福德燈光明幢』,守護道場;我見彼佛成等正覺、示現(xiàn)神力、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于此時,獲得三昧,名『普照如來功德!弧4说缊鲋,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法樹威德山』;我時命終,還生此中,為道場主夜神,名『殊妙福智光』,見彼如來轉(zhuǎn)正*輪、現(xiàn)大神通,即得三昧,名『普照一切離貪境界』。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一切法海音聲王』;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yǎng),即獲三昧,名『生長一切善法地』。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寶光明燈幢王』;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yǎng),即獲三昧,名『普現(xiàn)神通光明云』。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功德須彌光』;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yǎng),即獲三昧,名『普照諸佛海』。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法云音聲王』;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yǎng),即獲三昧,名『一切法海燈』。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智燈照耀王』;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yǎng),即獲三昧,名『滅一切眾生苦清凈光明燈』。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法勇妙德幢』;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yǎng),即獲三昧,名『三世如來光明藏』。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師子勇猛法智燈』;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yǎng),即獲三昧,名『一切世間無障礙智慧輪』。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智力山王』;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yǎng),即獲三昧,名『普照三世眾生諸根行』。

  「善男子!『清凈光金莊嚴(yán)世界普光明幢劫』中,有如是等佛剎微塵數(shù)如來出興于世。我于彼時,或為天王,或為龍王,或為夜叉王,或為干闥婆王,或為阿修羅王,或為迦樓羅王,或為緊那羅王,或為摩睺羅伽王,或為人王,或為梵王,或為天身,或為人身,或為男子身,或為女人身,或為童男身,或為童女身,悉以種種諸供養(yǎng)具,供養(yǎng)于彼一切如來,亦聞其佛所說諸法。從此命終,還即于此世界中生,經(jīng)佛剎微塵數(shù)劫修菩薩行。

  【章旨】善財童子又向寂靜音海夜神請教修成此法門的時間。寂靜音海夜神最初在「一切凈光寶世界!怪械摹盖鍍艄饨鹎f嚴(yán)世界普光明幢劫」修行,后又從其余剎海中發(fā)心修行。

  【注釋】①華藏莊嚴(yán)世界海:又作「蓮華藏世界」、「華藏界」,相當(dāng)于十佛之境界,系就「證入生」之位而言。即十佛攝化之諸種世界,為「國土!怪畬ΨQ。華嚴(yán)宗約因、果而分佛土為二類,以「果分不可說土」為國土海,即圓融自在不可言說的佛境界。以「因分可說土」為世界海,即因位菩薩所居、佛所教化之世界。

 、谑澜绶N:佛教中有「五重世界」的說法!洞笾嵌日摗肪砦迨形脑唬骸溉大千世界名一世界;一時起,一時滅如是等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如是一佛世界數(sh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數(shù),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佛世界種;如是世界種十方無量,是名一佛世界!购髞淼摹度A嚴(yán)經(jīng)》注家引用六十《華嚴(yán)經(jīng)》卷五十六的說法,將第二重「一佛世界」改稱為「世界性」,這樣便構(gòu)成了一個關(guān)于「世界」構(gòu)成的系列:「一世界」、「一世界性」、「一世界!、「一世界種」、「一佛世界」。其中,「種」為「種類」,也是「因義」。積集世界海,共安一處,攝諸同類,此為第五重「一佛世界」作其「因」之種子,故名為「世界種」。

  【語譯】善財童子又向寂靜音海夜神問道:「圣者!你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多長時間了呢?」

  寂靜音海夜神回答說:「善男子!在此華藏莊嚴(yán)世界海之東過十世界海,有一處名叫『一切凈光寶』的世界海。此世界海中,有一處名叫『一切如來愿光明音』的世界種海;此世界海中又有一處名叫『清凈光金莊嚴(yán)』的世界。這一世界是以一切香金剛摩尼王為主體,其形狀如同樓閣,有眾多美妙的寶云以為其邊際,住于一切寶瓔珞之海,美妙的宮殿云而覆蓋其上,凈穢相雜。

  「此清凈光金莊嚴(yán)世界中,在其往古之世,有一名叫『普光幢』的劫,其國名為『普滿妙藏』,道場名為『一切寶藏妙月光明』,有一位名為『不退轉(zhuǎn)法界音』的佛,在此道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在那時,作為菩提樹神,名叫『具足福德燈光明幢』,守護著這一道場;我看見那位佛成等正覺、示現(xiàn)出神力、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在當(dāng)時我就獲得名為『普照如來功德海』的三昧。此后,在這一道場中,又有如來出興于世,名為『法樹威德山』;我命終之后,又轉(zhuǎn)生于這一道場之中,又作為道場主夜之神,名為『殊妙福智光』,我看見那位如來轉(zhuǎn)正*輪、顯現(xiàn)出大神通,立即獲得名叫『普照一切離貪境界』的三昧。此后,又有如來出興于世,名為『一切法海音聲王』;我在那時,身為夜神,憑借得以見佛并且承事供養(yǎng)這位佛的因緣,立即獲得名為『生長一切善法地』的三昧。此后,又有如來出興于世,名為『寶光明燈幢王』;我在那時,身為夜神,憑借得以見佛并且承事供養(yǎng)這位佛的因緣,立即獲得名叫『普現(xiàn)神通光明云』的三昧。此后,又有如來出興于世,名為『功德須彌光』;我在那時,身為夜神,憑借得以見佛并且承事供養(yǎng)這位佛的因緣,立即獲得名為『普照諸佛海』的三昧。此后,又有如來出興于世,名為『法云音聲王』;我在那時,身為夜神,憑借得以見佛并且承事供養(yǎng)這位佛的因緣,立即獲得名為『一切法海燈』的三昧。此后,又有如來出興于世,名為『智燈照耀王』;我在那時,身為夜神,憑借得以見佛并且承事供養(yǎng)這位佛的因緣,立即獲得名為『滅一切眾生苦清凈光明燈』的三昧。此后,又有如來出興于世,名為『法勇妙德幢』;我在那時,身為夜神,憑借得以見佛并且承事供養(yǎng)這位佛的因緣,立即獲得名為『三世如來光明藏』的三昧。此后,又有如來出興于世,名為『師子勇猛法智燈』;我在那時,身為夜神,憑借得以見佛并且承事供這位佛的因緣,立即獲得名為『一切世間無障礙智慧輪』的三昧。此后,又有如來出興于世,名為『智力山王』;我在那時,身為夜神,憑借得以見佛并且承事供養(yǎng)這位佛的因緣,立即獲得名為『普照三世眾生諸根行』的三昧。

  「善男子!在『清凈光金莊嚴(yán)世界普光明幢劫』中,有如此與佛土微塵相同數(shù)量的如來出興于世。我在那時,有時為天王,有時為龍王,有時為夜叉王,有時為干闥婆王,有時為阿修羅王,有時為迦樓羅王,有時為緊那羅王,有時為摩睺羅伽王,有時為人王,有時為梵王,有時為天身,有時為人身,有時為男子身,有時為女人身,有時為童男身,有時為童女身,都以種種諸供養(yǎng)具,供養(yǎng)那里的一切如來,也聽聞其佛所說的諸法。從這一劫中命終,又立即在此世界中出生,經(jīng)佛土微塵數(shù)的劫一直修習(xí)菩薩行。

  「然后命終,生此華藏莊嚴(yán)世界海娑婆世界,值迦羅鳩孫馱如來,承事供養(yǎng),得三昧,名『離一切塵垢光明』。次值拘那含牟尼如來,承事供養(yǎng),得三昧,名『普現(xiàn)一切諸剎!弧4沃迦葉如來,承事供養(yǎng),得三昧,名『演一切眾生言音!。次值毗盧遮那如來,于此道場成正等覺,念念示現(xiàn)大神通力;我時得見,即獲此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

  「得此解脫已,能入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法界安立海,見彼一切法界安立海一切佛剎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有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佛國土。一一佛土皆有毗盧遮那如來坐于道場,于念念中,成正等覺,現(xiàn)諸神變;所現(xiàn)神變,一一皆徧一切法界海。亦見自身在彼一切諸如來所,又亦聞其所說妙法。又亦見彼一切諸佛一一毛孔,出變化海,現(xiàn)神通力,于一切法界海、一切世界海、一切世界種、一切世界中,隨眾生心,轉(zhuǎn)正*輪。

  「我得速疾陀羅尼力,受持思惟一切文義;以明了智,普入一切清凈法藏;以自在智,普游一切甚深法海;以周徧智,普知三世諸廣大義;以平等智,普達諸佛無差別法,如是悟解一切法門。一一法門中,悟解一切修多羅云;一一修多羅云中,悟解一切法海;一一法海中,悟解一切法品;一一法品中,悟解一切法云;一一法云中,悟解一切法流。①一一法流中,出生一切大喜海;一一大喜海,出生一切地;一一地,出生一切三昧海;一一三昧海,得一切見佛海;一一見佛海,得一切智光海。②一一智光海,普照三世,徧入十方。

  【章旨】寂靜音海夜神從「清凈光金莊嚴(yán)世界普光明幢劫」中命終之后,就轉(zhuǎn)生在此華藏莊嚴(yán)世界海娑婆世界中修行得法,并且在遇到毗盧遮那佛之時獲得這一「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境界。以下,寂靜音海夜神首先為善財童子說明其依此法門在海中的所見,然后再顯示此法門的「能悟」與「所悟」。

  【注釋】①一一法門中五句:此五句宣說「能悟」。第一句是說,通過每一法門可悟解許多契經(jīng)的內(nèi)容;第二句是說,每一契經(jīng)詮釋了許多深廣之法;第三句是每一深法都包含著許多品類;第四句是說,每一品類中又包含有許多事法即「法云」;第五句是說,從每一根本法云流出眾多支派。

 、谝灰环髦形寰洌捍宋寰渲浮杆颉。

  【語譯】寂靜音海夜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說:「當(dāng)我在『清凈光金莊嚴(yán)世界普光明幢劫』中命終之后,就轉(zhuǎn)生在此華藏莊嚴(yán)世界海娑婆世界中,剛好遇到迦羅鳩孫馱如來,便承事供養(yǎng),獲得名為『離一切塵垢光明』的三昧。此后,又遇到拘那含牟尼如來,便承事供養(yǎng),獲得名為『普現(xiàn)一切諸剎!坏娜。此后,又遇到迦葉如來,便承事供養(yǎng),獲得名為『演一切眾生言音!坏娜痢4撕,又遇到毗盧遮那如來,在此道場成正等覺,念念示現(xiàn)出大神通力;我當(dāng)時得以觀見,立即獲得這一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境界。

  「在獲得這一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境界之后,能夠進入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土微塵數(shù)法界安立海,看見那一切法界安立海中的一切佛土所有微塵,其每一塵中有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土微塵數(shù)佛國土。每一佛土中都有毗盧遮那如來坐在道場中,于念念之中,成正等覺,顯現(xiàn)諸神變;其所顯現(xiàn)的神變,一一都徧于一切法界海。我也同時看見自身在那一切諸如來的所在,聽聞其所說的妙法;又看見那一切諸佛的每一毛孔都變出變化海,顯現(xiàn)出神通力,在一切法界海、一切世界海、一切世界種、一切世界之中,隨應(yīng)眾生心,轉(zhuǎn)正*輪。我獲得了速疾陀羅尼力,受持思惟一切經(jīng)文的含義;以明了之智,完全進入一切清凈法藏;以自在智,完全游于一切甚深法海;以周徧智,完全知曉三世諸廣大之義;以平等智,完全了達諸佛無差別法。如此,我悟解了一切法門;從每一法門中,悟解了一切修多羅云;從每一修多羅云中,悟解了一切法海;從每一法海中,悟解了一切法品;從每一法品中,悟解了一切法云;從每一法云中,悟解了一切法流;從每一法流中,出生一切大喜海;從每一大喜海中,出生一切地;從每一地中,出生一切三昧海;從每一三昧海中,獲得所有見佛海;從每一見佛之海中,獲得一切智光之海;從每一智光之海,完全照耀三世,完全進入十方。

  「知無量如來往昔諸行海;知無量如來所有本事海;知無量如來難舍能施海;知無量如來清凈戒輪海;知無量如來清凈堪忍海;知無量如來廣大精進海;知無量如來甚深禪定海;知無量如來般若波羅蜜海;知無量如來方便波羅蜜海;知無量如來愿波羅蜜海;知無量如來力波羅蜜海;知無量如來智波羅蜜海。

  「知無量如來往昔超菩薩地;知無量如來往昔住菩薩地?zé)o量劫海,現(xiàn)神通力;知無量如來往昔入菩薩地;知無量如來往昔修菩薩地;知無量如來往昔治菩薩地。知無量如來往昔觀菩薩地;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常見諸佛;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盡見佛海,劫海同住。

  「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以無量身徧生剎海①;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周徧法界修廣大行;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示現(xiàn)種種諸方便門,調(diào)伏成熟一切眾生。

  「知無量如來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剎海;知無量如來現(xiàn)大神力,普現(xiàn)一切諸眾生前;知無量如來廣大智地;知無量如來轉(zhuǎn)正*輪;知無量如來示現(xiàn)相海;知無量如來示現(xiàn)身海;知無量如來廣大力海。

  「彼諸如來,從初發(fā)心,乃至法滅;我于念念,悉得知見。

  【章旨】此處又別顯「一一智光」之大功用,分為五部分:一知如來因地之行(十度),二知佛因地之位,三知因地作用,四知佛果之功用,五總知因果。功用無邊,則重重不可窮盡。

  【注釋】①剎海:全稱「剎土大!梗甘绞澜,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宇宙」。「剎」意為「剎土」、「國土」,「!篂榇蠛V!竸x!箮в斜扔餍再|(zhì)。

  【語譯】寂靜音海夜神繼續(xù)為善財童子講授「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境界」所具有的功能:「我憑借此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境界法門,知曉無量如來往昔的諸行之海;知曉無量如來的所有本事之海;知曉無量如來難舍能施之海;知曉無量如來清凈戒輪之海;知曉無量如來清凈堪忍之海;知曉無量如來廣大精進之海;知曉無量如來甚深禪定之海;知曉無量如來般若波羅蜜之海;知曉無量如來方便波羅蜜之海;知曉無量如來愿波羅蜜之海;知曉無量如來力波羅蜜之海;知曉無量如來智波羅蜜之海。

  「憑借此法門,我還能夠知曉無量如來往昔超越的菩薩地;知曉無量如來往昔曾經(jīng)住過的菩薩地于無量劫海中顯現(xiàn)出神通力;知曉無量如來往昔進入過的菩薩地;知曉無量如來往昔所修行的菩薩地;知曉無量如來往昔所治的菩薩地。知曉無量如來往昔所觀的菩薩地;知曉無量如來過去曾經(jīng)為菩薩時,常常觀見的諸佛;知曉無量如來過去為菩薩之時,看見的全部佛海,并且于劫海中與佛同住。

  「憑借此法門,我還知曉無量如來過去曾經(jīng)作為菩薩之時,以無量身徧生國土海;知曉無量如來過去曾經(jīng)為菩薩時,周徧法界所修的廣大行;知曉無量如來過去曾經(jīng)為菩薩之時,所示現(xiàn)的種種諸方便門,以之調(diào)伏成熟一切眾生。

  「憑借此法門,知曉無量如來放出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國土海;知曉無量如來顯現(xiàn)出大神力,完全顯現(xiàn)在一切諸眾生前;知曉無量如來廣大智之地;知曉無量如來轉(zhuǎn)正*輪;知曉無量如來示現(xiàn)相之海;知曉無量如來示現(xiàn)身之海;知曉無量如來廣大力之海。

  「總之,那些如來,從初發(fā)心一直到寂滅,我在念念之中,都完全得以知曉看見。

  「善男子!汝問我言:『汝發(fā)心來,其已久如?』善男子!我于往昔,過二佛剎微塵數(shù)劫,如上所說,于清凈光金莊嚴(yán)世界中,為菩提樹神,聞不退轉(zhuǎn)法界音如來說法,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于二佛剎微塵數(shù)劫中修菩薩行,然后乃生此娑婆世界賢劫之中。從迦羅鳩孫馱佛至釋迦牟尼佛,及此劫中未來所有一切諸佛,我皆如是親近供養(yǎng)。如于此世界賢劫之中,供養(yǎng)未來一切諸佛;一切世界一切劫中,所有未來一切諸佛,悉亦如是親近供養(yǎng)。善男子!彼清凈光金莊嚴(yán)世界,今猶現(xiàn)在,諸佛出現(xiàn)相續(xù)不斷。汝當(dāng)一心修此菩薩大勇猛門!

  爾時,寂靜音海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脫義,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善財聽我說,清凈解脫門,聞已生歡喜,勤修令究竟。我昔于劫海,生大信樂心,清凈如虛空,常觀一切智。我于三世佛,皆生信樂心;并及其眾會,悉愿常親近。我昔曾見佛,為眾生供養(yǎng),得聞清凈法,其心大歡喜。常尊重父母,恭敬而供養(yǎng);如是無休懈,入此解脫門。老病貧窮人,諸根不具足;一切皆愍濟,令其得安隱。水火及王賊,海中諸恐怖;我昔修諸行,為救彼眾生。煩惱恒熾然,業(yè)障所纏覆,墮于諸險道,我救彼眾生。一切諸惡趣,無量楚毒苦,生老病死等,我當(dāng)悉除滅。愿盡未來劫,普為諸群生,滅除生死苦,得佛究竟樂。

  【章旨】寂靜音海夜神以長行、偈頌又向善財童子總結(jié)此「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法門」,并且對善財童子所問的問題作了總結(jié)性回答。偈頌共十首,第一首為誡聽勸修,后四首為以「智」而供養(yǎng)佛、菩薩、眾生以及父母,后四偈則以大悲之心救度眾生,最后一偈則為總結(jié)祈愿。

  【語譯】寂靜音海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你問我說:『你發(fā)心以來,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多長時間呢?』善男子!我在久遠的過去,過二佛土微塵數(shù)劫,如上面所說,在清凈光金莊嚴(yán)世界中,作為菩提樹神,聽聞『不退轉(zhuǎn)法界音如來』說法,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在二佛土微塵數(shù)劫中修習(xí)菩薩行,然后纔生于此娑婆世界賢劫之中。從迦羅鳩孫馱佛至釋迦牟尼佛,及此劫中未來所有一切諸佛,我都如此親近供養(yǎng)。如在此世界賢劫之中,供養(yǎng)未來一切諸佛;一切世界一切劫中,所有未來一切諸佛,我也都如此親近供養(yǎng)。善男子!這一清凈光金莊嚴(yán)世界,直到現(xiàn)在諸佛仍然相續(xù)不斷出現(xiàn)。你應(yīng)當(dāng)一心修習(xí)此菩薩大勇猛門!

  這時,寂靜音海主夜神想重宣此解脫之義,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說:(偈頌語譯略)

  「善男子!我唯知此念念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深入一切法界海,悉知一切諸劫數(shù),普見一切剎成壞。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菩提場如來會①中,有主夜神,名『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修菩薩道?」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觀察寂靜音海主夜神身,而說頌言:

  「我因善友教,來詣天神所,見神處寶座,身量無有邊。非是著色相,計有于諸法,劣智淺識人,能知尊境界。世間天及人,無量劫觀察,亦不能測度,色相無邊故。遠離于五蘊,亦不住于處,永斷世間疑,顯現(xiàn)自在力。不取內(nèi)外法,無動無所礙,清凈智慧眼,見佛神通力。身為正法藏,心是無礙智,既得智光照,復(fù)照諸群生。心集無邊業(yè),莊嚴(yán)諸世間,了世皆是心,現(xiàn)身等眾生。知世悉如夢,一切佛如影①,諸法皆如響,令眾無所著。為三世眾生,念念示現(xiàn)身,而心無所住,十方徧說法。無邊諸剎海,佛海眾生海,悉在一塵中,此尊解脫力!

  時,善財童子說此偈已,頂禮其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章旨】寂靜音海夜神又向善財童子推薦此會中的「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請教。善財童子以偈頌贊頌感謝寂靜音海夜神的教誨,告別寂靜音海夜神,繼續(xù)前行求法。

  【注釋】①如來會:如來集諸菩薩等說法的法會。

 、谝磺蟹鹑缬埃哼@是從佛之三身的角度而言的!溉怼辜础阜ㄉ怼、「報身」、「應(yīng)身」。「法身」是由真如的理體所證顯;「報身」是酬報因位無量愿行的相好莊嚴(yán)身;「應(yīng)身」則是應(yīng)所化眾生之機感而化現(xiàn)的佛身。在此,世間眾生所見的「報身」、「應(yīng)身」都是依止于「法身」而應(yīng)機變現(xiàn)出來的,所以如同影子一樣。

  【語譯】寂靜音海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我只是知曉此念念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如同諸位菩薩一樣,深入一切法界海,完全知曉一切諸劫數(shù),完全觀見一切國土的產(chǎn)生與毀壞。而我為什么能夠知曉能夠宣說這一功德行?善男子!此菩提場如來會中,一位名叫『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的主夜神。你可以去拜訪他,向他請教菩薩如何學(xué)菩薩行、修菩薩道!

  這時,善財童子一心觀察寂靜音海主夜神身,而說頌說:(偈頌語譯略)

  這時,善財童子說完此偈之后,頂禮寂靜音海夜神的雙足,在其周圍繞行無數(shù)圈,殷勤瞻仰夜神。然后,辭別寂靜音海夜神,又繼續(xù)其求法歷程。

  【說明】善財童子第三十六參——寂靜音海夜神會,至此敘述完畢。寂靜音海夜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念念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五地「難勝地」的方法!鸽y勝地」,又作「極難勝地」,菩薩至此位,能使行、相互違的真、俗二智互合相應(yīng),因此名為「難勝地」。

  善財童子第三十七參: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會

  爾時,善財童子隨順寂靜音海夜神教,思惟觀察所說法門,一一文句皆無忘失,于無量深心、無量法性、一切方便神通智慧,憶念思擇,相續(xù)不斷;其心廣大,證入安住。

  行詣守護一切城夜神所,見彼夜神坐一切寶光明摩尼王師子之座,無數(shù)夜神所共圍繞,現(xiàn)一切眾生色相身,現(xiàn)普對一切眾生身,現(xiàn)不染一切世間身,現(xiàn)一切眾生身數(shù)身,現(xiàn)超過一切世間身,現(xiàn)成熟一切眾生身,現(xiàn)速往一切十方身,現(xiàn)徧攝一切十方身,現(xiàn)究竟如來體性身①,現(xiàn)究竟調(diào)伏眾生身。

  善財見已,歡喜踴躍,頂禮其足,繞無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修菩薩行時,云何饒益眾生?云何以無上攝而攝眾生?云何順諸佛教?云何近法王位?唯愿慈哀,為我宣說!」

  【章旨】這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第三十七次參訪,也是《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五十五會中的第三十八會。善財童子遵從「寂靜音海夜神」的囑咐,前去拜訪「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

  【注釋】①究竟如來體性身:此是指修得的類似于佛之「法身」的理體之身。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隨順寂靜音海夜神的教誨,思惟觀察其所說的「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yán)解脫法門」,對于每一文句都沒有忘記遺失,對于無量深心、無量法性、一切方便神通智慧,都憶念思維抉擇,相續(xù)不斷。善財童子心量變得廣大,證入安住之心。

  善財童子前往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的住所,看見這位夜神坐在一切寶光明摩尼王師子之座上,有無數(shù)夜神共同圍繞,顯現(xiàn)出一切眾生所具有的色相身,顯現(xiàn)出可以完全面對一切眾生的身相,顯現(xiàn)出不染一切世間之身,顯現(xiàn)出與一切眾生身的數(shù)量相同的身相,顯現(xiàn)出超越一切世間的身相,顯現(xiàn)出成熟一切眾生之身,顯現(xiàn)出速往一切十方之身,顯現(xiàn)出徧攝一切十方眾生之身,顯現(xiàn)出究竟如來體性之身,顯現(xiàn)出究竟調(diào)伏眾生之身。

  善財童子看見這一景象之后,歡喜踴躍,頂禮夜神的雙足,在其周圍繞行無數(shù)圈,在夜神面前合掌而這樣說道:「圣者!我早先已經(jīng)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但卻未能知曉菩薩修菩薩行之時,如何饒益眾生?如何以無上攝而攝取眾生?如何遵順諸佛之教誨?如何接近法王位?希望您慈哀于我,為我宣說這些問題!」

  時,彼夜神告善財言:「善男子!汝為救護一切眾生故,汝為嚴(yán)凈一切佛剎故,汝為供養(yǎng)一切如來故,汝欲住一切劫救眾生故,汝欲守護一切佛種性故,汝欲普入十方修諸行故,汝欲普入一切法門海故,汝欲以平等心徧一切故,汝欲普受一切佛*輪故,汝欲普隨一切眾生心之所樂雨法雨故,問諸菩薩所修行門。

  「善男子!我得『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①,為大法師②,無所罣礙,善能開示諸佛法藏故;具大誓愿、大慈悲力,令一切眾生住菩提心故;能作一切利眾生事,積集善根無有休息故;為一切眾生調(diào)御之師,令一切眾生住薩婆若道故;為一切世間清凈法日③,普照世間,令生善根故;于一切世間其心平等,普令眾生增長善法故;于諸境界其心清凈,除滅一切諸不善業(yè)故;誓愿利益一切眾生,身恒普現(xiàn)一切國土故;示現(xiàn)一切本事因緣,令諸眾生安住善行故;恒事一切諸善知識,為令眾生安住佛教故。

  「佛子!我以此等法施眾生,令生白法,求一切智,其心堅固猶如金剛那羅延藏,善能觀察佛力、魔力,常得親近諸善知識,摧破一切業(yè)惑障山④,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心恒不舍一切智地。

  【章旨】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自己獲得的法門叫「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此位夜神并且從總體上對此法門的業(yè)用作了簡略說明。

  【注釋】①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據(jù)澄觀的解釋,此法門的含義為:「即事契理,故曰『甚深』;權(quán)實無礙蘊攝妙辯,稱為『自在』;依此演法,普應(yīng)群機,是為『妙音』!梗ǔ斡^《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五下。)

  ②大法師:又作「說法師」、「法師」,指通曉佛法又能引導(dǎo)眾生修行之人。廣義之法師,通指佛陀及其弟子;狹義則專指一般通曉經(jīng)或律之行者,稱為「經(jīng)師」或「律師」。

 、鄯ㄈ眨阂匀展獗扔鞣鸱ㄖ腔勰軌蚱照毡娚,能夠破無明生死癡暗。

 、軜I(yè)惑障山:指「業(yè)障」、「惑障」等遮蔽正道之山。「業(yè)障」,謂眾生于諸善法不能勤行,而隨身、口、意造作惡業(yè),障蔽正道。「惑障」,是指眾生由貪欲、瞋恚、愚癡等惑,使根性昏鈍而障蔽正道。

  【語譯】這時,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你為了救護一切眾生的緣故,你為了嚴(yán)凈一切佛土的緣故,你為了供養(yǎng)一切如來的緣故,你因為想住于一切劫救助眾生的緣故,你因為想守護一切佛之種性的緣故,你因為想完全進入十方修習(xí)諸行的緣故,你因為想完全進入一切法門之海的緣故,你因為想以平等之心對待一切的緣故,你因為想完全接受一切佛*輪的緣故,你因為想完全隨一切眾生心之所樂降下法雨的緣故,向我請教諸菩薩所修的法門。

  「善男子!我已經(jīng)獲得『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我能夠憑借此法門,作為大法師,沒有任何障礙,善于并且能夠開示諸佛法藏;具備大誓愿、大慈悲力,能夠使一切眾生住于菩提心;能夠做任何有利于眾生的事,積集善根永遠沒有休息;作一切眾生的調(diào)御之師,使一切眾生住于一切智之道;作為一切世間之清凈法日,完全照耀世間,使眾生產(chǎn)生善根;對于一切世間都以平等之心看待,完全使眾生增長善法;面對諸境界而能夠保持心的清凈,除滅一切諸不善業(yè);誓愿利益一切眾生,身永遠普現(xiàn)一切國土;示現(xiàn)一切本事因緣,使諸眾生安住于善行;永遠侍奉一切諸善知識,使眾生安住于佛的教誨。

  「佛子!我以這些法布施予眾生,使其生起善法,尋求一切智,其心堅固猶如金剛那羅延藏,善于并且能夠觀察佛力、魔力,常常得以親近諸善知識,摧破一切業(yè)所具的惑障之山,積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心永遠不舍棄一切智之地。

  「善男子!我以如是凈法光明饒益一切眾生,集善根助道法①時,作十種觀察法界。何者為十?所謂:我知法界無量,獲得廣大智光明故;我知法界無邊,見一切佛所知見故;我知法界無限,普入一切諸佛國土,恭敬供養(yǎng)諸如來故;我知法界無畔,普于一切法界海中,示現(xiàn)修行菩薩行故;我知法界無斷,入于如來不斷智故;我知法界一性,如來一音,一切眾生無不了故;我知法界性凈,了如來愿普度一切諸眾生故;我知法界徧眾生,普賢妙行悉周徧故;我知法界一莊嚴(yán),普賢妙行善莊嚴(yán)故;我知法界不可壞,一切智善根充滿法界不可壞故。善男子!我作此十種觀察法界,集諸善根辦助道法,了知諸佛廣大威德,深入如來難思境界。

  「又,善男子!我如是正念思惟,得如來十種大威德陀羅尼輪。何者為十?所謂:普入一切法陀羅尼輪、普持一切法陀羅尼輪、普說一切法陀羅尼輪、普念十方一切佛陀羅尼輪、普說一切佛名號陀羅尼輪、普入三世諸佛愿海陀羅尼輪、普入一切諸乘海陀羅尼輪、普入一切眾生業(yè)海陀羅尼輪、疾轉(zhuǎn)一切業(yè)陀羅尼輪、疾生一切智陀羅尼輪。善男子!此十陀羅尼輪,以十千陀羅尼輪而為眷屬,恒為眾生演說妙法。

  「善男子!我或為眾生說聞慧法,或為眾生說思慧法,或為眾生說修慧法,或為眾生說一有法②,或為眾生說一切有法③,或為說一如來名海法④,或為說一切如來名海法,或為說一世界海法,或為說一切世界海法,或為說一佛授記海法,或為說一切佛授記海法,或為說一如來眾會道場海法,或為說一切如來眾會道場海法,或為說一如來*輪海法,或為說一切如來*輪海法,或為說一如來修多羅法,或為說一切如來修多羅法,或為說一如來集會法,或為說一切如來集會法,或為說一薩婆若心海法,或為說一切薩婆若心海法,或為說一乘出離法,或為說一切乘出離法。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不可說法門,為眾生說。

  「善男子!我入如來無差別法界門海,說無上法,普攝眾生,盡未來劫,住普賢行。善男子!我成就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于念念中增長一切諸解脫門,念念充滿一切法界!

  【章旨】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為善財童子再詳細地說明「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法門的功用。先釋「甚深」,次釋「自在」,后釋「妙音」,最后總結(jié)此業(yè)用。

  【注釋】①助道法:謂四念住、四正斷等三十七種道品,因為能夠資助止觀修行,因此稱之為助道法。

 、谝挥蟹ǎ杭础刚嫒纭梗粗笍滩加谟钪嬷械淖钫鎸嵵倔w,為一切萬有之根源,為大乘佛教所說的「萬有的不變的本體」。

  ③一切有法:指「一切有為法」,指有作為、有造作之一切因緣所生之法。

  ④一如來名海法:指一切如來之名的廣大聚集。佛典之中慣以「!贡扔鲝V大無涯,無邊無際。以下九句所用之「!狗麓恕

  【語譯】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講解這一法門的功能:「善男子!當(dāng)我以如此凈法光明饒益一切眾生、積集善根助道之法的時候,以十種方法觀察法界。這十種觀察方法是什么呢?所謂:我知曉法界無量,是因為獲得了廣大智光明的緣故;我知曉法界無有邊際,是因為看見了一切佛所知見的緣故;我知曉法界無限,完全進入一切諸佛國土,是因為我恭敬供養(yǎng)諸如來的緣故;我知曉法界無有際畔,普在一切法界之海中,示現(xiàn)出修行菩薩行的緣故;我知曉法界無有斷絕,是因為我進入了如來不斷智的緣故;我知曉法界一性,如來一音,是一切眾生無不了悟的緣故;我知曉法界之性是清凈的,是因為了悟如來的大愿是完全救度一切諸眾生的緣故;我知曉法界中的所有的眾生,是因為普賢妙行都周徧的緣故;我知曉法界每一莊嚴(yán),是因為普賢妙行善莊嚴(yán)的緣故;我知曉法界不可壞,是因為一切智之善根充滿法界且不可壞的緣故。善男子!我以此十種方法觀察法界,積集諸善根完成諸種, 助道之法,得以了知諸佛廣大威德,得以深入如來難思之境界。

  「還有,善男子!我如此正念思惟,獲得如來十種大威德陀羅尼輪。這十種陀羅尼輪是什么呢?它們是:完全進入一切法陀羅尼輪、完全憶持一切法陀羅尼輪、普說一切法陀羅尼輪、普念十方一切佛陀羅尼輪、普說一切佛之名號陀羅尼輪、普入三世諸佛大愿之海陀羅尼輪、普入一切諸乘海陀羅尼輪、普入一切眾生業(yè)海陀羅尼輪、快速旋轉(zhuǎn)一切業(yè)陀羅尼輪、快速產(chǎn)生一切智陀羅尼輪。善男子!這十種陀羅尼輪,以一萬種陀羅尼輪而為眷屬,永遠為眾生演說妙法。

  「善男子!我有時為眾生說聽聞智慧之法,有時為眾生宣說思索智慧之法,有時為眾生宣說修習(xí)智慧之法,有時為眾生宣說一種東西為有之法,有時為眾生宣說一切有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位如來名海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切如來名海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處世界海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切世界海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位佛授記海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切佛授記海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位如來眾會道場海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切如來眾會道場海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如來*輪海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切如來*輪海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位如來修多羅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切如來修多羅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位如來集會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切如來集會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種一切智心海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切一切智心海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乘出離之法,有時為其宣說一切乘出離之法。善男子!我以如此等不可說之法門,為眾生宣說。

  「善男子!我進入如來無差別法界門海,演說無上法,普攝眾生,盡未來劫,住于普賢行。善男子!我成就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在念念中增長一切諸解脫門,念念充滿一切法界。」

  時,善財童子白夜神言:「奇哉!天神!此解脫門如是希有!圣者證得,其已久如?」

  夜神言:「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世界轉(zhuǎn)微塵數(shù)劫,有劫名『離垢光明』,有世界名『法界功德云』,以現(xiàn)一切眾生業(yè)摩尼王海為體,形如蓮華,住四天下微塵數(shù)香摩尼須彌山網(wǎng)中,以出一切如來本愿音蓮華而為莊嚴(yán),須彌山微塵數(shù)蓮華而為眷屬,須彌山微塵數(shù)香摩尼以為間錯,有須彌山微塵數(shù)四天下,一一四天下有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城。

  「善男子!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為『妙幢』;中有王都,名『普寶華光』;去此不遠,有菩提場,名『普顯現(xiàn)法王宮殿』。須彌山微塵數(shù)如來于中出現(xiàn),其最初佛,名『法海雷音光明王』。彼佛出時,有轉(zhuǎn)輪王,名『清凈日光明面』,于其佛所,受持一切法海旋修多羅。佛涅槃后,其王出家,護持正法。法欲滅時,有千部異眾千種說法。近于末劫,業(yè)惑障重;諸惡比丘多有斗諍,樂著境界,不求功德,樂說王論、賊論、女論、國論、海論,及以一切世間之論。

  「時,王比丘而語之言:『奇哉!苦哉!佛于無量諸大劫海集此法炬①,云何汝等而共毀滅?』作是說已,上升虛空,高七多羅樹,身出無量諸色焰云,放種種色大光明網(wǎng),令無量眾生除煩惱熱,令無量眾生發(fā)菩提心。以是因緣,彼如來教,復(fù)于六萬五千歲中而得興盛。

  「時,有比丘尼,名『*輪化光』,是此王女,百千比丘尼而為眷屬,聞父王語及見神力,發(fā)菩提心永不退轉(zhuǎn),得三昧,名『一切佛教燈』,又得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得已,身心柔軟,即得現(xiàn)見法海雷音光明王如來一切神力。

  「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時轉(zhuǎn)輪圣王隨于如來轉(zhuǎn)正*輪,佛涅槃后興隆末法者,豈異人乎?今普賢菩薩是。其*輪化光比丘尼,即我身是。我于彼時,守護佛法,令十萬比丘尼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zhuǎn),又令得現(xiàn)見一切佛三昧,又令得一切佛*輪金剛光明陀羅尼,又令得普入一切法門海般若波羅蜜。

  【章旨】善財童子又問證得此法門的機緣。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告訴善財童子,在往古世過世界轉(zhuǎn)微塵數(shù)劫之「離垢光明」劫中,有一名為「法界功德云」的四天下,在此劫中出世的第一位佛是「法海雷音光明王」。此中有一名為「妙幢」的王都,此王都中有一位名為「普寶華光」的轉(zhuǎn)輪王。這位轉(zhuǎn)輪王就是現(xiàn)今的普賢菩薩,而國王就是一位名叫「清凈日光明面」的比丘尼,就是此位夜神的前身。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就是在此劫發(fā)菩提心的,而獲得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法門的。

  【注釋】①法炬:法能照物,故譬之以火炬。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對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說道:「奇特!天神!這一解脫門如此希有!圣者證得這一法門經(jīng)歷了多長時間?」

  夜神回答說:「善男子!在過去的古世,過世界轉(zhuǎn)微塵數(shù)劫,有一名為『離垢光明』的劫,有一處名為『法界功德云』的世界。這一世界是以可以顯現(xiàn)一切眾生業(yè)摩尼王之海為其形體,其形狀如同蓮華,住于四天下微塵數(shù)香摩尼須彌山之網(wǎng)中,以可以發(fā)出一切如來本愿之音的蓮花為其莊嚴(yán),以須彌山微塵數(shù)的蓮花為其眷屬,有須彌山微塵數(shù)香摩尼在此間錯分布。此世界中,有須彌山微塵數(shù)的四天下,每一處四天下都有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的城市。

  「善男子!在這一世界中,有一處名為『妙幢』的四天下;此四天下中有一處名為『普寶華光』的王都。距離此王都不遠處,有一處名為『普顯現(xiàn)法王宮殿』的菩提場。須彌山微塵數(shù)的如來在此菩提場出現(xiàn),其最初一位佛名為『法海雷音光明王』。這位佛出世時,有一位名叫『清凈日光明面』的轉(zhuǎn)輪王在這位佛的住所,受持了一切法海旋修多羅。佛涅槃之后,這位轉(zhuǎn)輪王出家,護持正法。在佛法正要滅除之時,有千部不同的部眾宣說千種不同之法。在接近末劫之時,業(yè)的惑障非常沉重;諸位惡比丘之間發(fā)生許多斗諍,他們喜歡并且執(zhí)著內(nèi)外境界,不求取功德,卻熱衷于討論國君論、盜賊論、女人論、國家論、大海論以及其它一切世間之論。

  「當(dāng)時,這位國王比丘對于大眾說:『奇怪。】鄲腊。》鹪跓o量諸大劫海積集的這些法之火炬,你們?yōu)槭裁匆黄饘⑵錃缒?』這樣說完之后,這位國王上升到空中,高達七個多羅樹那么高,身體發(fā)出無量諸色火焰云,放出種種顏色的大光明網(wǎng),使得無量眾生除去煩惱的熱烤,使無量眾生發(fā)菩提心。由于這一因緣,那些如來的教誨,重新在六萬五千歲的時候得以興盛。

  「當(dāng)時,有一位名為『*輪化光』的比丘尼,是這位國王的女兒,有百千比丘尼為其眷屬!*輪化光』比丘尼一聽到父王的話語,一看見父王的這一神力,便當(dāng)即發(fā)菩提心并永不退轉(zhuǎn),獲得名叫『一切佛教燈』的三昧,也獲得了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法門。獲得這些之后,這位比丘尼身心變得柔軟,隨即獲得顯現(xiàn)法海雷音光明王如來的一切神力。

  「善男子!你如何看待這些呢?那時那位跟隨如來轉(zhuǎn)正*輪并且在佛涅槃之后興隆末法的轉(zhuǎn)輪王,難道是別人嗎?他就是現(xiàn)今的普賢菩薩。那位*輪化光比丘尼也就是我的前身。我在那時,守護佛法,使十萬比丘尼獲得不退轉(zhuǎn)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使其得以現(xiàn)見一切佛之三昧,又使其獲得一切佛*輪金剛光明陀羅尼,又使其能夠完全進入一切法門海般若波羅蜜。

  「次有佛興,名『離垢法光明』;次有佛興,名『*輪光明髻』;次有佛興,名『法日功德云』;次有佛興,名『法海妙音王』;次有佛興,名『法日智慧燈』;次有佛興,名『法華幢云』;次有佛興,名『法焰山幢王』;次有佛興,名『甚深法功德月』;次有佛興,名『法智普光藏』;次有佛興,名『開示普智藏』;次有佛興,名『功德藏山王』;次有佛興,名『普門須彌賢』;次有佛興,名『一切法精進幢』;次有佛興,名『法寶華功德云』;次有佛興,名『寂靜光明髻』;次有佛興,名『法光明慈悲月』;次有佛興,名『功德焰!唬淮斡蟹鹋d,名『智日普光明』。

  「次有佛興,名『普賢圓滿智』;次有佛興,名『神通智光王』;次有佛興,名『福德華光燈』;次有佛興,名『智師子幢王』;次有佛興,名『日光普照王』;次有佛興,名『須彌寶莊嚴(yán)相』;次有佛興,名『日光普照』;次有佛興,名『法王功德月』;次有佛興,名『開敷蓮華妙音云』;次有佛興,名『日光明相』;次有佛興,名『普光明妙法音』;次有佛興,名『師子金剛那羅延無畏』;次有佛興,名『普智勇猛幢』;次有佛興,名『普開法蓮華身』;次有佛興,名『功德妙華!;次有佛興,名『道場功德月』;次有佛興,名『法炬熾然月』;次有佛興,名『普光明髻』;次有佛興,名『法幢燈』;次有佛興,名『金剛海幢云』。

  「次有佛興,名『名稱山功德云』;次有佛興,名『栴檀妙月』;次有佛興,名『普妙光明華』;次有佛興,名『照一切眾生光明王』;次有佛興,名『功德蓮華藏』;次有佛興,名『香焰光明王』;次有佛興,名『波頭摩華因』;次有佛興,名『眾相山普光明』;次有佛興,名『普名稱幢』;次有佛興,名『須彌普門光』;次有佛興,名『功德法城光』;次有佛興,名『大樹山光明』;次有佛興,名『普德光明幢』;次有佛興,名『功德吉祥相』;次有佛興,名『勇猛法力幢』;次有佛興,名『*輪光明音』;次有佛興,名『功德山智慧光』;次有佛興,名『無上妙法月』;次有佛興,名『法蓮華凈光幢』;次有佛興,名『寶蓮華光明藏』。

  「次有佛興,名『光焰云山燈』;次有佛興,名『普覺華』;次有佛興,名『種種功德焰須彌藏』;次有佛興,名『圓滿光山王』;次有佛興,名『福德云莊嚴(yán)』;次有佛興,名『法山云幢』;次有佛興,名『功德山光明』;次有佛興,名『法日云燈王』;次有佛興,名『法云名稱王』;次有佛興,名『*輪云』;次有佛興,名『開悟菩提智光幢』;次有佛興,名『普照*輪月』;次有佛興,名『寶山威德賢』;次有佛興,名『賢德廣大光』;次有佛興,名『普智云』;次有佛興,名『法力功德山』;次有佛興,名『功德香焰王』;次有佛興,名『金色摩尼山妙音聲』;次有佛興,名『頂髻出一切法光明云』;次有佛興,名『*輪熾盛光』。

  「次有佛興,名『無上功德山』;次有佛興,名『精進炬光明云』;次有佛興,名『三昧印廣大光明冠』;次有佛興,名『寶光明功德王』;次有佛興,名『法炬寶蓋音』;次有佛興,名『普照虛空界無畏法光明』;次有佛興,名『月相莊嚴(yán)幢』;次有佛興,名『光明焰山云』;次有佛興,名『照無障礙法虛空』;次有佛興,名『開顯智光身』;次有佛興,名『世主德光明音』;次有佛興,名『一切法三昧光明音』;次有佛興,名『法音功德藏』;次有佛興,名『熾然焰法海云』;次有佛興,名『普照三世相大光明』;次有佛興,名『普照*輪山』;次有佛興,名『法界師子光』;次有佛興,名『須彌華光明』;次有佛興,名『一切三昧海師子焰』;次有佛興,名『普智光明燈』。

  【章旨】在往古世過世界轉(zhuǎn)微塵數(shù)劫之「離垢光明」劫中,又有無數(shù)的佛出世。經(jīng)中列舉了前百位佛,此章為第二位至第九十九位。

  【語譯】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講解自己證得這一法門的時間:「在往古世過世界轉(zhuǎn)微塵數(shù)劫之『離垢光明』劫中,在第一位佛出世之后,又有名為『離垢法光明』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輪光明髻』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日功德云』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海妙音王』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日智慧燈』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華幢云』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焰山幢王』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甚深法功德月』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智普光藏』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開示普智藏』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功德藏山王』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門須彌賢』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一切法精進幢』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寶華功德云』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寂靜光明髻』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光明慈悲月』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功德焰!坏姆鸪鍪;此后,又有名為『智日普光明』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為『普賢圓滿智』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神通智光王』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福德華光燈』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智師子幢王』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日光普照王』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須彌寶莊嚴(yán)相』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日光普照』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王功德月』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開敷蓮華妙音云』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日光明相』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光明妙法音』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師子金剛那羅延無畏』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智勇猛幢』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開法蓮華身』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功德妙華海』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道場功德月』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炬熾然月』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光明髻』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幢燈』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金剛海幢云』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為『名稱山功德云』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栴檀妙月』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妙光明華』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照一切眾生光明王』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功德蓮華藏』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香焰光明王』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波頭摩華因』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眾相山普光明』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名稱幢』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須彌普門光』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功德法城光』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大樹山光明』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德光明幢』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功德吉祥相』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勇猛法力幢』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輪光明音』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功德山智慧光』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無上妙法月』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蓮華凈光幢』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寶蓮華光明藏』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為『光焰云山燈』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覺華』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種種功德焰須彌藏』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圓滿光山王』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福德云莊嚴(yán)』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山云幢』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功德山光明』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日云燈王』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云名稱王』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輪云』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開悟菩提智光幢』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照*輪月』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寶山威德賢』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賢德廣大光』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智云』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力功德山』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功德香焰王』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金色摩尼山妙音聲』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頂髻出一切法光明云』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輪熾盛光』的佛出世。

  「此后,又有名為『無上功德山』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精進炬光明云』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三昧印廣大光明冠』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寶光明功德王』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炬寶蓋音』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照虛空界無畏法光明』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月相莊嚴(yán)幢』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光明焰山云』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照無障礙法虛空』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開顯智光身』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世主德光明音』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一切法三昧光明音』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音功德藏』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熾然焰法海云』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照三世相大光明』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照*輪山』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法界師子光』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須彌華光明』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一切三昧海師子焰』的佛出世;此后,又有名為『普智光明燈』的佛出世。

  「善男子!如是等須彌山微塵數(shù)如來,其最后佛,名『法界城智慧燈』,并于離垢光明劫中,出興于世。我皆尊重,親近供養(yǎng),聽聞受持所說妙法;亦于彼一切諸如來所,出家學(xué)道,護持法教,入此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種種方便教化成熟無量眾生。從是已來,于佛剎微塵數(shù)劫,所有諸佛出興于世;我皆供養(yǎng),修行其法。

  「善男子!我從是來,于生死夜無明昏寐諸眾生中而獨覺悟;令諸眾生,守護心城①,舍三界城,住一切智無上法城。

  「善男子!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令諸世間,離戲論語,不作二語②,常真實語,恒清凈語。如諸菩薩摩訶薩,能知一切語言自性,于念念中自在開悟一切眾生,入一切眾生言音海,于一切言辭悉皆辨了,明見一切諸法門海,于普攝一切法陀羅尼已得自在,隨諸眾生心之所疑而為說法,究竟調(diào)伏一切眾生,能普攝受一切眾生,巧修菩薩諸無上業(yè),深入菩薩諸微細智,能善觀察諸菩薩藏,能自在說諸菩薩法。何以故?已得成就一切*輪陀羅尼故。

  【章旨】在往古世過世界轉(zhuǎn)微塵數(shù)劫之「離垢光明」劫中,其最后佛名為「法界城智慧燈」。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在此劫中供養(yǎng)一切佛,聽聞?wù)f法,出家學(xué)道,最終方纔修得這一「甚深自在妙音解脫」。

  【注釋】①心城:有二義。一是指「心」,以身為城廓,故喻「心」為城。二是喻指「禪定」,禪定防心,能抑制妄動,猶如具有防御作用之城,故喻為「心城」。此處應(yīng)該指前者。

 、诙Z:意為「兩舌」,乃指前后矛盾之語,或作誹謗之語。

  【語譯】救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說:「善男子!如此與須彌山的微塵數(shù)相等的如來,其最后一位佛名叫『法界城智慧燈』。這位佛是在離垢光明劫中出興于世的。對于這些無數(shù)的佛,我都尊重,親近供養(yǎng),聽聞受持其所說的妙法;也在一切諸如來的所在,出家學(xué)道,護持佛法的正教,進入此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境界,以種種方便教化成熟無量眾生。從此已來,在佛土微塵數(shù)劫出世的所有諸佛,我都供養(yǎng),修行其法。

  「善男子!從此以來,我在生死夜無明昏寐的諸眾生中獨自覺悟,并且使那些眾生,守護心城,舍棄三界之城,住于一切智無上法城。

  「善男子!我只是知曉這一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法門,使諸世間的眾生遠離戲論之語,不作誹謗之語,常常說出真實的話語,永遠說出清凈的語言。如同諸菩薩一樣,我能夠知曉一切語言的本來性質(zhì),在念念中自在而使一切眾生得以開悟,進入一切眾生言音之海,對于一切言辭都能夠辨別明了,明見一切諸法門之海,在普攝一切法陀羅尼方面已經(jīng)獲得自在,隨諸眾生心之所疑而為其說法,究竟調(diào)伏一切眾生,能夠完全攝受一切眾生,巧妙地修習(xí)菩薩諸無上之業(yè),深入菩薩諸微細之智,能夠并善于觀察諸菩薩之藏,能夠自在地演說諸菩薩之法。為什么呢?這是已經(jīng)成就了一切*輪陀羅尼的緣故。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佛會中,有主夜神,名『開敷一切樹華』①。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xué)一切智?云何安立一切眾生住一切智?」

  爾時,守護一切城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脫義,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菩薩解脫深難見,虛空如如平等相,普見無邊法界內(nèi),一切三世諸如來。出生無量勝功德,證入難思真法性,增長一切自在智,開通三世解脫道。過于剎轉(zhuǎn)微塵劫,爾時有劫名凈光,世界名為法焰云,其城號曰寶華光。其中諸佛興于世,量與須彌塵數(shù)等;有佛名為法海音,于此劫中先出現(xiàn);乃至其中最后佛,名為法界焰燈王;如是一切諸如來,我皆供養(yǎng)聽受法。我見法海雷音佛,其身普作真金色,諸相莊嚴(yán)如寶山,發(fā)心愿得成如來。我暫見彼如來身,即發(fā)菩提廣大心,誓愿勤求一切智,性與法界虛空等。由斯普見三世佛,及以一切菩薩眾;亦見國土眾生海,而普攀緣起大悲。隨諸眾生心所樂,示現(xiàn)種種無量身,普徧十方諸國土,動地舒光悟含識。見第二佛而親近,亦見十方剎海佛,乃至最后佛出興,如是須彌塵數(shù)等。于諸剎轉(zhuǎn)微塵劫,所有如來照世燈;我皆親近而瞻奉,令此解脫得清凈!

  爾時,善財童子得入此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故,入無邊三昧海,入廣大總持海,

  得菩薩大神通,獲菩薩大辯才;心大歡喜,觀察守護一切城主夜神,以偈贊曰:

  「已行廣大妙慧海,已度無邊諸有海,長壽無患智藏身,威德光明住此眾。了達法性如虛空,普入三世皆無礙;念念攀緣一切境,心心永斷諸分別。了達眾生無有性,而于眾生起大悲;深入如來解脫門,廣度群迷無量眾。觀察思惟一切法,了知證入諸法性;如是修行佛智慧,普化眾生令解脫。天是眾生調(diào)御師,開示如來智慧道,普為法界諸含識,說離世間眾怖行。已住如來諸愿道,已受菩提廣大教,已修一切徧行力,已見十方佛自在。天神心凈如虛空,普離一切諸煩惱,了知三世無量剎,諸佛菩薩及眾生。天神一念悉了知,晝夜日月年劫海;亦知一切眾生類,種種名相各差別。十方眾生生死處,有色無色想無想,隨順世俗悉了知,引導(dǎo)使入菩提路。已生如來誓愿家,已入諸佛功德海,法身清凈心無礙,隨眾生樂現(xiàn)眾色!

  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禮夜神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章旨】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又向善財童子推薦此會中的「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請教。善財童子以偈頌贊頌感謝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的教誨,告別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繼續(xù)前行求法。

  【注釋】①開敷一切樹華:據(jù)澄觀的解釋,「『開敷樹華』者,約事在香樹閣內(nèi)故,約位七地是有行,有開發(fā)無相住故!梗ǔ斡^《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六上)這是說,以下之法會發(fā)生在香樹閣內(nèi),而此法門具有開發(fā)「無相住」的功能,所以名為「開敷一切樹華」。

  【語譯】救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最后對善財童子說:「而我為什么能夠知曉能夠宣說這一功德行?善男子!在此佛會之中,有一位名叫『開敷一切樹華』的主夜神。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向他請教:菩薩如何學(xué)一切智?如何安立一切眾生使其住于一切智?」

  這時,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想再次演說這一解脫法門之義,為善財童子說頌說:(偈頌語譯略)

  這時,善財童子因為得以進入此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的緣故,進入了無邊三昧海,進入了廣大總持海,獲得了菩薩大神通,獲得了菩薩的大辯才。善財童子心中產(chǎn)生大歡喜,便觀察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主夜神,以偈贊頌說:(偈頌語譯從略)

  這時,善財童子說完此頌之后,頂禮夜神雙足,在其周圍繞行無量圈,殷勤瞻仰夜神。然后,善財童子辭別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繼續(xù)求法。

  【說明】善財童子第三十七參——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會,至此敘述完畢。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六地「現(xiàn)前地」的方法!脯F(xiàn)前地」,又作「現(xiàn)在地」、「目見地」、「目前地」,菩薩至此位,住緣起智,進而引發(fā)染凈無分別的最勝智現(xiàn)前,故名「現(xiàn)前地」。

  《華嚴(yán)經(jīng)》卷七十二入法界品之十三

  【題解】

  本卷為《入法界品》「末會」中的第三十九會,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的三十八參「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會」的內(nèi)容。

  善財童子遵從「救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的囑咐,前去拜訪「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向善財童子講解「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的作用。

  此法門的作用分為兩方面,一是「安樂眾生行」、「利益眾生行」。應(yīng)善財童子所問,開敷一切樹華夜神開始為善財童子講解此法門所具的境界,進入這一解脫法門就能夠獲得「如來普攝眾生巧方便智」。應(yīng)善財童子的請求,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向善財童子講解證得這一法門的機緣。

  在往古世過世界轉(zhuǎn)微塵數(shù)劫之中,有一處名為「普光明真金摩尼山」的世界海,此世界海中有一位名為「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的佛出現(xiàn)。此世界海中又有名為「普莊嚴(yán)幢」的世界種,此世界種中又有名為「一切寶色普光明」的世界。此世界中,有一處名為「一切寶山幢」的四天下。此四天下的閻浮提中,有一處名為「堅固妙寶莊嚴(yán)云燈」的王都。當(dāng)人壽萬歲之時,此王都中出現(xiàn)了一位名為「一切法音圓滿蓋」的國王,其國王無有怨敵。在「一切寶色普光明」世界劫欲盡之時,進入五濁惡世。眾生悲苦,無所依靠,向國王求救。「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應(yīng)眾生的所請,下令竭盡所有布施眾生。在「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的命令下,在閻浮提內(nèi)的大小城市、村落到處都設(shè)置了布施之所。其中,「堅固妙寶莊嚴(yán)云燈城」東面「摩尼山光明」門之外的布施大會由此位國王親自坐鎮(zhèn)。這位「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面對前來求取布施的眾生產(chǎn)生十種「心」,也同時產(chǎn)生了無與倫比的喜悅,并且以種種心與喜悅給予眾生種種布施。

  當(dāng)時,在城東布施大會中的「寶光明」長者女禮拜「一切法音圓滿蓋」王。「寶光明」長者女以偈頌的形式贊頌「一切法音圓滿蓋」王的功德,并且在偈頌中敘述了此位國王的本生故事!敢磺蟹ㄒ魣A滿蓋」大王稱贊「寶光明」童女能夠深信他人功德,并且以寶衣攝持寶光明童女及其眷屬。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告訴善財童子,當(dāng)時的「一切法音圓滿蓋」大王就是現(xiàn)今的毗盧遮那佛,而「光明王」就是凈飯王,蓮花光夫人就是摩耶夫人,寶光明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又向善財童子推薦此道場中的「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請教。善財童子告別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夜神,繼續(xù)前行求法。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七地「遠行地」的方法!高h行地」,又作「深行地」、「深入地」、「深遠地」、「玄妙地」,菩薩至此位,修行進入無相行,遠離世間及二乘的有相功用,因此名為「遠行地」。

  善財童子第三十八參: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會

  爾時,善財童子入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門,修行增進。

  往詣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所,見其身在眾寶香樹樓閣之內(nèi)妙寶所成師子座上,百萬夜神所共圍繞。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xué)菩薩行,云何得一切智。唯愿垂慈,為我宣說!」

  夜神言:「善男子!我于此娑婆世界,日光已沒,蓮華覆合,諸人眾等罷游觀時,見其一切若山、若水、若城、若野,如是等處種種眾生,咸悉發(fā)心欲還所住;我皆密護,令得正道,達其處所,宿夜安樂。

  「善男子!若有眾生,盛年好色,憍慢放逸,五欲自恣。我為示現(xiàn)老、病、死相,令生恐怖,舍離諸惡。復(fù)為稱嘆種種善根,使其修習(xí):為慳吝①者,贊嘆布施;為破戒②者,稱揚凈戒;有瞋恚者,教住大慈;懷惱害③者,令行忍辱;若懈怠者,令起精進;若散亂者,令修禪定;住惡慧者,令學(xué)般若;樂小乘者,令住大乘;樂著三界諸趣中者,令住菩薩愿波羅蜜;若有眾生,福智微劣,為諸結(jié)業(yè)④之所逼迫多留礙者,令住菩薩力波羅蜜;若有眾生,其心暗昧,無有智慧,令住菩薩智波羅蜜。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⑤!

  【章旨】這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第三十八次參訪,也是《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五十五會中的第三十九會。善財童子遵從「救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的囑咐,前去拜訪「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向善財童子講解「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的作用。其作用分為兩方面,一是「安樂眾生行」,二是「利益眾生行」。

  【注釋】①慳嗇:不舍得把自己的物品與思想、觀念施給人家,分為「財慳」與「法慳」兩種。吝惜財物,沒有憐憫心,見貧窮困苦而不能惠施,稱為「財慳」;慳惜佛法,心懷妒嫉,唯恐他人優(yōu)勝于己,不肯教導(dǎo)于人,稱為「法慳」。

 、谄平洌河肿鳌阜附洹,與「持戒」相對,即毀破所受持之戒律。在佛教中,針對所犯之戒法不同,治罰也不相同。

 、蹛篮Γ簮篮;憤怒怨恨。

 、芙Y(jié)業(yè):指由煩惱而生的思想與行為!附Y(jié)」為「煩惱」之異名,由煩惱生種種之惡業(yè),故曰「結(jié)業(yè)」。

 、萜兴_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據(jù)澄觀的解釋,此法門名稱的得名與前述所證有關(guān),也與后面將證之地有關(guān)。澄觀說:「一,望前稱已,益物悲智之心,故生『大喜』。二者,望后照佛,攝生廣大悲智,故生『大喜』。」(澄觀《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六中)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進入在救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處所獲得的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法門,修行日益增進。

  善財童子到達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的住所,看見其坐在眾寶香樹樓閣之內(nèi)的由妙寶所制成的師子座上,百萬夜神在其周圍圍繞。這時,善財童子頂禮夜神的雙足,在其前合掌而這樣說道:「圣者!我早先已經(jīng)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但卻不知曉菩薩如何學(xué)菩薩行,如何獲得一切智。希望您能夠垂慈于我,為我回答這些問題!」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回答說:「善男子!我在此娑婆世界,當(dāng)太陽落下去,蓮花之葉覆合,諸人眾等旅游觀光之后,我看見這里的一切山、水、城市、田野如此等等的種種眾生,都生起想回歸自己住所的愿望。這時,我都偷偷地護送他們,使其找到正確的道路,到達自己的住所,夜中住宿在安全快樂的地方。

  「善男子!如果有眾生,年屆中年卻喜好女色,憍慢放逸,沈浸在感官的享受之中。我就為其示現(xiàn)老、病、死之相,使其產(chǎn)生恐怖,舍棄遠離諸惡。又為其稱嘆種種善根,使其修習(xí):我為慳吝的眾生,贊嘆布施;為破戒的眾生,稱揚凈戒;為瞋恚的眾生,教誨他們住于大慈;對于懷有怨恨之心的眾生,使其實行忍辱;如果有懈怠的眾生,我使其發(fā)起精進之心;如果有心思散亂的眾生,使其修習(xí)禪定;我為住于惡劣智慧的眾生,使其學(xué)習(xí)般若;我對于那些以小乘為樂的眾生,使其住于大乘;我對于那些樂于執(zhí)著三界諸趣的眾生,使其住于菩薩愿波羅蜜;如果有福智微劣并且被諸結(jié)業(yè)之所逼迫而多有障礙的眾生,我使其住于菩薩力波羅蜜;如果有心里暗昧并且沒有智慧的眾生,我使其住于菩薩智波羅蜜。

  「善男子!我已經(jīng)成就了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

  善財言:「大圣!此解脫門境界云何?」

  夜神言:「善男子!入此解脫,能知如來普攝眾生巧方便智。云何普攝?善男子!一切眾生所受諸樂,皆是如來威德力故,順如來教故,行如來語故,學(xué)如來行故,得如來所護力故,修如來所印道故,種如來所行善故,依如來所說法故,如來智慧日光之所照故,如來性凈業(yè)力之所攝故。云何知然?善男子!我入此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憶念毗盧遮那如來、應(yīng)、正等覺往昔所修菩薩行海,悉皆明見。

  「善男子!世尊往昔為菩薩時,見一切眾生,著我、我所,住無明暗室,入諸見稠林,為貪愛所縛、忿怒所壞、愚癡所亂、慳嫉所纏,生死輪回,貧窮困苦,不得值遇諸佛菩薩。見如是已,起大悲心利益眾生。所謂:起愿得一切妙寶資具攝眾生心;愿一切眾生,皆悉具足資生之物無所乏心,于一切眾事離執(zhí)著心,于一切境界無貪染心,于一切所有無慳吝心,于一切果報無希望心,于一切榮好無羨慕心,于一切因緣無迷惑心;起觀察真實法性心;起救護一切眾生心;起深入一切法漩澓心;起于一切眾生住平等大慈心;起于一切眾生行方便大悲心;起為大法蓋普覆眾生心;起以大智金剛杵①破一切眾生煩惱障山心;起令一切眾生增長喜樂心;起愿一切眾生究竟安樂心;起隨眾生所欲雨一切財寶心;起以平等方便成熟一切眾生心;起令一切眾生滿足圣財②心;起愿一切眾生究竟皆得十力智果心。

  【章旨】應(yīng)善財童子所問,開敷一切樹華夜神開始為善財童子講解此法門所具的境界。進入這一解脫法門就能夠獲得「如來普攝眾生巧方便智」,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又以自己在毗盧遮那佛所的所作所為來說明這一法門的功能。

  【注釋】①大智金剛杵:如金剛杵般堅固銳利的智慧。金剛杵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質(zhì)地堅固,能擊破各種物質(zhì),故冠以金剛之名。

  ②圣財:即「七圣財」、「七財」、「七德財」、「七法財」,是指成就佛道之七種圣法,即信、戒、慚、愧、聞、施、慧等七者。

  【語譯】善財又問:「大圣!這一解脫法門的境界如何?」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說:「善男子!進入這一解脫境界,就能夠知曉如來普攝眾生巧方便智慧。如何普攝眾生呢?善男子!一切眾生所受的各種快樂,都是因為如來威德力的緣故,都是遵從如來的教誨的緣故,都是實踐如來的話語的緣故,都是學(xué)習(xí)如來的行為的緣故,都是獲得如來所護之力的緣故,都是實踐如來所指引的道路的緣故,都是種植了如來所行的善根的緣故,都是依從如來所說之法的緣故,都是如來智慧日光之所照耀的緣故,都是如來性凈業(yè)力之所收攝的緣故。怎么知道是這樣呢?善男子!我進入此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便憶念起毗盧遮那佛往昔所修的菩薩行海,其中所有一切都能夠完全看見。

  「善男子!世尊往昔作為菩薩時,看見一切眾生,執(zhí)著于我與我所有,住于無明暗室,進入諸見稠林,被貪愛所系縛,被忿怒所毀壞,被愚癡所擾亂,被吝嗇、嫉妒所纏繞,在生死之中輪回,貧窮困苦,沒有可能遇到佛、菩薩。世尊看見如此情境,生起大悲心來利益眾生。大悲心的內(nèi)容是:生起希望獲得一切美妙的珍寶資具以攝取眾生之心;希望一切眾生,都具足資生之物而無所缺乏之心,眾生能夠?qū)τ谝磺惺聞?wù)都遠離執(zhí)著之心,對于一切境界都無貪染之心,對于一切所有沒有吝嗇之心,對于一切果報沒有希望之心,對于一切榮譽好處都無羨慕之心,對于一切因緣都無迷惑之心;生起觀察真實法性之心;生起救護一切眾生之心;生起深入一切繁復(fù)之法之心;生起對于眾生的平等大慈之心;生起對于一切眾生實行方便大悲之心;生起作為大法蓋完全覆蓋眾生之心;生起以大智金剛杵毀破一切眾生煩惱障礙大山之心;生起使一切眾生增長喜樂之心;生起希望一切眾生究竟安樂之心;生起隨眾生所欲降下一切財寶之心;生起以平等方便成熟一切眾生之心;生起使一切眾生滿足圣財之心;生起愿一切眾生究竟獲得十力智慧及果位之心。

  「起如是心已,得菩薩力,現(xiàn)大神變;徧法界、虛空界,于一切眾生前,普雨一切資生之物,隨其所欲悉滿其意皆令歡喜,不悔不吝,無間無斷。以是方便,普攝眾生,教化成熟,皆令得出生死苦難,不求其報;凈治一切眾生心寶①,令其生起一切諸佛同一善根,增一切智福德大海。

  「菩薩如是念念成熟一切眾生,念念嚴(yán)凈一切佛剎,念念普入一切法界,念念皆悉徧虛空界,念念普入一切三世,念念成就調(diào)伏一切諸眾生智,念念恒轉(zhuǎn)一切*輪,念念恒以一切智道利益眾生,念念普于一切世界種種差別諸眾生前盡未來劫現(xiàn)一切佛成等正覺,念念普于一切世界、一切諸劫修菩薩行不生二者有別的想法。這也就是說:普入一切廣大世界海一切世界種中,種種際畔諸世界,種種莊嚴(yán)諸世界,種種體性諸世界,種種形狀諸世界,種種分布諸世界,或有世界穢而兼凈,或有世界凈而兼穢,或有世界一向雜穢,或有世界一向清凈,或小或大,或粗或細,或正或側(cè),或覆或仰②。如是一切諸世界中,念念修行諸菩薩行,入菩薩位,現(xiàn)菩薩力,亦現(xiàn)三世一切佛身,隨眾生心普使知見。

  「善男子!毗盧遮那如來,于過去世,如是修行菩薩行時,見諸眾生不修功德,無有智慧,著我、我所,無明翳障,不正思惟,入諸邪見,不識因果,順煩惱業(yè),墮于生死險難深坑,具受種種無量諸苦。起大悲心,具修一切波羅蜜行,為諸眾生稱揚贊嘆堅固善根,令其安住遠離生死、貧窮之苦,勤修福智助道之法;為說種種諸因果門,為說業(yè)報不相違反,為說于法證入之處,為說一切眾生欲解,及說一切受生國土,令其不斷一切佛種,令其守護一切佛教,令其舍離一切諸惡;又為稱贊趣一切智助道之法,令諸眾生心生歡喜,令行法施普攝一切,令其發(fā)起一切智行,令其修學(xué)諸大菩薩波羅蜜道,令其增長成一切智諸善根海,令其滿足一切圣財,令其得入佛自在門,令其攝取無量方便,令其觀見如來威德,令其安住菩薩智慧!

  【章旨】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為善財童子繼續(xù)講解「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的業(yè)用即功能。

  【注釋】①心寶:「心」的別稱,因為心中具無量之寶財,故稱之為「心寶」。延壽《宗鏡錄》卷九說:「一切寶中心寶為上,故知一切法寶皆歸宗鏡中,無有無量法財珍寶而不積集!

  ②覆或仰:即「仰世界」及「覆世界」,正住者是仰世界;倒住者是覆世界。八十卷《華嚴(yán)經(jīng)》卷十七說:「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梗ā洞笳亍肪硎摪耸畔拢

  【語譯】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講解「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的功能:「生起上述這些心之后,就獲得了菩薩力,顯現(xiàn)出大神變;充滿法界、虛空界,在一切眾生前,完全降下一切資生之物,隨其所欲都滿足其欲望使其都得到歡喜,不犯應(yīng)該懺悔之罪過,也不吝嗇,沒有間斷。以此方便,普攝眾生,教化他們使其成熟,都使其得以脫離生死苦難,不追求果報;凈治一切眾生之心,使其生起與一切諸佛相同的善根,使其增長一切智福德大海。

  「菩薩如此念念成熟一切眾生,念念嚴(yán)凈一切佛土,念念普入一切法界,念念都完全徧及虛空界,念念普入一切三世,念念成就調(diào)伏一切諸眾生之智慧,念念永遠旋轉(zhuǎn)一切*輪,念念永遠以一切智之道利益眾生,念念完全在一切世界種種差別諸眾生的面前盡未來劫顯現(xiàn)出一切佛成等正覺的形象,念念普入一切世界、一切諸劫修習(xí)菩薩行而不產(chǎn)生二想。所謂:普入一切廣大世界海一切世界種之中,種種邊緣諸世界,種種美麗莊嚴(yán)諸世界,種種本體之世界,種種不同形狀的世界,種種分割而斷續(xù)存在的世界,或有世界污穢而兼有清凈,或有世界清凈而兼有污穢,或有世界一直污穢,或有世界一直清凈,或小世界或大世界,或粗世界或細世界,或在以平正形式存在的世界或以傾斜的形式世界,或覆世界或仰世界。在如此一切諸世界中,念念修行諸菩薩行,進入菩薩位,顯現(xiàn)菩薩力,也顯現(xiàn)出三世一切佛身,隨眾生心完全使眾生都知曉看見這一切。

  「善男子!毗盧遮那如來,在過去世,如此修行菩薩行之時,看見諸眾生不修習(xí)功德,無有智慧,執(zhí)著于我與我所有,被無明所遮蔽,不正確地思惟,進入諸邪見,不知曉因果,順從煩惱業(yè),墮于生死險難的深坑,承受種種無量諸苦。生起大悲心,全部修習(xí)一切波羅蜜行,為諸眾生稱揚贊嘆堅固的善根,使其安住遠離生死、貧窮之苦,勤修福德、智慧助道之法;為其演說種種諸因果門,為其宣說業(yè)報之規(guī)律不會背離,為其宣說證入佛法之處,為其宣說一切眾生的想法欲望,為其宣說一切受生的國土,使其不斷一切佛種,使其守護一切佛教,使其舍棄遠離一切諸惡;又為其稱贊進入一切智的助道之法,使諸眾生心中產(chǎn)生歡喜,使其實行法布施而完全攝入一切,使其發(fā)起一切智之行,使其修學(xué)諸大菩薩波羅蜜之道,使其增長成一切智諸善根之海,使其滿足一切圣財,使其得以進入佛自在門,使其攝取無量方便,使其觀見如來的威德,使其安住于菩薩智慧!

  善財童子言:「圣者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夜神言:「善男子!此處難信、難知、難解、難入、難說,一切世間及以二乘皆不能知。唯除諸佛神力所護,善友所攝,集勝功德,欲樂清凈,無下劣心,無雜染心,無諂曲心,得普照耀智光明心,發(fā)普饒益諸眾生心、一切煩惱及以眾魔無能壞心,起必成就一切智心,不樂一切生死樂心,能求一切諸佛妙樂,能滅一切眾生苦惱,能修一切佛功德海,能觀一切諸法實性,能具一切清凈信解,能超一切生死暴流①,能入一切如來智海,能決定到無上法城,能勇猛入如來境界,能速疾趣諸佛地位,能即成就一切智力,能于十力已得究竟;如是之人,于此能持、能入、能了。何以故?此是如來智慧境界,一切菩薩尚不能知,況余眾生!然我今者,以佛威力,欲令調(diào)順可化眾生意速清凈,欲令修習(xí)善根眾生心得自在,隨汝所問,為汝宣說!

  爾時,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欲重明其義,觀察三世如來境界而說頌言:「佛子汝所問,甚深佛境界,難思剎塵劫,說之不可盡。非是貪恚癡,憍慢惑所覆,如是眾生等,能知佛妙法。非是住慳嫉,諂誑諸濁意,煩惱業(yè)所覆,能知佛境界。非著蘊界處,及計于有身,見倒想倒人,能知佛所覺。佛境界寂靜,性凈離分別,非著諸有者,能知此法性。生于諸佛家,為佛所守護,持佛法藏者,智眼之境界。親近善知識,愛樂白凈法,勤求諸佛力,聞此法歡喜。心凈無分別,猶如太虛空,慧燈②破諸暗,是彼之境界。以大慈悲意,普覆諸世間,一切皆平等,是彼之境界。歡喜心無著,一切皆能舍,平等施眾生,是彼之境界。心凈離諸惡,究竟無所悔,順行諸佛教,是彼之境界。了知法自性,及以諸業(yè)種,其心無動亂,是彼之境界。勇猛勤精進,安住心不退,勤修一切智,是彼之境界。其心寂靜住三昧,究竟清涼無熱惱,已修一切智海因,此證悟者之解脫。善知一切真實相,深入無邊法界門,普度群生靡有余,此慧燈者之解脫。了達眾生真實性,不著一切諸有海,如影普現(xiàn)心水③中,此正道者之解脫。從于一切三世佛,方便愿種而出生,盡諸劫剎勤修行,此普賢者之解脫。普入一切法界門,悉見十方諸剎海,亦見其中劫成壞,而心畢竟無分別。法界所有微塵中,悉見如來坐道樹④,成就菩提化群品,此無礙眼之解脫。汝于無量大劫海,親近供養(yǎng)善知識,為利群生求正法,聞已憶念無遺忘。毗盧遮那廣大境,無量無邊不可思,我承佛力為汝說,令汝深心轉(zhuǎn)清凈。

  【章旨】善財童子又向開敷一切樹華夜神詢問發(fā)菩提心的機緣。由于善財童子所問為佛纔有的境界,所以,此位夜神以長行、偈頌的形式感嘆佛境難于以語言說明與知曉。而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憑借佛之神力的加持,答應(yīng)為善財童子以語言言說此境。

  【注釋】①暴流:又作「瀑流」,為「煩惱」之別名。大水暴漲之時,可以漂流人畜、房屋等;煩惱也是如此,可以使之善德善品,故稱為「暴流」。

  ②慧燈:即「智慧之燈」,比喻智慧猶如燈明,能照破濁世之迷暗。

 、坌乃盒闹杏楷F(xiàn)萬象,進而動搖,又有染凈之不同,譬喻如水,稱為「心水」。

 、艿罉洌杭雌刑針,本名「畢波羅樹」,因為佛于此樹下成道,所以稱之為「道樹」。

  【語譯】善財童子又問開敷一切樹華夜神說:「圣者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經(jīng)多久了呢?」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說:「善男子!此處難于相信、難于知曉、難于理解、難于進入、難于宣說,一切世間的眾生以及聲聞、緣覺都不能知曉。除非得到諸佛神力的保護,善友的攝持,積集殊勝的功德,欲樂清凈,無有下劣心,無有雜染心,無有諂曲心,得到完全照耀智慧的光明之心,發(fā)完全饒益諸眾生之心、一切煩惱及以眾魔無能毀壞之心,生起必然成就一切智之心,不對一切生死產(chǎn)生喜樂之心,能夠求取一切諸佛美妙之樂,能夠滅除一切眾生苦惱,能夠修習(xí)一切佛功德之海,能夠觀一切諸法之實性,能夠具備一切清凈信解,能夠超越一切生死瀑流,能夠進入一切如來智之海,能夠決定向往無上法之城,能夠勇猛進入如來的境界,能夠迅速到達諸佛的地位,能夠隨即成就一切智之力,能夠在十力方面獲得究竟;如此之人,對于這一法門能夠憶持、能夠進入、能夠了悟。為了什么緣故呢?這是如來智慧的境界,一切菩薩尚且不能知曉,況且其余眾生呢!然而我現(xiàn)在能夠憑借佛的威力,并且我也想使可以化度的眾生之心得到調(diào)理順暢并且使其迅速地得以清凈,想使修習(xí)善根的眾生之心得以自在,因此,針對你的詢問,現(xiàn)在我為你宣說。」

  這時,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想重新闡明這一方面之義,觀察三世如來境界而說頌說:「佛子,你所問的甚深境界只有佛纔具有,以難于想象的剎塵劫也無法完全說清楚。這并非貪恚癡以及吝嗇、傲慢、煩惱等所覆蓋的眾生所能夠知曉的微妙的佛法。這是并非執(zhí)著于吝嗇、嫉妒的眾生,以及被諂媚、欺誑等濁意、煩惱業(yè)所覆蓋的眾生,所能夠知曉的佛的境界。這也是并非執(zhí)著于蘊、界、處以及執(zhí)著于有身,持顛倒之想之人,所能夠知曉的佛的覺悟。佛的境界寂靜,性凈而遠離分別,并不執(zhí)著諸種存在,而能夠知曉真實的法性。這是生于諸佛家并且被佛所守護,且持佛之法藏的眾生所擁有的智眼之境界。親近善知識,熱愛并且以善法、清凈法為樂,勤求諸佛之力,聽聞此法都會產(chǎn)生歡喜。清凈的心無有分別,猶如大虛空,以智慧之燈破除諸黑暗,這就是佛之境界。以大慈悲的意愿,完全覆蓋諸世間,一切都是平等的,這就是佛之境界。歡喜心沒有任何執(zhí)著,一切都能夠舍棄,以平等之心而布施眾生,這就是佛之境界。心凈而遠離諸惡,究竟沒有任何應(yīng)該悔過的惡行,遵順實踐諸佛的教誨,這就是佛之境界。了知法的自性,以及諸業(yè)的種子,其心沒有不動而不混亂,這就是佛之境界。勇猛而勤于精進,安住心永不退轉(zhuǎn),勤修一切智,這就是佛之境界。其心寂靜住于三昧,究竟清涼,身心沒有焦熱苦惱,已經(jīng)修習(xí)一切智海之因,這是證悟者的解脫境界。善于知曉一切真實的相狀,深入無邊法界之門,普度群生無有剩余,這是智慧之燈者的解脫境界。了達眾生的真實性,不執(zhí)著于一切諸有之海,世界萬有就如同影子一樣完全顯現(xiàn)在眾生的心水之中,這是正道者的解脫境界。跟從一切三世佛,從佛之方便愿種出生,盡諸劫剎勤修行,這是修習(xí)普賢行者的解脫境界。完全進入一切法界之門,都看見十方諸國土之海,也看見其中劫的生成與毀壞,而心畢竟沒有分別。在法界所有的微塵中,都可以看見如來所坐過的菩提樹,成就菩提而度所有的眾生,這是無礙眼的解脫境界。你在無量大劫之海中,親近供養(yǎng)善知識,為了眾生的利益而求取正法,聽聞的所有佛法都得到憶念無任何遺忘。毗盧遮那佛的廣大境界,是無量無邊而不可思議的,我承蒙佛力的加持為你宣說,使你的深心轉(zhuǎn)變?yōu)榍鍍糁摹?/p>

  「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shù)劫,有世界海,名『普光明真金摩尼山』;其世界海中,有佛出現(xiàn),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善男子!其佛往修菩薩行時,凈彼世界海。其世界海中,有世界微塵數(shù)世界種;一一世界種,有世界微塵數(shù)世界;一一世界,皆有如來出興于世;一一如來,說世界海微塵數(shù)修多羅;一一修多羅,授佛剎微塵數(shù)諸菩薩記,現(xiàn)種種神力,說種種法門,度無量眾生。

  「善男子!彼普光明真金摩尼山世界海中,有世界種,名『普莊嚴(yán)幢』。此世界種中,有世界,名『一切寶色普光明』,以現(xiàn)一切化佛影摩尼王為體,形如天城;以現(xiàn)一切如來道場影像摩尼王為其下際,住一切寶華海上,凈穢相雜。此世界中,有須彌山微塵數(shù)四天下,有一四天下最處其中,名『一切寶山幢』。其四天下,一一縱廣十萬由旬,一一各有一萬大城。其閻浮提中,有一王都,名『堅固妙寶莊嚴(yán)云燈』,一萬大城周匝圍繞。閻浮提人壽萬歲時,其中有王,名『一切法音圓滿蓋』,有五百大臣、六萬采女、七百王子;其諸王子皆端正勇健,有大威力。爾時,彼王威德普被閻浮提內(nèi),無有怨敵。

  【章旨】開敷一切樹華夜神開始為善財童子講解自己獲得這一法門的機緣。在往古世過世界轉(zhuǎn)微塵數(shù)劫之中,有一處名為「普光明真金摩尼山」的世界海,此世界海中有一位名為「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的佛出現(xiàn)。此世界海中又有名為「普莊嚴(yán)幢」的世界種,此世界種中又有名為「一切寶色普光明」的世界。此世界中,有一處名為「一切寶山幢」的四天下。此四天下的閻浮提中,有一處名為「堅固妙寶莊嚴(yán)云燈」的王都。當(dāng)人壽萬歲之時,此王都中出現(xiàn)了一位名為「一切法音圓滿蓋」的國王,其國王無有怨敵。

  【語譯】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說:「善男子!在往古世過世界轉(zhuǎn)微塵數(shù)劫之中,有一處名為『普光明真金摩尼山』的世界海,此世界海中有一位名為『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的佛出現(xiàn)。善男子!在這位佛往昔修習(xí)菩薩行之時,使這一世界海得到清凈。在這處世界海之中,有世界微塵數(shù)的世界種;一一世界種之中又有世界微塵數(shù)的世界;一一世界中,都有如來出興于世;一一如來,在宣說著世界海微塵數(shù)的修多羅;一一修多羅,給佛土微塵數(shù)的菩薩授記,顯現(xiàn)出種種神力,宣說種種法門,救度無量眾生。

  「善男子!在這一普光明真金摩尼山世界海中,有一名為『普莊嚴(yán)幢』的世界種。在這一世界種之中,有一處名為『一切寶色普光明』的世界。此世界以能夠顯現(xiàn)一切化佛的影摩尼王寶為其主體,其形狀如同天城;以能夠顯現(xiàn)一切如來道場影像的摩尼王寶為其下際,住于一切寶華海上,清凈與污穢相混雜。在此世界之中,有須彌山微塵數(shù)四天下,有一處名為『一切寶山幢』的四天下在其最中心。這一四天下,每一處縱、廣十萬由旬,每一處各有一萬大城。在其閻浮提之中,有一處名為『堅固妙寶莊嚴(yán)云燈』的王都,有一萬大城在其周圍圍繞。當(dāng)此閻浮提人壽萬歲時,其中出現(xiàn)了一位名為『一切法音圓滿蓋』的國王,國王有五百大臣、六萬采女、七百王子;其每一位王子都長相端正勇健,有大威力。當(dāng)時,這位國王的威德完全擇披閻浮提之內(nèi),他也沒有怨敵。

  「時,彼世界劫欲盡時,有五濁起。一切人眾,壽命短促,資財乏少,形色鄙陋,多苦少樂,不修十善,專作惡業(yè),更相忿諍,互相毀辱,離他眷屬,妒他榮好,任情起見,非法貪求。以是因緣,風(fēng)雨不時,苗稼不登,園林、草樹一切枯槁,人民匱乏,多諸疫病,馳走四方,靡所依怙,咸來共繞王都大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四面周匝高聲大呼;或舉其手,或合其掌,或以頭扣地,或以手捶胸,或屈膝長號,或踴身大叫;頭發(fā)蓬亂,衣裳弊惡,皮膚皴裂,面目無光,而向王言:『大王!大王!我等今者,貧窮孤露,饑渴寒凍,疾病衰羸,眾苦所逼,命將不久,無依無救,無所控告。我等今者來歸大王,我觀大王仁慈智慧,于大王所生得安樂想、得所愛想、得活命想、得攝受想、得寶藏想、遇津梁想、逢道路想、值船筏想、見寶洲想、獲財利想、升天宮想!

  「爾時,大王聞此語已,得百萬阿僧祇大悲門,一心思惟,發(fā)十種大悲語。其十者何?所謂:『哀哉眾生!墮于無底生死大坑;我當(dāng)云何而速勉濟,令其得住一切智地?哀哉眾生!為諸煩惱之所逼迫;我當(dāng)云何而作救護,令其安住一切善業(yè)?哀哉眾生!生、老、病、死之所恐怖;我當(dāng)云何為作歸依,令其永得身心安隱?哀哉眾生!常為世間眾怖所逼;我當(dāng)云何而為佑助,令其得住一切智道?哀哉眾生!無有智眼,常為身見疑惑所覆;我當(dāng)云何為作方便,令其得決疑見①翳膜?哀哉眾生!常為癡暗之所迷惑;我當(dāng)云何為作明炬,令其照見一切智城?哀哉眾生!常為慳嫉諂誑所濁;我當(dāng)云何而為開曉,令其證得清凈法身?哀哉眾生!長時漂沒生死大海;我當(dāng)云何而普運度,令其得上菩提彼岸?哀哉眾生!諸根剛強,難可調(diào)伏;我當(dāng)云何而為調(diào)御,令其具足諸佛神力?哀哉眾生!猶如盲瞽,不見道路;我當(dāng)云何而為引導(dǎo),令其得入一切智門?』作是語已,擊鼓宣令:『我今普施一切眾生,隨有所須悉令充足!

  【章旨】在「一切寶色普光明」世界劫欲盡之時,進入五濁惡世。眾生悲苦,無所依靠,向國王求救!敢磺蟹ㄒ魣A滿蓋」國王應(yīng)眾生的所請,下令竭盡所有布施眾生。

  【注釋】①疑見:十種邪見之一,對于佛教的真理,心存猶豫而無決定的見解。

  【語譯】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講解自己發(fā)菩提心的機緣:「這時,那『一切寶色普光明』世界劫欲盡之時,命濁、眾生濁、煩惱濁、見濁、劫濁等五濁生起。一切人眾,壽命都很短促,缺少資財,形色鄙陋,多苦少樂,不修十善,專門作惡業(yè),互相忿諍,互相毀辱,離間他人的眷屬,嫉妒別人的容貌與榮譽,任情而生起執(zhí)見,非法貪求。以此因緣,風(fēng)雨失時而至,苗稼不能豐收,園林、草樹等一切都枯槁,人口稀少,多諸疫病,人們奔走四方,無所依靠,都前來圍繞在王都大城周圍,聚集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人,在王都的四面周圍高聲大呼;有的舉起手,有的合其掌,有的以頭扣地,有的以手捶胸,有的屈膝大聲號叫,有的踴身大叫;他們頭發(fā)蓬亂,衣裳破裂,皮膚皴裂,面目無光,都向王呼喊:『大王!大王!我們現(xiàn)在貧窮孤苦,饑渴寒凍,疾病衰羸,被眾苦所逼迫,生命將于不久結(jié)束,沒有依靠,沒有得救的希望,沒有地方可以哭告求助。我們現(xiàn)今來歸附大王,我們看大王仁慈智慧,對于大王產(chǎn)生了想得到安樂的想法、得到所愛的想法、得以活命的想法、得到攝受的想法、得到寶藏的想法、遇到橋梁的想法、遇到道路的想法、遇到船筏的想法、見到寶洲的想法、獲得財利的想法、升至天宮的想法!

  「當(dāng)時,大王聽到這些話語之后,生起百萬阿僧祇大悲之門,一心思惟,發(fā)出十種大悲語。這十種大悲語是什么呢?所謂:『悲哀啊,眾生!你們墮于無底生死的大坑;我應(yīng)當(dāng)如何纔可以迅速救濟,使你們得以住于一切智地?悲哀啊,眾生!被諸煩惱所逼迫;我應(yīng)當(dāng)如何而作救護,使你們得以安住于一切善業(yè)?悲哀啊,眾生!被生、老、病、死所嚇;我應(yīng)當(dāng)如何纔可以作你們的歸依,使你們的身心永遠得以安穩(wěn)?悲哀啊,眾生!一直被世間的許多恐怖所逼迫;我應(yīng)當(dāng)如何纔可以作為你們的佑助,使你們得以住于一切智道?悲哀啊,眾生!無有智慧之眼,一直被身見疑惑所覆蓋;我應(yīng)當(dāng)如何纔能為你們充作方便,使你們獲得決疑而沖破蓋覆的薄膜?悲哀啊,眾生!一直被無明黑暗所迷惑;我應(yīng)當(dāng)如何纔能成為你們的火炬,使你們得以照見一切智之城?悲哀啊,眾生!一直被吝嗇、嫉妒所污染;我應(yīng)當(dāng)如何纔能開曉你們,使你們證得清凈的法身?悲哀啊,眾生!長時間漂沒在生死大海之中;我應(yīng)當(dāng)如何纔能完全運度你們,使你們得以登上菩提彼岸?悲哀啊,眾生!諸根剛強,難可調(diào)伏;我應(yīng)當(dāng)如何纔能成為調(diào)御師,使你們具足諸佛之神力?悲哀啊,眾生!猶如盲人、聾人,看不見道路;我應(yīng)當(dāng)如何纔能成為你們的引導(dǎo)者,使你們得以進入一切智門?』這樣說完之后,國王擊鼓宣布命令:『我現(xiàn)今完全布施一切眾生,隨有所須都使其得到滿足!

  「即時頒下閻浮提內(nèi)大小諸城及諸聚落,悉開庫藏,出種種物,置四衢道。所謂:金、銀、琉璃、摩尼等寶;衣服、飲食、華香、瓔珞、宮殿、屋宅、床榻、敷具;建大光明摩尼寶幢,其光觸身,悉使安隱;亦施一切病緣湯藥;種種寶器盛眾雜寶,金剛器中盛種種香,寶香器中盛種種衣;輦輿、車乘、幢幡、繒蓋,如是一切資生之物,悉開庫藏而以給施。亦施一切村營、城邑、山澤、林藪、妻子、眷屬及以王位,頭、目、耳、鼻、唇、舌、牙、齒、手、足、皮、肉、心、腎、肝、肺,內(nèi)外所有,悉皆能舍。

  「其『堅固妙寶莊嚴(yán)云燈城』東面有門,名『摩尼山光明』。于其門外,有施會處。其地廣博,清凈平坦,無諸坑坎、荊棘、沙礫,一切皆以妙寶所成,散眾寶華,熏諸妙香,然諸寶燈,一切香云充滿虛空,無量寶樹次第行列,無量華網(wǎng)、無量香網(wǎng)彌覆其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音樂器恒出妙音。如是一切,皆以妙寶而為莊嚴(yán),悉是菩薩凈業(yè)果報①。

  「于彼會中,置師子座,十寶為地,十寶欄楯,十種寶樹周匝圍繞,金剛寶輪以承其下,以一切寶為龍神像而共捧持,種種寶物以為嚴(yán)飾,幢幡間列,眾網(wǎng)覆上,無量寶香常出香云,種種寶衣處處分布,百千種樂恒奏美音。復(fù)于其上張施寶蓋,常放無量寶焰光明,如閻浮金熾然清凈;覆以寶網(wǎng),垂諸瓔珞,摩尼寶帶周回間列,種種寶鈴恒出妙音,勸諸眾生修行善業(yè)。時,彼大王處師子座,形容端正,人相具足,光明妙寶以為其冠,那羅延身不可沮壞,一一肢分悉皆圓滿,性普賢善,王種中生,于財及法悉得自在,辯才無礙,智慧明達,以政治國,無違命者。

  【章旨】在「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的命令下,在閻浮提內(nèi)的大小城市、村落到處都設(shè)置了布施之所。其中,在「堅固妙寶莊嚴(yán)云燈城」東面「摩尼山光明」門之外的布施大會由此位國王親自坐鎮(zhèn)。

  【注釋】①業(yè)果報:又作「業(yè)報」,善惡業(yè)因所招感的苦樂果報。業(yè),指善、惡業(yè);果,即由業(yè)所感人、天、鬼、畜等之果報。由「業(yè)」而報「果」,此乃自然之法理,稱為「業(yè)果法然」。此外,「業(yè)」與「果」彼此相接相續(xù),「業(yè)」為因,「果」為報,因果接續(xù),無窮無止,這就是佛教所言的因果報應(yīng)說之梗概。

  【語譯】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下令立即打開閻浮提內(nèi)大小諸城及諸村落的庫藏,拿出種種物品,置放在四衢道路上。這些物品是:金、銀、琉璃、摩尼等珍寶;衣服、飲食、花香、瓔珞、宮殿、屋宅、床榻、敷具。在各個城市中修建大光明摩尼寶幢,其光一旦接觸眾生的身體,便可以使眾生得到安穩(wěn);也布施治療一切病的湯藥;種種寶器中盛放著多種珍寶,金剛器中盛放著種種香,寶香器中盛放著種種衣物;輦輿、車乘、幢幡、繒蓋,如此等等一切資生之物,都打開庫藏而給以布施。這位國王也將一切村莊、城市、山澤、林叢、妻子、眷屬以及王位,頭、目、耳、鼻、唇、舌、牙、齒、手、足、皮、肉、心、腎、肝、肺等等身內(nèi)、身外所有的東西,都全部布施給眾生。

  「在『堅固妙寶莊嚴(yán)云燈城』的東面有一座名叫『摩尼山光明』的門。在此東門之外,有舉行布施大會之處。其地廣闊,清凈平坦,沒有坑坎、荊棘、沙礫,一切都以美妙的珍寶制成,散布許多珍貴的花朵,熏諸妙香,點燃諸寶燈,一切香云充滿虛空,無量寶樹次第行列,無量華網(wǎng)、無量香網(wǎng)在其上覆蓋,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音樂器一直發(fā)出美妙的聲音。如此一切,都以美妙的珍寶作為莊嚴(yán),這些都是菩薩修習(xí)所得清凈之業(yè)的果報。

  「在這一會中,放置著師子座,以十寶為地,以十寶制成欄桿,以十種寶樹在其會場周圍圍繞,有金剛寶輪在其下承載著這些,以一切寶為龍神像而共同捧持,以種種寶物以為裝飾,幢幡交錯排列,有許多網(wǎng)覆蓋其上,無量寶香常常散出香云,到處都堆放著種種寶衣,百千種樂器一直演奏著美妙的音樂。又在其上張施寶蓋,一直放射出無量寶焰光明,如同閻浮提中的金一樣熠熠生輝而又清凈;又以寶網(wǎng),垂諸瓔珞,摩尼寶帶在其周圍交錯排列,種種寶鈴一直發(fā)出美妙的聲音,激勵諸眾生修行善業(yè)。這時,那位大王坐在師子座上,容貌端正,人相具足,以光明妙寶為其冠,其那羅延身不可沮壞,一一肢體都很圓滿,其品性與普賢一樣美好,從王種之中出生,對于財及法都獲得自在,辯才無礙,智慧明達,以政令治國,沒有違反其命令的人。

  「爾時,閻浮提無量無數(shù)百千萬億那由他眾生,種種國土、種種族類、種種形貌、種種衣服、種種言辭、種種欲樂,俱來此會,觀察彼王,咸言:『此王是大智人、是福須彌、是功德月,住菩薩愿,行廣大施!粫r,王見彼諸來乞者,生悲愍心,生歡喜心,生尊重心,生善友心,生廣大心,生相續(xù)心,生精進心,生不退心,生舍施心,生周徧心。

  「善男子!爾時,彼王見諸乞者,心大歡喜經(jīng)須臾頃;假使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盡百千億那由他劫所受快樂,亦不能及。善化天王于無數(shù)劫所受快樂,自在天王于無量劫所受快樂,大梵天王于無邊劫所受梵樂,光音天王于難思劫所受天樂,徧凈天王于無盡劫所受天樂,凈居天王不可說劫住寂靜樂,悉不能及。

  「善男子!譬如有人仁慈孝友,遭逢世難,父母、妻息、兄弟、姊妹并皆散失,忽于曠野道路之間而相值遇,瞻奉撫對,情無厭足。時,彼大王見來求者,心生歡喜,亦復(fù)如是。

  「善男子!其王爾時,因善知識,于佛菩提,解欲①增長,諸根成就,信心清凈,歡喜圓滿。何以故?此菩薩勤修諸行,求一切智,愿得利益一切眾生,愿獲菩提無量妙樂,舍離一切諸不善心,常樂積集一切善根,常愿救護一切眾生,常樂觀察薩婆若道,常樂修行一切智法,滿足一切眾生所愿,入一切佛功德大海,破一切魔業(yè)惑障山,隨順一切如來教行,行一切智無障礙道,已能深入一切智流,一切法流,F(xiàn)在前,大愿無盡,為大丈夫,住大人法,積集一切普門善藏,離一切著,不染一切世間境界,知諸法性猶如虛空。

  「于來乞者,生一子想②,生父母想,生福田想,生難得想,生恩益想,生堅固想、師想、佛想。不簡方處,不擇族類,不選形貌,隨有來至,如其所欲,以大慈心,平等無礙,一切普施,皆令滿足:求飲食者,施與飲食;求衣服者,施與衣服;求香華者,施與香華;求鬘蓋者,施與鬘蓋;幢幡、瓔珞、宮殿、園苑、象馬、車乘、床座、被褥、金、銀、摩尼、諸珍寶物、一切庫藏,及諸眷屬、城邑、聚落,皆悉如是普施眾生。

  【章旨】這位「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面對前來求取布施的眾生產(chǎn)生十種「心」,也產(chǎn)生了無與倫比的喜悅,并且以種種心、種種喜悅給予眾生種種布施。

  【注釋】①解欲:知解和欲望。

 、谝蛔酉耄褐^菩薩修慈悲行,視諸眾生猶如一子。若見眾生修習(xí)善業(yè),勝進圣道,心則歡喜。若見眾生造作惡業(yè),流轉(zhuǎn)生死,心則愁惱。此種狀態(tài)譬如父母見子安隱,心則觀喜;見子遇患,心則苦惱。

  【語譯】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那時,閻浮提內(nèi)種種國土、種種族類、種種形貌、穿著種種衣服、操著種種口音、有著種種欲望快樂的無量無數(shù)百千萬億那由他眾生,都一起來到這處布施大會,觀察那位『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都說道:『此王是大智人、是如須彌山之福、是功德月,住于菩薩愿,實行廣大施!贿@時,王看見這些來乞討的眾生,產(chǎn)生悲愍心,產(chǎn)生歡喜心,產(chǎn)生尊重心,產(chǎn)生善友心,產(chǎn)生廣大心,產(chǎn)生相續(xù)心,產(chǎn)生精進心,產(chǎn)生不退心,產(chǎn)生舍施心,產(chǎn)生周徧心。

  「善男子!這時,這位國王看見這些行乞者,其心中所產(chǎn)生的歡喜即便是須臾頃,也是那些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用盡百千億那由他劫所受的快樂所不能企及。善化天王在無數(shù)劫所受的快樂,自在天王在無量劫所受的快樂,大梵天王在無邊劫所受的梵樂,光音天王在難思劫所受的天樂,徧凈天王在無盡劫所受的天樂,凈居天王在不可說劫所住的寂靜樂,都不能企及。

  「善男子!譬如有人仁慈孝友,遭逢世間的變難,父母、妻子、兄弟、姊妹都同時散失,忽然在曠野道路之間而與自己的親人相遇,相對瞻視,擁抱撫慰,其情沒有滿足的時候。當(dāng)時,那位大王看見前來求取布施時心中所產(chǎn)生的歡喜,也是如此。

  「善男子!這位王那時憑借善知識,對于佛之菩提的理解快速增長,諸根已經(jīng)成就,其信心已經(jīng)清凈,歡喜圓滿。為什么這么說呢?此菩薩勤修諸行,求取一切智,希望得以利益一切眾生,希望獲得菩提無量妙樂,舍棄遠離一切諸不善心,常常樂于積集一切善根,常常希望救護一切眾生,常常樂于觀察一切智之道,常常樂于修行一切智之法,滿足一切眾生的所愿,進入一切佛功德大海,破除一切魔業(yè)惑障之山,隨順一切如來的教法與實踐,行一切智無障礙之道,已經(jīng)能夠深入一切智之流,一切法流常常顯現(xiàn)在眼前,大愿無盡,為大丈夫,住于大人法,積集一切普門善藏,遠離一切執(zhí)著,不染一切世間境界,知曉諸法性猶如虛空。

  「這位國王對于一切前來行乞的眾生,產(chǎn)生一子想,產(chǎn)生眾生如同父母的想法,產(chǎn)生眾生是福田的想法,產(chǎn)生眾生難得的想法,產(chǎn)生報答眾生恩情給予眾生利益的想法,產(chǎn)生堅固之想、產(chǎn)生如同對于師長之想、佛想。不選擇方位地方,不選擇族類,不選擇形貌,隨有來至,如其所欲,以大慈心,平等無礙地給予完全布施,都使其得到滿足:求取飲食者,施與飲食;求取衣服者,施與衣服;求取香、花者,施與香、花華;求取鬘蓋者,施與鬘蓋;幢幡、瓔珞、宮殿、園苑、象馬、車乘、床座、被褥、金、銀、摩尼、諸珍寶物、一切庫藏,及諸眷屬、城邑、聚落,如此等等,都如此普施眾生。

  「時,此會中有長者女,名『寶光明』,與六十童女俱,端正殊妙,人所喜見,皮膚金色,目發(fā)紺青,身出妙香;口演梵音,上妙寶衣以為莊嚴(yán),常懷慚愧,正念不亂,具足威儀,恭敬師長,常念順行、甚深妙行,所聞之法憶持不忘,宿世善根①流潤其心,清凈廣大猶如虛空,等安眾生,常見諸佛,求一切智。

  「時,寶光明女去王不遠,合掌頂禮,作如是念:『我獲善利!我獲善利!我今得見大善知識!挥诒送跛髱熛擘、善知識想、具慈悲想、能攝受想。其心正直,生大歡喜,脫身瓔珞,持奉彼王,作是愿言:『今此大王為無量無邊無明眾生作所依處,愿我未來亦復(fù)如是。如彼大王所知之法、所載之乘、所修之道、所具色相、所有財產(chǎn)、所攝眾會,無邊無盡,難勝難壞,愿我未來悉得如是。隨所生處,皆隨往生③!

  「爾時,大王知此童女發(fā)如是心,而告之言:『童女!隨汝所欲,我皆與汝。我今所有,一切皆舍;令諸眾生,普得滿足!

  「爾時,寶光明童女,以偈贊嘆一切法音圓滿蓋王已,繞無量匝,合掌頂禮,曲躬恭敬,卻住一面。

  【章旨】此會中的「寶光明」長者女禮拜「一切法音圓滿蓋」王。

  【注釋】①宿世善根:「宿」即「久」、「舊」、「古」之意。佛教從三世六道輪回的教義出發(fā),認為過去世即「前生」、「前世」之善根能夠?qū)τ诂F(xiàn)世的生存狀態(tài)產(chǎn)生影響。

 、诖髱熛耄簩⑵洚(dāng)作大師看待的想法。大師,阿羅漢初果以上,乃至諸佛、菩薩,堪為眾生之師范,故稱「大師」。

 、弁菏侵该K之時生于他方世界,通常又以「往生」為「死」之代用詞。此詞,佛教中通常指受生三界六道及諸佛凈土。

  【語譯】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當(dāng)時,在此會中有一位名為『寶光明』的長者之女,與六十位童女一切來到這里。此位童女端正美妙,為人所喜見,皮膚金色,目發(fā)赤青色,身上發(fā)出美妙的香氣;口演梵音,身上穿著美妙的寶衣作為裝飾,心中經(jīng)常懷有慚愧之心,正念不亂,具足威儀,恭敬師長,常常以順行、甚深妙行為念,對于所聞之法能夠憶持不忘,其宿世善根流潤其心,使其心清凈廣大猶如虛空,能夠安慰一切眾生,常常觀見諸佛,求取一切智。

  「當(dāng)時,這位『寶光明』女距離『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不遠,便合掌頂禮,這樣說道:『我獲善利!我獲善利!我現(xiàn)在得以見到大善知識!贿@位女童在那位國王的布施之所,產(chǎn)生了這位國王是大師的想法、國王是善知識的想法、國王具足慈悲的想法、國王能夠攝受眾生的想法。這位童女之心變得正直,產(chǎn)生大歡喜,她脫下身上的瓔珞,將其持奉給國王,這樣敘說自己的希望:『今此大王為無量無邊的無明眾生作所歸依之處,希望我未來也能夠如此。如同這位大王所知之法、所用來運載眾生的車乘、所修習(xí)之道、所具有的容貌、所具有的財產(chǎn)、所攝取的眾會,無邊無盡,難于勝過,也難于毀壞,希望我未來也能夠如此。跟隨眾生的受生之處,都去往生而救度他們。』

  「這時,大王知曉這位童女發(fā)如此心,就對其說:『童女!隨你所欲,我都給予你。我現(xiàn)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舍棄,使現(xiàn)在的眾生,都能夠得到滿足!

  時,寶光明女,信心清凈,生大歡喜,即以偈頌而贊王言:『往昔此城邑,大王未出時,一切不可樂,猶如餓鬼處。眾生相殺害,竊盜縱淫佚,兩舌不實語,無義粗惡言,貪愛他財物,瞋恚懷毒心,邪見不善行,命終墮惡道。以是等眾生,愚癡所覆蔽,住于顛倒見,天旱不降澤。以無時雨故,百谷悉不生,草木皆枯槁,泉流亦干竭。大王未興世,津池悉枯涸,園苑多骸骨,望之如曠野。大王升寶位,廣濟諸群生,油云①被八方,普雨皆充洽。大王臨庶品,普斷諸暴虐,刑獄皆止措,惸獨悉安隱。

  『往昔諸眾生,各各相殘害,飲血而啖肉,今悉起慈心。往昔諸眾生,貧窮少衣服,以草自遮蔽,饑羸如餓鬼。大王既興世,粳米自然生,樹中出妙衣,男女皆嚴(yán)飾。昔日競微利,非法相陵奪;今時并豐足,如游帝釋園。昔時人作惡,非分生貪染,他妻及童女,種種相侵逼。今見他婦人,端正妙嚴(yán)飾,而心無染著,猶如知足天。昔日諸眾生,妄言不真實,非法無利益,諂曲取人意。今日群生類,悉離諸惡言,其心既柔軟,發(fā)語亦調(diào)順。昔日諸眾生,種種行邪法,合掌恭敬禮,牛羊犬豚類。今聞王正法,悟解除邪見,了知苦樂報,悉從因緣起。

  『大王演妙音,聞?wù)呓孕罉;梵釋音聲等,一切無能及。大王眾寶蓋,迥處虛空中,擎以琉璃干,覆以摩尼網(wǎng)。金鈴自然出,如來和雅音,宣揚微妙法,除滅眾生惑。次復(fù)廣演說,十方諸佛剎,一切諸劫中,如來并眷屬。又復(fù)次第說,過去十方剎,及彼國土中,一切諸如來。又出微妙音,普徧閻浮界,廣說人、天等,種種業(yè)差別。眾生聽聞已,自知諸業(yè)藏,離惡勤修行,回向佛菩提。

  『王父凈光明,王母蓮華光,五濁出現(xiàn)時,處位治天下。時有廣大園,園有五百池,一一千樹繞,各各華彌覆。于其池岸上,建立千柱堂,欄楯等莊嚴(yán),一切無不備。末世惡法起,積年不降雨,池流悉干竭,草樹皆枯槁。王生七日前,先現(xiàn)靈瑞相;見者咸心念:救世今當(dāng)出。爾時于中夜,大地六種動;有一寶華池,光明猶日現(xiàn)。五百諸池內(nèi),功德水充滿,枯樹悉生枝,華葉皆榮茂。池水既盈滿,流演一切處,普及閻浮地,靡不皆沾洽。藥草及諸樹,百谷苗稼等,枝葉華果實,一切皆繁盛。溝坑及塠阜,種種高下處,如是一切地,莫不皆平坦。荊棘沙礫等,所有諸雜穢,皆于一念中,變成眾寶玉。眾生見是已,歡喜而贊嘆,咸言得善利,如渴飲美水。時彼光明王,眷屬無量眾,僉然備法駕,游觀諸園苑。五百諸池內(nèi),有池名慶喜,池上有法堂②,父王于此住。先王語夫人:『我念七夜前,中宵地震動,此中有光現(xiàn)。』時彼華池內(nèi),千葉蓮華出,光如千日照,上徹須彌頂。金剛以為莖,閻浮金為臺,眾寶為華葉,妙香作須蕊。王生彼華上,端身結(jié)跏坐,相好以莊嚴(yán),天神所恭敬。先王大歡喜,入池自撫鞠,持以授夫人:『汝子應(yīng)欣慶。』

  『寶藏皆涌出,寶樹生妙衣,天樂奏美聲,充滿虛空中。一切諸眾生,皆生大歡喜,合掌稱希有:『善哉救護世!』王時放身光,普照于一切,能令四天下,暗盡病除滅。夜叉毗舍阇,毒蟲諸惡獸,所欲害人者,一切自藏匿。惡名失善利,橫事病所持,如是眾苦滅,一切皆歡喜。凡是眾生類,相視如父母,離惡起慈心,專求一切智。關(guān)閉諸惡趣,開示人天路,宣揚薩婆若,度脫諸群生。我等見大王,普獲于善利,無歸無導(dǎo)者,一切悉安樂!

  「爾時,寶光明童女,以偈贊嘆一切法音圓滿蓋王已,繞無量匝,合掌頂禮,曲躬恭敬,卻住一面。

  【章旨】此會中的「寶光明」長者女以偈頌的形式贊頌「一切法音圓滿蓋」王的功德,并且在偈頌中敘述了此位國王的本生故事。

  【注釋】①油云:可降至世間,可以供眾生食同的油脂之云彩。油,是指從苣藤、蔓菁及木蜜等如法澄濾出的五種脂。苣藤,即「胡麻」。蔓菁,即「蕪菁」。其根莖葉,可為菜食,籽可壓油。

 、诜ㄌ茫貉菡f大法的廳堂。

  【語譯】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道:「這時,寶光明女的信仰之心清凈,產(chǎn)生大歡喜,隨即以偈頌而稱贊國王說:『過去當(dāng)大王未出現(xiàn)之時,這座城市的一切都使人不可樂觀,猶如餓鬼道。眾生互相殺害,竊盜放縱淫佚,挑撥是非而撒謊成風(fēng),經(jīng)常說些無意義和粗暴的惡言惡語,貪愛他人的財物,以瞋恚待人而心中常懷有歹毒之心,執(zhí)持邪見而實踐不善之行,命終之后墮入惡道。以上這類眾生,被愚癡所遮蔽,住于顛倒之見,天大旱而不降雨。因為缺乏及時雨的緣故,百谷全都不生長,草木也都枯槁了,泉流也都枯竭了。大王未興世之前,池塘都干涸了,園林中堆積著眾多的骸骨,遠望就如同曠野。大王升上國王之寶位后,廣泛地救濟眾生,油云澤披八方,處處降雨都很充沛。大王臨駕治理眾生之事,完全斷絕了世間的暴行虐待,對于刑訟之事也都處理得很恰當(dāng),使孤獨者都得到安穩(wěn)。

  『過去那些眾生,各各互相殘害,飲血而吃肉,現(xiàn)今都生起慈心。過去那些眾生,貧窮而缺少衣服,以草遮蔽自己的身體,饑餓瘦弱如同餓鬼。大王興世之后,粳米自自然然而得以產(chǎn)生,樹中生長出美妙的衣服,男女都以之作為裝飾。過去競相為了微利,非法而互相陵奪;今日眾生一同豐收充足,如同在帝釋園游賞。過去這些人作惡多端,非分地產(chǎn)生貪染,對于別人的妻子以及童女,以種種手段相侵逼,F(xiàn)今看見他人的妻子,即便是端正而裝飾美麗,但心中卻無有染著,就猶如兜率天王。過去的那些眾生,妄言不真實,干些非法之事而得不到如何修行的利益,以諂曲之心投合別人的心意,F(xiàn)今的這些眾生,都遠離諸惡言,其心都變得柔軟,說話也都溫柔。過去的那些眾生,對于那些實行種種邪法的人卻合掌恭敬地禮拜,其做法就如同牛羊狗豬之類,F(xiàn)今這些眾生聽聞王的正法,悟解而除去了邪見,了知了苦樂之報,都是從因緣生起的。

  「大王演說的美妙聲音,使聽到的人都感到欣慰快樂;這種聲音是梵天、帝釋的聲音所不能相比的。大王所有的由許多珍寶構(gòu)成的寶蓋,高高地處在虛空之中,是以琉璃為桿的,再以摩尼網(wǎng)覆蓋其上。此網(wǎng)上的金鈴自然發(fā)出聲音,如來以雅音相和,宣揚微妙之法,除滅眾生之惑。又廣泛地演說十方諸佛土以及一切諸劫中的如來及其眷屬的美妙、高超。又接著演說過去十方土以及那些國土中的一切如來的所具的境界。又發(fā)出微妙音,在閻浮界到處傳播,廣說人、天等所具的種種不同的業(yè)。眾生聽說這些之后,知曉自己的諸業(yè)之藏,遠離諸惡而勤奮修行,回向佛之菩提。

  「此位國王的父親名叫『凈光明』,國王的母親叫『蓮華光』。在五濁出現(xiàn)之時,是這位『凈光明』王在治理天下。當(dāng)時有一處廣大的園林,園林中有五百個池塘,每一個池塘都有一千棵樹環(huán)繞,各各有花在其上盛開。在這些池塘的岸上,建立了一座千柱堂,欄桿等裝飾,一切無不具備。當(dāng)末世惡法生起之時,積年不降雨,池塘河流都全部干竭了,草木都枯槁了。當(dāng)『一切法音圓滿蓋』王出生七日之前,先顯現(xiàn)出靈瑞之相;見者都心中想到救世之主應(yīng)該出現(xiàn)了。當(dāng)時在中夜,大地出現(xiàn)六種震動;有一寶花池,放射出光明猶如太陽出來一樣。五百諸池之內(nèi),功德水都充滿池塘,枯樹也都生出新枝,其花、葉茂盛。池水都充滿,流到一切地方,并且到達閻浮地,無不非常洽當(dāng)。藥草及諸樹,百谷苗稼等,枝葉花果實,一切都很繁盛。溝坑及高地,種種高處和低洼之處,如此一切地,無不都很平坦。荊棘沙礫等,所有諸雜穢之處,都在一念中,變成眾寶之玉。眾生看見這些之后,歡喜而贊嘆,都說獲得了善利,如同口渴之時得以飲用美水。這時的那位光明王以及無數(shù)的眷屬,整齊地準(zhǔn)備好車馬,游觀諸園林。五百諸池之內(nèi),有一處名為『慶喜』的池塘,池塘上建有法堂,父王在此居住。此位老國王對自己的妻子說:『我想起在七日之前的夜間,中夜大地震動,此中有光出現(xiàn)!贿@時那花池之內(nèi),千葉蓮花生出,光如千日照耀,上徹須彌山頂。金剛以為莖,閻浮金為蓮臺,眾多珍寶以為花葉,以妙香作為須蕊。有王從這朵蓮花之上生出,端身而結(jié)跏坐,有相、好作為莊嚴(yán),天神都恭敬地對待他。先王產(chǎn)生大歡喜,進入池中將其親自抱持出來,持以授給妻子說:『這是你的兒子,你應(yīng)該感到榮幸!

  「此時,寶藏都從地下涌出,寶樹上都產(chǎn)生妙衣,天樂演奏出美聲,充滿虛空之中。一切諸眾生,都產(chǎn)生大歡喜,合掌稱贊希有:『好啊,世間的救護者!』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這時放出身光,普照于一切,能使四天下的黑暗全部除掉,疾病也都除滅了。夜叉、羅剎鬼等所有一切都自己藏匿起來。惡名以及失去善的利益,橫死以及被疾病所控制,如此種種苦都得以除滅,一切眾生都得到歡喜。凡是眾生之類,都以對待父母之禮對待對方,遠離諸惡而生起慈心,專門求取一切智。關(guān)閉諸惡趣,開示受生人、天之路,宣揚一切智,度脫諸眾生。我等見到大王普徧獲得善利,沒有歸宿以及沒有導(dǎo)師的眾生,一切眾生都得到安定快樂!

  「這時,寶光明童女,以偈贊嘆『一切法音圓滿蓋』王之后,在其周圍繞行無量圈,合掌頂禮國王。然后曲躬恭敬,在國王的面前站住。

  「時,彼大王告童女言:『善哉!童女!汝能信知他人功德,是為希有。童女!一切眾生,不能信知他人功德。童女!一切眾生,不知報恩,無有智慧,其心濁亂,性不明了,本無志力,又退修行;如是之人,不信不知菩薩如來所有功德神通智慧。童女!汝今決定求趣菩提,能知菩薩如是功德。汝今生此閻浮提中,發(fā)勇猛心,普攝眾生,功不唐捐,亦當(dāng)成就如是功德!煌踬澟,以無價寶衣,手自授與寶光童女并其眷屬,一一告言:『汝著此衣!粫r,諸童女雙膝著地,兩手承捧,置于頂上,然后而著;既著衣已,右繞于王,諸寶衣中普出一切星宿光明。眾人見之,咸作是言:『此諸女等,皆悉端正,如凈夜天①星宿莊嚴(yán)。』

  「善男子!爾時一切法音圓滿蓋王者,豈異人乎?今毗盧遮那如來、應(yīng)、正等覺是也。光明王者,凈飯王②是。蓮華光夫人者,摩耶夫人③是。寶光童女者,即我身是。其王爾時以四攝法所攝眾生,即此會中一切菩薩是,皆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zhuǎn),或住初地乃至十地,具種種大愿,集種種助道,修種種妙行,備種種莊嚴(yán),得種種神通,住種種解脫,于此會中處于種種妙法宮殿。」

  爾時,開敷一切樹華主夜神,為善財童子,欲重宣此解脫義而說頌言:「我有廣大眼,普見于十方,一切剎海中,五趣輪回④者。亦見彼諸佛,菩提樹下坐,神通徧十方,說法度眾生。我有清凈耳,普聞一切聲,亦聞佛說法,歡喜而信受。我有他心智,無二無所礙,能于一念中,悉了諸心海。我得宿命智⑤,能知一切劫,自身及他人,分別悉明了。我于一念知,剎海微塵劫,諸佛及菩薩,五道眾生類。憶知彼諸佛,始發(fā)菩提愿,乃至修諸行,一一悉圓滿。亦知彼諸佛,成就菩提道,以種種方便,為眾轉(zhuǎn)*輪。亦知彼諸佛,所有諸乘海,正法住久近,眾生度多少。我于無量劫,修習(xí)此法門;我今為汝說,佛子汝應(yīng)學(xué)。

  【章旨】「一切法音圓滿蓋」大王稱贊「寶光明」童女能夠深信他人功德,并且以寶衣攝持寶光明童女及其眷屬。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告訴善財童子,當(dāng)時的「一切法音圓滿蓋」大王就是現(xiàn)今的毗盧遮那佛,而「光明王」就是凈飯王,蓮花光夫人就是摩耶夫人,寶光明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

  【注釋】①凈夜天:指明凈的夜晚的天空。

 、趦麸埻酰杭瘁屽饶材岱鸬母赣H。

 、勰σ蛉耍杭瘁屽饶材岱鸬哪赣H。

 、芪迦ぽ喕兀河星楸娚谖宓乐幸勒兆约旱臉I(yè)力而往來受生!肝迦ぁ故侵傅鬲z道、餓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言「五趣」是將「六道」之中的「阿修羅道」歸結(jié)于「天道」或者歸結(jié)于「天道」與「鬼道」之中。

 、菟廾牵杭茨軌蛑獣员娚^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的果報的智慧。

  【語譯】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這時,那位『一切法音圓滿蓋』大王告訴『寶光明』童女說:『好!童女!你能夠信知他人的功德,這確實是非常希有的。童女!這里的所有眾生都不能信知他人的功德。童女!一切眾生,都不知曉報恩,無有智慧,其心濁亂,其性不明了,本來就無意志力,其修行也都退轉(zhuǎn);如此之人,不相信也不知曉菩薩、如來的所有功德神通智慧。童女!你現(xiàn)今決定求取菩提,能夠知曉菩薩如此功德。你現(xiàn)今生在此閻浮提中,發(fā)勇猛心,普攝眾生,功不白白浪費,也應(yīng)當(dāng)成就如此功德!贿@位大王稱贊童女之后,以無價的寶衣,親手授與寶光童女及其眷屬,并且一一告訴她們:『你穿上這件衣服!贿@時,諸位童女雙膝著地,兩手承捧,置于頂上,然后就穿在身上;穿上這件衣服之后,在大王的周圍右繞,在諸寶衣中都發(fā)出如同一切星宿所具有的光明。眾人看見后,都這樣說:『此諸女等,都很端正,如凈夜天的星宿般莊嚴(yán)。』

  「善男子!那時的『一切法音圓滿蓋王』難道是別人嗎?就是現(xiàn)今的毗盧遮那佛啊。光明王,就是凈飯王啊。蓮華光夫人就是摩耶夫人。寶光童女就是我的前身啊。這位國王那時以四攝法所攝的眾生,也就是此會中的一切菩薩,他們都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得不退轉(zhuǎn),或者住于初地乃至十地,具備種種大愿,積集種種助道,修行種種妙行,具備種種莊嚴(yán),獲得種種神通,住于種種解脫,在此會中住于種種妙法宮殿!

  這時,開敷一切樹華主夜神為善財童子想再次講解這一解脫法門的含義,就說出如下偈頌:(偈頌的語譯略)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親近供養(yǎng)一切諸佛,入一切智大愿海,滿一切佛諸愿海;得勇猛智,于一菩薩地,普入一切菩薩地海;得清凈愿,于一菩薩行,普入一切菩薩行海;得自在力,于一菩薩解脫門,普入一切菩薩解脫門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道場中,有一夜神,名『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汝詣彼問:菩薩云何教化眾生,令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嚴(yán)凈一切佛剎?云何承事一切如來?云何修行一切佛法?」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shù)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章旨】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又向善財童子推薦此道場中的「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請教。善財童子告別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夜神,繼續(xù)前行求法。

  【語譯】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最后向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我只是知曉這一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如同諸位菩薩一樣,親近供養(yǎng)一切諸佛,進入一切智大愿之海,滿足一切佛諸愿之海;獲得勇猛智,以一菩薩地,完全進入一切菩薩地之海;獲得清凈愿,以一菩薩行,完全進入一切菩薩行之海;獲得自在力,以一菩薩解脫門,完全進入一切菩薩解脫門海。而我為什么能夠知曉能夠宣說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此道場中,有一位名為『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的夜神。你可前往他那里去向他請教:菩薩如何教化眾生,使其趣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何嚴(yán)凈一切佛土?如何承事一切如來?如何修行一切佛法?」

  這時,善財童子頂禮夜神的雙足,在其周圍繞行無數(shù)圈,殷勤瞻仰夜神。然后,善財童子辭別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繼續(xù)求法。

  【說明】善財童子第三十八參——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會,至此敘述完畢。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七地「遠行地」的方法!高h行地」,又作「深行地」、「深入地」、「深遠地」、「玄妙地」,菩薩至此位,修行進入無相行,遠離世間及二乘的有相功用,因此名為「遠行地」。

  《華嚴(yán)經(jīng)》卷七十三入法界品之十四

  【題解】

  本卷為《入法界品》「末會」中的第四十會,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的三十九參「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會」的內(nèi)容。

  善財童子遵從「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的囑咐,前去拜訪「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善財童子看到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之身油然而生十種心。善財童子因發(fā)十心而得以與夜神、無數(shù)位菩薩同「行」。下文所言八十四種「同」就是其具體化。善財童子以偈頌贊揚「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并且向其請教修得此法門的機緣以及時間久暫。善財童子所說十偈分三部分,前八偈各自與上述「十種心」對應(yīng),第九偈則言自己已經(jīng)證得這一功德法門,第十偈則言荷恩深重。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自己所獲得的是「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并且為其講說憑借此法門所顯現(xiàn)出來的九十八種色身。

  善財童子向「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請問發(fā)菩提心、修菩薩行的機緣。這位夜神首先從正說、喻說兩方面為善財童子解說菩薩智慧之輪的境界!复笤妇M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給善財童子開始宣說自己證得菩提心的機緣。在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shù)劫的「善光」劫中,有一處名為「寶光」的世界,其出世的第一位佛號為「*輪音虛空燈王」。在那閻浮提有一處王都名叫「寶莊嚴(yán)」,在其東不遠的「妙光」大森林中有一處名為「寶華」的道場。此國的國王名為「勝光」,其太子名為「善伏」。此位太子愿意以自身換取對于罪人的寬恕。善伏太子到王都城北的「日光園林」做布施。在半月的最后一日,*輪音虛空燈王如來與其眷屬一起前往日光園林為善伏太子及其會眾宣說《普照因輪經(jīng)》,善伏太子因此而獲得「菩薩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法門。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說,那位善伏太子就是自己的前身。善伏太子命終之后,又轉(zhuǎn)生于國王家中繼續(xù)做轉(zhuǎn)輪王,承事供養(yǎng)每一位出世的諸佛。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又告訴善財童子,自己在此后的日光劫之中同樣侍奉供養(yǎng)其中出世的六十億位如來。

  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最后以偈頌形式總結(jié)自己所講,并且又向善財童子推薦此道場中的「嵐毗尼」園林中的「妙德圓滿」神,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請教。善財童子告別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繼續(xù)前行求法。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八地「不動地」的方法。菩薩至此「不動」位,無分別智已經(jīng)相續(xù)任運,不被相、用、煩惱等所動,因此名為「不動地」。

  善財童子第三十九參: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會

  爾時,善財童子往「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所,見彼夜神在大眾中,坐「普現(xiàn)一切宮殿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普現(xiàn)法界國土摩尼寶網(wǎng)」彌覆其上,現(xiàn)日、月、星宿影像身,現(xiàn)隨眾生心普令得見身,現(xiàn)等一切眾生形相身,現(xiàn)無邊廣大色相海身,現(xiàn)普現(xiàn)一切威儀身,現(xiàn)普于十方示現(xiàn)身,現(xiàn)普調(diào)一切眾生身,現(xiàn)廣運速疾神通身,現(xiàn)利益眾生不絕身,現(xiàn)常游虛空利益身①;現(xiàn)一切佛所頂禮身,現(xiàn)修習(xí)一切善根身,現(xiàn)受持佛法不忘身,現(xiàn)成滿菩薩大愿身,現(xiàn)光明充滿十方身,現(xiàn)法燈普滅世暗身②;現(xiàn)了法如幻凈智身,現(xiàn)遠離塵暗法性身,現(xiàn)普智照法明了身,現(xiàn)究竟無患無熱身,現(xiàn)不可沮壞堅固身,現(xiàn)無所住佛力身,現(xiàn)無分別離染身,現(xiàn)本清凈法性身③。

  時,善財童子見如是等佛剎微塵數(shù)差別身,一心頂禮,舉體投地,良久乃起,合掌瞻仰,于善知識生十種心。何等為十?所謂:于善知識生同己心,令我精勤辦一切智助道法故;于善知識生清凈自業(yè)果心,親近供養(yǎng)生善根故;于善知識生莊嚴(yán)菩薩行心,令我速能莊嚴(yán)一切菩薩行故;于善知識生成就一切佛法心,誘誨于我令修道故;于善知識生能生心,能生于我無上法故;于善知識生出離心,令我修行普賢菩薩所有行愿而出離故;于善知識生具一切福智海心,令我積集諸白法故;于善知識生增長心,令我增長一切智故;于善知識生具一切善根心,令我志愿得圓滿故;于善知識生能成辦大利益心,令我自在安住一切菩薩法故,成一切智道故,得一切佛法故。是為十。

  【章旨】這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第三十九次參訪,也是《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五十五會中的第四十會。善財童子遵從「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的囑咐,前去拜訪「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善財童子看到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之身油然而生十種心。

  【注釋】①現(xiàn)日月星宿影像身十句:此十身為「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所顯現(xiàn)的應(yīng)機攝化眾生之身。

  ②現(xiàn)一切佛所頂禮身六句:此六身是「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所顯現(xiàn)的應(yīng)法成行身,即依照所修之法顯現(xiàn)出的相應(yīng)的實踐之身。

 、郜F(xiàn)了法如幻凈智身八句:此八身是「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所顯現(xiàn)的離障契理身,即以「法性」、「真如」為本體之身。

  【語譯】當(dāng)時,善財童子前往「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的住所,看見這位夜神在大眾的圍繞中,坐于「普現(xiàn)一切宮殿摩尼王藏師子」之座上,「普現(xiàn)法界國土摩尼寶網(wǎng)」完全覆蓋其上,顯現(xiàn)出日、月、星宿的影像身,顯現(xiàn)出針對眾生之心使其完全得以看見之身,顯現(xiàn)出與一切眾生相同的形相身,顯現(xiàn)出無邊廣大的色相海之身,顯現(xiàn)出普現(xiàn)一切威儀之身,顯現(xiàn)出普于十方示現(xiàn)之身,顯現(xiàn)出完全調(diào)伏一切眾生之身,顯現(xiàn)出廣運速疾神通之身,顯現(xiàn)出利益眾生永遠不絕之身,顯現(xiàn)出常游于虛空使眾生得到利益之身,顯現(xiàn)出在一切佛所頂禮之身,顯現(xiàn)出修習(xí)一切善根之身,顯現(xiàn)出受持佛法不忘之身,顯現(xiàn)出成滿菩薩大愿之身,顯現(xiàn)出光明充滿十方之身,顯現(xiàn)出以法燈完全除滅世間黑暗之身,顯現(xiàn)出了法如幻清凈智慧之身,顯現(xiàn)出遠離塵暗法性身,顯現(xiàn)出普智照法使其明了之身,顯現(xiàn)出究竟無患無熱之身,顯現(xiàn)出不可沮壞堅固之身,顯現(xiàn)出無所住佛力之身,顯現(xiàn)出無分別離染之身,顯現(xiàn)出本來清凈法性身。

  這時,善財童子看見如此與佛土微塵數(shù)相同的差別身,一心頂禮,舉體投地,良久乃起,合掌瞻仰夜神,在這位善知識面前產(chǎn)生十種心。這十種心是什么呢?所謂:與善知識產(chǎn)生同己之心,因為我精勤實踐一切智的助道法的緣故;在善知識所在之處產(chǎn)生清凈自業(yè)果之心,因為我親近供養(yǎng)善知識而產(chǎn)生善根的緣故;在善知識所在之處產(chǎn)生莊嚴(yán)菩薩行之心,因為使我能夠迅速莊嚴(yán)一切菩薩行的緣故;在善知識所在之處產(chǎn)生成就一切佛法之心,因為善知識諄諄善誘使我修道的緣故;在善知識所在之處產(chǎn)生能生之心,因為能夠使我生起無上法的緣故;在善知識所在之處產(chǎn)生出離世間之心,因為善知識使我修行普賢菩薩所有行愿而能夠出離世間的緣故;在善知識所在之處產(chǎn)生具備一切福智海之心,因為善知識使我積集諸善法的緣故;在善知識所在之處產(chǎn)生增長之心,因為善知識使我增長一切智故;于善知識生具一切善根心,令我志愿得圓滿故;于善知識生能成辦大利益心,使我自在,安住于一切菩薩法,成就一切智道,獲得一切佛法的緣故。這就是十種心。

  發(fā)是心已,得彼夜神與諸菩薩佛剎微塵數(shù)同行。所謂:

  同念,心常憶念十方三世一切佛故;同慧,分別決了一切法海差別門故;同趣,能轉(zhuǎn)一切諸佛如來妙*輪故;同覺,以等空智①普入一切三世間故;同根,成就菩薩清凈光明智慧根故;同心,善能修習(xí)無礙功德,莊嚴(yán)一切菩薩道故;同境,普照諸佛所行境故;同證,得一切智照實相海②凈光明故;同義,能以智慧了一切法真實性故;同勇猛,能壞一切障礙山故;同色身,隨眾生心示現(xiàn)身故;同力,求一切智不退轉(zhuǎn)故;同無畏,其心清凈如虛空故;同精進,于無量劫行菩薩行無懈倦故;同辯才,得法無礙智光明故;同無等③,身相清凈超世間故;

  同愛語,令一切眾生皆歡喜故;同妙音,普演一切法門海故;同滿音,一切眾生隨類解故;同凈德④,修習(xí)如來凈功德故;同智地,一切佛所受*輪故;同梵行,安住一切佛境界故;同大慈,念念普覆一切國土眾生海故;同大悲,普雨法雨潤澤一切諸眾生故;同身業(yè),以方便行教化一切諸眾生故;同語業(yè),以隨類音演說一切諸法門故;同意業(yè),普攝眾生置一切智境界中故;同莊嚴(yán),嚴(yán)凈一切諸佛剎故;同親近,有佛出世皆親近故;同勸請,請一切佛轉(zhuǎn)*輪故;同供養(yǎng),常樂供養(yǎng)一切佛故;同教化,調(diào)伏一切諸眾生故;同光明,照了一切諸法門故;同三昧,普知一切眾生心故;同充徧,以自在力充滿一切諸佛剎海修諸行故;同住處,住諸菩薩大神通故;同眷屬,一切菩薩共止住故;同入處,普入世界微細處故;同心慮,普知一切諸佛剎故;同往詣,普入一切佛剎海故;同方便,悉現(xiàn)一切諸佛剎故;同超勝,于諸佛剎皆無比故;同不退,普入十方無障礙故;

  同破闇,得一切佛成菩提智大光明故;同無生忍,入一切佛眾會海故;同徧一切諸佛剎網(wǎng),恭敬供養(yǎng)不可說剎諸如來故;同智證,了知彼彼法門海故;同修行,順行一切諸法門故;同希求,于清凈法深樂欲故;同清凈,集佛功德而以莊嚴(yán)身、口、意故;同妙意,于一切法智明了故;同精進,普集一切諸善根故;同凈行,成滿一切菩薩行故;同無礙,了一切法皆無相故;同善巧,于諸法中智自在故;同隨樂,隨眾生心現(xiàn)境界故;同方便,善習(xí)一切所應(yīng)習(xí)故;同護念,得一切佛所護念故;同入地,得入一切菩薩地故;同所住,安住一切菩薩位故;同記別,一切諸佛授其記故;同三昧,一剎那中普入一切三昧門故;同建立,示現(xiàn)種種諸佛事故;同正念,正念一切境界門故;同修行,盡未來劫修行一切菩薩行故;同凈信,于諸如來無量智慧極欣樂故;同舍離,滅除一切諸障礙故;同不退智,與諸如來智慧等故;同受生,應(yīng)現(xiàn)成熟諸眾生故;

  同所住,住一切智方便門故;同境界,于法界境得自在故;同無依,永斷一切所依心故;同說法,已入諸法平等智故;同勤修,常蒙諸佛所護念故;同神通,開悟眾生令修一切菩薩行故;同神力,能入十方世界海故;同陀羅尼,普照一切總持海故;同秘密法⑤,了知一切修多羅中妙法門故;同甚深法,解一切法如虛空故;同光明,普照一切諸世界故;同欣樂,隨眾生心而為開示令歡喜故;同震動,為諸眾生現(xiàn)神通力普動十方一切剎故;同不虛,見聞憶念皆悉令其心調(diào)伏故;同出離,滿足一切諸大愿海,成就如來十力智故。

  【章旨】善財童子因發(fā)十心而得以與夜神、無數(shù)位菩薩同「行」。所謂「同」有四層含義:「一,人、法無二,與一切法界同。二,因、果無二,與一切諸佛同。三,自、他無二,與一切菩薩同。四,染、凈無二,與一切眾生同!挂驗樵诘诎说刈C得無生之理,「自、他、相、作皆無礙故!梗▍⒁姵斡^《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七中)下文所言八十四種「同」就是其具體化。

  【注釋】①等空智:指與佛、菩薩所具有的「空智」相同之智慧?罩,指證得不思議空理之佛智,分為「生空智」、「法空智」。前者為觀察一切眾生都無實在的我體的智慧,后者為觀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的智慧。

 、趯嵪嗪#褐敢磺蟹ǖ恼鎸嵪酄钊缤蠛。

  ③無等:為佛之尊稱。諸佛如來之智慧,于一切法中無可譬類,亦無法超過,稱為「無等」。又指眾生、聲聞、菩薩等無法與諸佛齊等,故稱為「無等」。

 、軆舻拢褐复蟪四鶚劸辰缢哂械摹杆牡隆怪竷舻隆。因為涅槃之體,解脫一切垢染,非常清凈,所以名為「凈德」。

 、菝孛芊ǎ杭疵孛苤ú。此法藏甚深甚密奧,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不是一般人所能了知的法門;又因為如來善于護念深法,如果沒有遇到具有適當(dāng)根機的眾生,則密而不說,因此稱為「秘密藏」。

  【語譯】善財童子發(fā)上述十種心之后,得以與那些夜神及諸菩薩佛土微塵數(shù)同行。所謂:

  同念,因為心中常常憶念十方三世一切佛的緣故;同慧,因為分別決了一切法海差別門的緣故;同趣,因為能轉(zhuǎn)一切諸佛如來妙*輪的緣故;同覺,因為以等空智完全進入一切三世間的緣故;同根,因為成就菩薩清凈光明智慧根的緣故;同心,因為善于且能夠修習(xí)無礙功德,莊嚴(yán)一切菩薩道的緣故;同境,因為普照諸佛所行之境界的緣故;同證,因為獲得一切智照耀實相之海的清凈光明的緣故;同義,因為能夠以智慧了悟一切法的真實性的緣故;同勇猛,因為能毀壞一切障礙之山的緣故;同色身,因為隨眾生之心而示現(xiàn)身的緣故;同力,因為求一切智而不退轉(zhuǎn)的緣故;同無畏,其因為心清凈如同虛空的緣故;同精進,因為在無量劫行菩薩行無有懈倦的緣故;同辯才,因為獲得法無礙智光明的緣故;同佛,因為身相清凈超出世間的緣故;

  同愛語,因為使一切眾生都產(chǎn)生歡喜心的緣故;同妙音,因為普演一切法門之海的緣故;同圓滿的聲音,因為一切眾生隨類而理解的緣故;同凈德,因為修習(xí)如來清凈功德的緣故;同智地,因為一切佛所受*輪的緣故;同梵行,因為安住于一切佛的境界的緣故;同大慈,因為念念完全覆蓋一切國土眾生之海的緣故;同大悲,因為普降法雨潤澤一切諸眾生的緣故;同身業(yè),因為以方便行教化一切諸眾生的緣故;同語業(yè),因為以隨類音演說一切諸法門的緣故;同意業(yè),因為普攝眾生將其置于一切智境界的緣故;同莊嚴(yán),因為嚴(yán)凈一切諸佛土的緣故;同親近,因為有佛出世都去親近的緣故;同勸請,因為請一切佛轉(zhuǎn)*輪的緣故;同供養(yǎng),因為常常樂于供養(yǎng)一切佛的緣故;同教化,因為調(diào)伏一切諸眾生的緣故;同光明,因為照了一切諸法門的緣故;同三昧,因為完全知曉一切眾生心的緣故;同充徧,因為以自在力充滿一切諸佛土海修諸行的緣故;同住處,因為住于諸菩薩大神通的緣故;同眷屬,因為一切菩薩共止住的緣故;同入處,因為完全進入世界微細處的緣故;同心慮,因為完全知曉一切諸佛土的緣故;同往詣,因為完全進入一切佛土海的緣故;同方便,因為全部顯現(xiàn)一切諸佛土的緣故;同超勝,因為在諸佛土都無與倫比的緣故;同不退,因為完全進入十方無障礙的緣故;

  同破暗,因為獲得一切佛成菩提智大光明的緣故;同無生忍,因為進入一切佛眾會之海的緣故;同徧一切諸佛土網(wǎng),因為恭敬供養(yǎng)不可說國土諸如來的緣故;同智證,因為了知這些那些法門之海的緣故;同修行,因為順行一切諸法門的緣故;同希求,因為對于清凈法深深地樂欲的緣故;同清凈,因為集佛功德而以之莊嚴(yán)身、口、意的緣故;同妙意,因為對于一切法之智都明了的緣故;同精進,因為完全積集一切諸善根的緣故;同凈行,因為成滿一切菩薩行的緣故;同無礙,因為了悟一切法皆無相的緣故;同善巧,因為于諸法中獲得智自在的緣故;同隨樂,因為隨眾生心顯現(xiàn)境界的緣故;同方便,因為善習(xí)一切所應(yīng)修習(xí)的緣故;同護念,因為獲得一切佛所護念的緣故;同入地,因為得以進入一切菩薩地的緣故;同所住,因為安住于一切菩薩位的緣故;同記別,因為一切諸佛授其記的緣故;同三昧,因為一剎那中普入一切三昧門的緣故;同建立,因為示現(xiàn)種種諸佛事的緣故;同正念,因為正念一切境界門的緣故;同修行,因為盡未來劫修行一切菩薩行的緣故;同凈信,因為于諸如來無量智慧極欣樂的緣故;同舍棄遠舍離,因為滅除了一切諸障礙的緣故;同不退智,因為與諸如來智慧相等的緣故;同受生,因為應(yīng)現(xiàn)成熟諸眾生的緣故;

  同所住,因為住于一切智方便門的緣故;同境界,因為于法界境獲得自在的緣故;同無依,因為永斷一切所依之心的緣故;同說法,因為已進入諸法平等智的緣故;同勤修,因為常蒙諸佛所護念的緣故;同神通,因為開悟眾生使其修習(xí)一切菩薩行的緣故;同神力,因為能進入十方世界海的緣故;同陀羅尼,因為完全照曜一切總持海的緣故;同秘密法,因為了知一切修多羅微妙法門的緣故;同甚深法,因為理解一切法如同虛空的緣故;同光明,因為完全照曜一切諸世界的緣故;同欣樂,因為隨眾生心而開示使眾生歡喜的緣故;同震動,因為為諸眾生顯現(xiàn)出神通力普動十方一切國土的緣故;同不虛,因為見聞憶念都使眾生心得到調(diào)伏的緣故;同出離,因為滿足一切諸大愿海,成就如來十力智的緣故。

  時,善財童子觀察「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起十種清凈心,獲如是等佛剎微塵數(shù)同菩薩行。既獲此已,心轉(zhuǎn)清凈,偏袒右肩,頂禮其足,一心合掌,以偈贊曰:

  「我發(fā)堅固意,志求無上覺;今于善知識,而起自己心。①以見善知識,集無盡白法,滅除眾罪垢,成就菩提果。②我見善知識,功德莊嚴(yán)心,盡未來剎劫,勤修所行道。③我念善知識,攝受饒益我,為我悉示現(xiàn),正教真實法。④關(guān)閉諸惡趣,顯示人天路,亦示諸如來,成一切智道。⑤我念善知識,是佛功德藏,念念能出生,虛空功德海。⑥與我波羅蜜,增我難思福,長我凈功德,令我冠佛繒。⑦我念善知識,能滿佛智道;誓愿常依止,圓滿白凈法。⑧我以此等故,功德悉具足,普為諸眾生,說一切智道。圣者為我?guī),與我無上法,無量無數(shù)劫,不能報其恩!

  爾時,善財說此偈已,白言:「大圣!愿為我說,此解脫門名為何等?發(fā)心已來為幾時耶?久如當(dāng)?shù)冒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

  【章旨】善財童子以偈頌贊揚「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并且向其請教修得此法門的機緣以及時間久暫。善財童子所說十偈分三部分,前八偈各自與上述「十種心」對應(yīng),第九偈則言自己已經(jīng)證得這一功德法門,第十偈則言荷恩深重。

  【注釋】①我發(fā)堅固意一偈:此偈對應(yīng)于「十心」的第一句「于善知識生同己心,令我精勤辦一切智助道法故」。

 、谝砸娚浦R一偈:此偈對應(yīng)于「十心」的第二句「于善知識生清凈自業(yè)果心,親近供養(yǎng)生善根故」。

 、畚乙娚浦R一偈:此偈對應(yīng)于「十心」的第三句「于善知識生莊嚴(yán)菩薩行心,令我速能莊嚴(yán)一切菩薩行故」。

 、芪夷钌浦R一偈:此偈對應(yīng)于「十心」的第四句「于善知識生成就一切佛法心,誘誨于我令修道故」。

  ⑤我念善知識一偈:此偈對應(yīng)于「十心」的第五句「于善知識生能生心,能生于我無上法故」。

 、尬夷钌浦R一偈:此偈于對應(yīng)于「十心」的第六句「善知識生出離心,令我修行普賢菩薩所有行愿而出離故」。

 、呶夷钌浦R:此偈前三句對應(yīng)于「十心」的第七句「于善知識生具一切福智海心,令我積集諸白法故」,第四句對應(yīng)于「十心」的第八句「于善知識生增長心,令我增長一切智故」。

 、辔乙源说裙剩捍速实纳习腠瀸(yīng)于「十心」的第九句「于善知識生具一切善根心,令我志愿得圓滿故」,下半頌對應(yīng)于「十心」的第十句「于善知識生能成辦大利益心,令我自在安住一切菩薩法故,成一切智道故,得一切佛法故」。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觀察「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生起十種清凈之心,獲得如此與佛土微塵數(shù)相同的同于菩薩之行。在獲得這些之后,心轉(zhuǎn)變成清凈的。善財童子偏袒右肩,頂禮夜神的雙足,一心合掌,以偈贊曰:(偈頌的語譯從略)

  夜神告言:「善男子!此解脫門,名『教化眾生令生善根』。我以成就此解脫故,悟一切法自性平等,入于諸法真實之性,證無依法,舍離世間,悉知諸法色相差別,亦能了達青、黃、赤、白,性皆不實,無有差別,而恒示現(xiàn)無量色身。

  「所謂:種種色身、非一色身、無邊色身、清凈色身、一切莊嚴(yán)色身、普見色身、等一切眾生色身、普現(xiàn)一切眾生前色身、光明普照色身、見無厭足色身、相好清凈色身、離眾惡光明色身、示現(xiàn)大勇猛色身、甚難得色身、一切世間無能映蔽色身、一切世間共稱嘆無盡色身、念念常觀察色身、示現(xiàn)種種云色身、種種形顯色色身、現(xiàn)無量自在力色身、妙光明色身、一切凈妙莊嚴(yán)色身、隨順成熟一切眾生色身、隨其心樂現(xiàn)前調(diào)伏色身、無障礙普光明色身、清凈無濁穢色身、具足莊嚴(yán)不可壞色身、不思議法方便光明色身、無能映奪一切色身、無諸暗破一切暗色身、集一切白凈法色身、大勢力功德海色身、從過去恭敬因所生色身、如虛空清凈心所生色身、最勝廣大色身、無斷無盡色身、光明海色身、于一切世間無所依平等色身、徧十方無所礙色身、念念現(xiàn)種種色相海色身、增長一切眾生歡喜心色身、攝取一切眾生海色身、一一毛孔中說一切佛功德海色身、凈一切眾生欲解海色身、決了一切法義色身、無障礙普照耀色身、等虛空凈光明色身、放廣大凈光明色身、照現(xiàn)無垢法色身、無比色身、差別莊嚴(yán)色身、普照十方色身、隨時示現(xiàn)應(yīng)眾生色身、寂靜色身、滅一切煩惱色身、一切眾生福田色身、一切眾生見不虛色身、大智慧勇猛力色身、無障礙普周徧色身、妙身云普現(xiàn)世間皆蒙益色身、具足大慈海色身、大福德寶山王色身、放光明普照世間一切趣色身、大智慧清凈色身、生眾生正念心色身、一切寶光明色身、普光藏色身、現(xiàn)世間種種清凈相色身、求一切智處色身、現(xiàn)微笑令眾生生凈信色身、一切寶莊嚴(yán)光明色身、不取不舍一切眾生色身、無決定無究竟色身、現(xiàn)自在加持力色身、現(xiàn)一切神通變化色身、生如來家色身、遠離眾惡徧法界海色身、普現(xiàn)一切如來道場眾會色身、具種種眾色海色身、從善行所流色身、隨所應(yīng)化示現(xiàn)色身、一切世間見無厭足色身、種種凈光明色身、現(xiàn)一切三世海色身、放一切光明海色身、現(xiàn)無量差別光明海色身、超諸世間一切香光明色身、現(xiàn)不可說日輪云色身、現(xiàn)廣大月輪云色身、放無量須彌山妙華云色身、出種種鬘云色身、現(xiàn)一切寶蓮華云色身、興一切燒香云徧法界色身、散一切末香藏云色身、現(xiàn)一切如來大愿身色身、現(xiàn)一切語言音聲演法海色身、現(xiàn)普賢菩薩像色身。

  「念念中,現(xiàn)如是等色相身充滿十方,令諸眾生或見、或念、或聞?wù)f法、或因親近、或得開悟、或見神通、或睹變化,悉隨心樂,應(yīng)時調(diào)伏,舍不善業(yè),住于善行。善男子!當(dāng)知此由大愿力故,一切智力故,菩薩解脫力故,大悲力故,大慈力故,作如是事。

  「善男子!我入此解脫,了知法性無有差別,而能示現(xiàn)無量色身,一一身現(xiàn)無量色相海,一一相放無量光明云,一一光現(xiàn)無量佛國土,一一土現(xiàn)無量佛興世,一一佛現(xiàn)無量神通力,開發(fā)眾生宿世善根,未種者令種,已種者令增長,已增長者令成熟;念念中,令無量眾生,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zhuǎn)。

  【章旨】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自己所獲得的是「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并且為其講說憑借此法門所顯現(xiàn)出來的九十八種色身。

  【語譯】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這一解脫法門名叫『教化眾生令生善根』。我因為成就這一解脫法門的緣故,悟得一切法自性平等,進入于諸法真實之性,證得無依之法,得以舍棄遠離世間,全部知曉諸法的色相差別,也能夠了達青、黃、赤、白等法其性都是不真實的,無有差別,但卻能夠永遠示現(xiàn)出無量色身。

  「我所示現(xiàn)出來的色身是:種種色身、非一色身、無邊色身、清凈色身、一切莊嚴(yán)色身、普見色身、等一切眾生色身、普現(xiàn)一切眾生前色身、光明普照色身、現(xiàn)無厭足色身、相好清凈色身、離眾惡光明色身、示現(xiàn)大勇猛色身、甚難得色身、一切世間無能映蔽色身、一切世間共稱嘆無盡色身、念念常觀察色身、示現(xiàn)種種云色身、種種形顯色色身、現(xiàn)無量自在力色身、妙光明色身、一切凈妙莊嚴(yán)色身、隨順成熟一切眾生色身、隨其心樂現(xiàn)前調(diào)伏色身、無障礙普光明色身、清凈無濁穢色身、具足莊嚴(yán)不可壞色身、不思議法方便光明色身、無能映奪一切色身、無諸暗破一切暗色身、集一切白凈法色身、大勢力功德海色身、從過去恭敬因所生色身、如虛空清凈心所生色身、最勝廣大色身、無斷無盡色身、光明海色身、于一切世間無所依平等色身、徧十方無所礙色身、念念現(xiàn)種種色相海色身、增長一切眾生歡喜心色身、攝取一切眾生海色身、一一毛孔中說一切佛功德海色身、凈一切眾生欲解海色身、決了一切法義色身、無障礙普照耀色身、等虛空凈光明色身、放廣大凈光明色身、照現(xiàn)無垢法色身、無比色身、差別莊嚴(yán)色身、普照十方色身、隨時示現(xiàn)應(yīng)眾生色身、寂靜色身、滅一切煩惱色身、一切眾生福田色身、一切眾生見不虛色身、大智慧勇猛力色身、無障礙普周徧色身、妙身云普現(xiàn)世間皆蒙益色身、具足大慈海色身、大福德寶山王色身、放光明普照世間一切趣色身、大智慧清凈色身、生眾生正念心色身、一切寶光明色身、普光藏色身、現(xiàn)世間種種清凈相色身、求一切智處色身、現(xiàn)微笑令眾生生凈信色身、一切寶莊嚴(yán)光明色身、不取不舍一切眾生色身、無決定無究竟色身、現(xiàn)自在加持力色身、現(xiàn)一切神通變化色身、生如來家色身、遠離眾惡徧法界海色身、普現(xiàn)一切如來道場眾會色身、具種種眾色海色身、從善行所流色身、隨所應(yīng)化示現(xiàn)色身、一切世間見無厭足色身、種種凈光明色身、現(xiàn)一切三世海色身、放一切光明海色身、現(xiàn)無量差別光明海色身、超諸世間一切香光明色身、現(xiàn)不可說日輪云色身、現(xiàn)廣大月輪云色身、放無量須彌山妙華云色身、出種種鬘云色身、現(xiàn)一切寶蓮華云色身、興一切燒香云徧法界色身、散一切末香藏云色身、現(xiàn)一切如來大愿身色身、現(xiàn)一切語言音聲演法海色身、現(xiàn)普賢菩薩像色身。

  「我在念念中,顯現(xiàn)出如此等色相身充滿十方,使諸眾生有的看見、有的思念、有的聽聞?wù)f法,有的得以親近,有的得以開悟、有的見到神通、有的看見變化,都隨眾生的心樂,應(yīng)時調(diào)伏,使其舍棄不善之業(yè),住于善行。善男子!應(yīng)該知曉這些都是由于大愿力的緣故,一切智力的緣故,菩薩解脫力的緣故,大悲力的緣故,大慈力的緣故,纔能夠呈現(xiàn)如此之事。

  「善男子!我進入這一解脫境界,了知法性無有差別,并且能夠示現(xiàn)無量色身,一一身顯現(xiàn)出無量色相海,一一相放出無量光明云,一一光顯現(xiàn)出無量佛國土,一一國土顯現(xiàn)出無量佛興世,一一佛顯現(xiàn)出無量神通之力,開發(fā)出眾生宿世的善根,未種植善根者使其種植,已經(jīng)種植者使其增長,已經(jīng)增長者使其成熟;在念念中,使無量眾生,對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得不退轉(zhuǎn)。

  「善男子!如汝所問:『從幾時來,發(fā)菩提心,修菩薩行?』如是之義,承佛神力,當(dāng)為汝說。

  「善男子!菩薩智輪遠離一切分別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長短、染凈、廣狹、多少,如是諸劫分別顯示。何以故?菩薩智輪本性清凈,離一切分別網(wǎng),超一切障礙山,隨所應(yīng)化而普照故。

  「善男子!譬如日輪,無有晝夜;但出時名『晝』,沒時名『夜』。菩薩智輪亦復(fù)如是,無有分別,亦無三世;但隨心現(xiàn),教化眾生,言其止住前劫、后劫。

  「善男子!譬如日輪,住閻浮空,其影悉現(xiàn)一切寶物及以河海諸凈水中,一切眾生莫不目見,而彼凈日不來至此。菩薩智輪亦復(fù)如是,出諸有海,住佛實法,寂靜空中無有所依,為欲化度諸眾生故,而于諸趣隨類受生;實不生死,無所染著,無長短劫諸想分別。何以故?菩薩究竟離心想,見一切顛倒,得真實見,見法實性,知一切世間如夢、如幻;無有眾生,但以大悲大愿力故,現(xiàn)眾生前教化調(diào)伏。

  「佛子!譬如船師,常以大船,于河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眾生無有休息。菩薩摩訶薩亦復(fù)如是,以波羅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眾生無有休息;雖無量劫修菩薩行,未曾分別劫數(shù)長短。

  「佛子!如太虛空,一切世界于中成壞而無分別,本性清凈,無染無亂,無礙無厭,非長非短,盡未來劫持一切剎。菩薩摩訶薩亦復(fù)如是,以等虛空界廣大深心,起大愿風(fēng)輪,攝諸眾生,令離惡道,生諸善趣,悉令安住一切智地,滅諸煩惱生死苦縛,而無懮喜、疲厭之心。

  「善男子!如幻化人①,肢體雖具,而無入息及以出息、寒、熱、饑、渴、懮、喜、生、死十種之事。菩薩摩訶薩亦復(fù)如是,以如幻智平等法身現(xiàn)眾色相,于諸有趣住無量劫教化眾生,于生死中一切境界,無欣無厭,無愛無恚,無苦無樂,無取無舍,無安無怖。

  「佛子!菩薩智慧雖復(fù)如是甚深難測,我當(dāng)承佛威神之力為汝解說,令未來世諸菩薩等滿足大愿、成就諸力。

  【章旨】善財童子向「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請問發(fā)菩提心、修菩薩行的機緣。這位夜神首先從正說、喻說兩方面為善財童子解說菩薩智慧之輪的境界。

  【注釋】①幻化人:指以幻術(shù)變現(xiàn)出的人形。

  ②平等法身:即「自性法身」。八地以上的菩薩已經(jīng)證得平等寂滅之真如,雖任其自然,不加功用,亦能一時徧于十方世界,示現(xiàn)種種教化,作種種佛事,而無往來之想,亦無造作之想,故稱「平等法身」。而七地以下之菩薩,雖證真如,然而仍然需要加功用行始成。

  【語譯】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說:「善男子!如你所問:『從幾時以來,發(fā)菩提心,修菩薩行?』如此之義,承佛神力,我應(yīng)該為你解說這一問題。

  「善男子!菩薩智慧之輪遠離一切分別境界,不可用生死中的長與短、染與凈、廣與狹、多與少來顯示,也不在如此諸劫中分別顯示。為什么這樣呢?菩薩智慧之輪本性清凈,遠離一切分別之網(wǎng),超越一切障礙之山,這是隨著眾生的根機與欲求所應(yīng)化而普照的緣故。

  「善男子!譬如太陽,沒有晝夜之分;只是出現(xiàn)于世間時名為『晝』,落下之時名為『夜』。菩薩智慧之輪也是如此,沒有分別,也沒有三世;只是隨著眾生之心而顯現(xiàn)以教化眾生,從這個角度而言,其止住于前劫、后劫。

  「善男子!譬如太陽,住于閻浮提空中,其影完全顯現(xiàn)在一切寶物以及河海諸凈水之中,一切眾生無不以目見,但是其清凈的太陽卻并不來到這里。菩薩智慧之輪也是如此,其出于諸有之海,住于佛之真實法,在寂靜空中無有所依,只是為了化度諸眾生的緣故,纔在諸趣之中隨類受生;此菩薩智慧之輪實際上沒有生與死,也沒有染著,沒有長、短劫等諸想分別。為什么如此呢?菩薩究竟遠離心想,知曉一切顛倒,獲得真實見,知曉法實性,知曉一切世間如夢、如幻;無有眾生,只是以大悲大愿之力的緣故,顯現(xiàn)于眾生之前教化調(diào)伏眾生。

  「佛子!再譬如船師,常常以大船在河流之中不依于此岸、不著于彼岸、不住于中流濟度眾生而無有休息。菩薩也是如此,以波羅蜜之船,在生死之流中不依于此岸、不著于彼岸、不住于中流,濟度眾生而無有休息;即使無量劫中修習(xí)菩薩行,卻未曾分別劫數(shù)的長短。

  「佛子!再如太虛空,一切世界在其中成壞而無有分別,本性清凈,無染無亂,無礙無厭,非長非短,盡未來劫持一切國土。菩薩也是如此,以與虛空界相等的廣大深心,生起大愿之風(fēng)輪,攝持諸眾生,使其遠離惡道,生于諸善趣,使其安住于一切智之地,滅除諸煩惱生死苦的系縛,而無懮喜、疲厭之心。

  「善男子!再如幻化之人,雖然具備肢體,卻沒有入息以及出息、寒、熱、饑、渴、懮、喜、生、死十種事情。菩薩也是如此,以如幻智平等法身顯現(xiàn)出許多色相,在諸有趣住無量劫以教化眾生,對生死中的一切境界,無欣無厭,無愛無恚,無苦無樂,無取無舍,無安定也無恐怖之感。

  「佛子!菩薩智慧雖然是如此甚深難測,我應(yīng)該秉承佛的威神之力為你解說,使未來世諸菩薩等滿足大愿、成就諸力。

  「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shù)劫,有劫名『善光』,世界名『寶光』。于其劫中,有一萬佛出興于世。其最初佛,號『*輪音虛空燈王』如來、應(yīng)、正等覺,十號圓滿。彼閻浮提,有一王都,名『寶莊嚴(yán)』;其東不遠,有一大林,名曰『妙光』;中有道場,名為『寶華』。彼道場中,有普光明摩尼蓮華藏師子之座。時,彼如來于此座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滿一百年坐于道場,為諸菩薩、諸天、世人及閻浮提宿植善根已成熟者演說正法。

  「是時,國王名曰『勝光』。時世人民壽一萬歲,其中多有殺、盜、淫佚、妄語、綺語、兩舌、惡口、貪、瞋、邪見、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等。時,王為欲調(diào)伏彼故,造立囹圄,枷鎖禁閉,無量眾生于中受苦。

  「王有太子,名為『善伏』,端正殊特,人所喜見,具二十八大人之相。在宮殿中,遙聞獄囚楚毒音聲,心懷傷愍。從宮殿出,入牢獄中,見諸罪人杻械、枷鎖遞相連系,置幽暗處,或以火炙,或以煙熏,或被榜笞,或遭臏割,裸形亂發(fā),饑渴羸瘦,筋斷骨現(xiàn),號叫苦劇。太子見已,心生悲愍,以無畏聲安慰之言:『汝莫懮惱!汝勿愁怖!我當(dāng)令汝悉得解脫!槐阍勍跛淄跹裕骸邯z中罪人苦毒難處,愿垂寬宥,施以無畏①!

  「時,王即集五百大臣而問之言:『是事云何?』諸臣答言:『彼罪人者,私竊官物,謀奪王位,盜入宮闈,罪應(yīng)刑戮。有哀救者,罪亦至死!

  「時,彼太子悲心轉(zhuǎn)切,語大臣言:『如汝所說,但放此人;隨其所應(yīng),可以治我。我為彼故,一切苦事悉皆能受,粉身歿命,無所顧惜,要令罪人皆得免苦。何以故?我若不救此眾生者,云何能救三界牢獄諸苦眾生?一切眾生在三界中,貪愛所縛,愚癡所蔽,貧無功德,墮諸惡趣,身形鄙陋,諸根放逸,其心迷惑,不求出道,失智慧光,樂著三有,斷諸福德,滅諸智慧,種種煩惱濁亂其心,住苦牢獄,入魔罥網(wǎng),生老病死懮悲惱害,如是諸苦常所逼迫。我當(dāng)云何令彼解脫?應(yīng)舍身命而拔濟之!』

  「時,諸大臣共詣王所,悉舉其手高聲唱言:『大王當(dāng)知,如太子意,毀壞王法,禍及萬人。若王愛念不責(zé)治者,王之寶祚亦不久立!煌趼劥搜,赫然大怒,令誅太子及諸罪人。

  「王后聞之,愁懮號哭,毀形降服,與千采女馳詣王所,舉身投地頂禮王足,俱作是言:『唯愿大王,赦太子命!』王即回顧,語太子言:『莫救罪人;若救罪人,必當(dāng)殺汝!』爾時,太子為欲專求一切智故,為欲利益諸眾生故,為以大悲普救攝故,其心堅固無有退怯,復(fù)白王言:『愿恕彼罪,身當(dāng)受戮!』王言:『隨意!』爾時,王后白言:『大王!愿聽太子,半月行施,恣意修福,然后治罪!煌跫绰犜S。

  【章旨】「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給善財童子開始宣說自己證得菩提心的機緣。在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shù)劫的「善光」劫中,有一處名為「寶光」的世界,其出世的第一位佛號為「*輪音虛空燈王」。在那閻浮提有一處王都名叫「寶莊嚴(yán)」,在其東不遠的「妙光」大森林中有一處名為「寶華」的道場。此國的國王名為「勝光」,其太子名為「善伏」。此位太子愿意以自身換取對于罪人的寬恕。

  【注釋】①施以無畏:即「施無畏」、「無畏施」,救度眾生,為其祛除種種怖畏。

  【語譯】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給善財童子說:「佛子!從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shù)劫中有一處名為『善光』的劫,世界名為『寶光』。在其劫中,有一萬佛出興于世。其最初佛,號為『*輪音虛空燈王』如來,十號圓滿。那閻浮提,有一名為『寶莊嚴(yán)』的王都;在其王都東邊不遠,有一處名為『妙光』的大林;大林中有一處名為『寶華』的道場。在這處道場中,有普光明摩尼蓮華藏師子之座。當(dāng)時,這位如來坐在此座之上,成就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后滿一百年坐于道場,為諸菩薩、諸天、世人及閻浮提宿植善根已成熟的眾生演說正法。

  「這時,有名為『勝光』的國王。當(dāng)時世間的人民壽一萬歲,其中多有殺、盜、淫佚、妄語、綺語、兩舌、惡口、貪、瞋、邪見、不孝父母、不敬沙門的婆羅門等等。當(dāng)時,國王為欲調(diào)伏這些眾生的緣故,造立監(jiān)獄,枷鎖禁閉眾生,使無量眾生在其中受苦。

  「國王有一位名為『善伏』的太子,端正殊特,為人所喜見,具備二十八種大人之相。這位太子在宮殿中,遠遠聽見獄中的囚徒被捶打的音聲,心中產(chǎn)生傷心與悲愍。這位太子從宮殿中走出,進入牢獄中,看見諸罪人被杻械、枷鎖遞相連系,置于幽暗之處,有的被火炙烤,有的被煙熏,有的遭到榜笞,有的遭到臏割,他們都裸形亂發(fā),饑渴羸瘦,筋斷骨現(xiàn),號叫苦劇。太子看見之后,心中產(chǎn)生悲愍,以無畏的聲音發(fā)出安慰之言:『你們不要懮惱!你們不要愁怖!我應(yīng)當(dāng)使你們?nèi)嫉玫浇饷摗!贿@位太子便前往國王的住所而對國王說:『獄中的罪人苦毒難處,希望您能夠垂愛寬宥他們,以無畏布施給他們使其無有恐懼!

  「這時,國王隨集召集五百名大臣而問其臣下說:『這事情怎么辦呢?』諸臣答言:『那些罪人,私竊官物,謀奪王位,盜入宮闈,罪應(yīng)刑戮。有哀求救助的,其罪也達到死刑的程度!

  「這時,那位太子悲心更加悲切,對諸位大臣說:『如你所說,只管將此人放掉;凡是他所應(yīng)該給予的懲罰,都可以用來治我。我為他的緣故,一切苦事都能夠承受,粉身歿命,也無所顧惜,要使罪人都得以免除苦難。為什么如此呢?我如果不救此眾生,為何說能夠救三界牢獄中的諸位受苦的眾生呢?一切眾生在三界中,被貪愛所系縛,被愚癡所遮蔽,貧窮而無有功德,墮入諸惡趣,身形鄙陋,諸根放逸,其心迷惑,不追求出道,失去智慧之光,樂著三有,斷絕諸福德,滅除了智慧,種種煩惱擾亂其心,住于苦難的牢獄,陷入魔的繩網(wǎng),為生老病死懮悲所惱害,如此諸苦常常逼迫他們。我當(dāng)如何使其得到解脫呢?我應(yīng)該舍棄自己的身命而拔濟他們!』

  「這時,諸位大臣一起前往大王的住所,都舉起自己的手高聲說道:『大王應(yīng)當(dāng)知道,如果讓太子如意,就會毀壞王法,禍及萬人。如果國王因為愛念太子而不責(zé)治太子,國王王運也會不太長久!粐趼犝f這一說法,勃然大怒,下令誅殺太子以及其他罪人。

  「王后聽說這些事情之后,愁懮號哭,毀形降服,與一千位采女奔至國王的所在,舉身投地頂禮王足,一起對國王說:『希望大王,赦免太子的生命!』國王隨即回頭對太子說:『不要再想著拯救罪人;如果拯救罪人,一定會將你殺死!』這時,太子因為想專心求得一切智的緣故,因為想利益諸眾生的緣故,因為想以大悲完全救攝眾生的緣故,其心堅固無有退怯,太子再次對國王說:『希望寬恕這些人的罪過,我情愿自己之身承受殺戮!』國王說:『隨你的意!』這時,王后又說:『大王!希望能夠允許太子在半月之內(nèi)行施修福,然后治罪!粐蹼S即答應(yīng)了。

  「時,都城北有一大園,名曰『日光』,是昔施場。太子往彼,設(shè)大施會;飲食、衣服、華鬘、瓔珞、涂香、末香、幢幡、寶蓋諸莊嚴(yán)具,隨有所求,靡不周給。經(jīng)半月已,于最后日,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城邑人民及諸外道,悉來集會。

  「時,『*輪音虛空燈王』如來,知諸眾生調(diào)伏時至,與大眾俱,天王圍繞,龍王供養(yǎng),夜叉王守護,干闥婆王贊嘆,阿修羅王曲躬頂禮,迦樓羅王以清凈心散諸寶華,緊那羅王歡喜勸請,摩睺羅伽王一心瞻仰,來入彼會。

  「爾時,太子及諸大眾,遙見佛來,端嚴(yán)殊特,諸根寂定如調(diào)順象,心無垢濁如清凈池,現(xiàn)大神通,示大自在,顯大威德,種種相好莊嚴(yán)其身,放大光明普照世界,一切毛孔出香焰云,震動十方無量佛剎,隨所至處普雨一切諸莊嚴(yán)具;以佛威儀,以佛功德,眾生見者,心凈歡喜,煩惱消滅。

  「爾時,太子及諸大眾五體投地,頂禮其足,安施床座,合掌白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唯愿哀愍,攝受于我,處于此座!』以佛神力,凈居諸天即變此座為香摩尼蓮華之座。佛坐其上,諸菩薩眾亦皆就座周匝圍繞。時,彼會中一切眾生,因見如來,苦滅障除,堪受圣法。

  「爾時,如來知其可化,以圓滿音,說修多羅,名《普照因輪》,令諸眾生隨類各解。時,彼會中有八十那由他眾生,遠塵離垢,得凈法眼;無量那由他眾生,得無學(xué)地;十千眾生,住大乘道,入普賢行,成滿大愿。當(dāng)爾之時,十方各百佛剎微塵數(shù)眾生,于大乘中,心得調(diào)伏;無量世界一切眾生,免離惡趣,生于天上。善伏太子即于此時,得菩薩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

  【章旨】善伏太子到王都城北的「日光園林」做布施。在半月的最后一日,*輪音虛空燈王如來與其眷屬一起前往日光園林為善伏太子及其會眾宣說《普照因輪》經(jīng),善伏太子因此而獲得「菩薩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法門。

  【注釋】①無學(xué):為「有學(xué)」的對稱。雖然已知佛教之真理,但未斷迷惑,尚有所學(xué)者,稱為「有學(xué)」。相對于此,「無學(xué)」指已達佛教真理之極致,無迷惑可斷,亦無可學(xué)者。聲聞乘四果中之前三果「預(yù)流果」、「一來果」、「不還果」為「有學(xué)」,第四阿羅漢果為「無學(xué)」。

  【語譯】「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宣說自己證得菩提心的機緣:「當(dāng)時,在寶莊嚴(yán)城北有一處名為『日光』的園林,這是昔日布施的場所。太子前往那里,設(shè)立布施大會;飲食、衣服、花鬘、瓔珞、涂香、末香、幢幡、寶蓋諸莊嚴(yán)具,隨有所求,無不周到地供給。布施半月之后,在最后一天,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市民以及諸外道,都前來集會。

  「這時,『*輪音虛空燈王』如來知曉調(diào)伏諸位眾生的時機成熟了,便與, 這些大眾一起前來此會。當(dāng)時,*輪音虛空燈王如來被天王所圍繞,被龍王所供養(yǎng),被夜叉王所守護,干闥婆王贊嘆,阿修羅王曲躬頂禮,迦樓羅王以清凈心撒播諸寶花供養(yǎng),緊那羅王歡喜勸請,摩睺羅伽王一心瞻仰。

  「這時,太子以及諸位大眾,遠遠看見佛來,端嚴(yán)殊特,諸根寂定如調(diào)順的大象,心無垢濁如清凈池,顯現(xiàn)出大神通,顯示出大自在,顯現(xiàn)出大威德,以種種相、好莊嚴(yán)其身,放出大光明普照世界,在一切毛孔中發(fā)出香焰云,震動十方無量佛土,隨所至處普雨一切諸莊嚴(yán)具;以佛的威儀,以佛的功德,使得看見這一切的眾生都心凈歡喜,消滅煩惱。

  「這時,太子以及諸位大眾五體投地,頂禮佛的雙足,安施床座,合掌稟告佛說:『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唯愿哀愍,攝受我們處于此座!』憑借佛的神力,凈居諸天立即將此座變化為香摩尼蓮華之座。佛坐于其上,諸菩薩眾也都就座于周圍圍繞。這時,這一布施會中的所有眾生,因為看見如來而滅除眾苦和障礙,可堪接受圣法。

  「這時,如來知曉這些眾生可以化度,便以圓滿音演說修多羅,名為《普照因輪》,使諸位眾生隨類各解。這時,這一會中有八十那由他眾生,遠塵離垢,獲得清凈法眼;無量那由他眾生,獲得無學(xué)地;一萬名眾生,住于大乘道,進入普賢行,圓滿成就大愿。當(dāng)此之時,十方各百佛土微塵數(shù)的眾生,在大乘中,其心得以調(diào)伏;無量世界的一切眾生,得以脫離惡趣,生于天上。善伏太子就在此時,獲得菩薩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

  「善男子!爾時太子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我因往昔起大悲心,舍身、命、財救苦眾生,開門大施供養(yǎng)于佛,得此解脫。佛子當(dāng)知,我于爾時,但為利益一切眾生,不著三界,不求果報,不貪名稱,不欲自贊輕毀于他,于諸境界無所貪染、無所怖畏,但莊嚴(yán)大乘出要之道,常樂觀察一切智門,修行苦行,得此解脫。

  「佛子!于汝意云何,彼時五百大臣,欲害我者,豈異人乎?今提婆達多等五百徒黨是也。是諸人等,蒙佛教化,皆當(dāng)?shù)冒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于未來世,過須彌山微塵數(shù)劫,爾時有劫,名『善光』,世界名『寶光』,于中成佛。其五百佛次第興世,最初如來,名曰『大悲』;第二,名『饒益世間』;第三,名『大悲師子』;第四,名『救護眾生』;乃至最后,名曰『醫(yī)王』。雖彼諸佛大悲平等,然其國土、種族、父母、受生、誕生、出家、學(xué)道、往詣道場、轉(zhuǎn)正*輪、說修多羅、語言、音聲、光明、眾會、壽命、法住及其名號,各各差別。

  「佛子!彼諸罪人,我所救者,即拘留孫等賢劫千佛,及百萬阿僧祇諸大菩薩──于無量精進力名稱功德慧如來所,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今于十方國土,行菩薩道,修習(xí)增長此菩提,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者是。時勝光王,今薩遮尼干子大論師是。時王宮人及諸眷屬,即彼尼干六萬弟子──與師俱來,建大論幢,共佛論議,悉降伏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是。此諸人等,皆當(dāng)作佛,國土、莊嚴(yán)、劫數(shù)、名號,各各有異。

  「佛子!我于爾時救罪人已,父母聽我舍離國土、妻子、財寶,于*輪音虛空燈王佛所出家學(xué)道。五百歲中,凈修梵行,即得成就百萬陀羅尼、百萬神通、百萬法藏、百萬求一切智勇猛精進,凈治百萬堪忍門②,增長百萬思惟心,成就百萬菩薩力,入百萬菩薩智門,得百萬般若波羅蜜門,見十方百萬諸佛,生百萬菩薩大愿;念念中,十方各照百萬佛剎;念念中,憶念十方世界前后際劫百萬諸佛;念念中,知十方世界百萬諸佛變化海;念念中,見十方百萬世界所有眾生種種諸趣,隨業(yè)所受生時、死時、善趣、惡趣、好色、惡色,其諸眾生種種心行、種種欲樂、種種根性、種種業(yè)習(xí)、種種成就,皆悉明了。

  【章旨】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說,那位善伏太子就是自己的前身。

  【注釋】①提婆達多:又作「調(diào)達」,是凈飯王之弟斛飯王之子,阿難的兄長,與佛陀是堂兄弟。傳說他曾經(jīng)修行十二年,誦八萬法,得五神通,在阿阇世王的支持下,欲得到教權(quán),因而與佛陀產(chǎn)生沖突。佛教經(jīng)典都說其以破壞佛法為能事。實際上,調(diào)達與佛陀持有不同見解,后來另立教團,其性質(zhì)與當(dāng)時的外道相同。

 、谌涕T:指忍受違逆之境,對于他人之損惱而不起瞋恨、報復(fù)心的法門,為佛教修行之門中的第三門。

  【語譯】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那時的那位太子難道是別人嗎?他就是我的前身。我因為在往昔發(fā)起大悲之心,舍棄身、命、財而救度苦難中的眾生,開門大施供養(yǎng)于佛,獲得這一解脫法門。佛子,你應(yīng)當(dāng)知道,我在那時,只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不執(zhí)著三界,不追求果報,不貪圖名譽,不欲自贊輕毀別人,對于諸境界無所貪染、無所怖畏,只是莊嚴(yán)大乘出離苦難之道的要點,常樂觀察一切智門,修行苦行,獲得這一解脫法門。

  「佛子!你以為如何呢?那時的五百位大臣以及想害我的,難道是別人嗎?就是現(xiàn)今的提婆達多等五百徒黨啊。這些人等,承蒙佛的教化,都應(yīng)該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未來世過須彌山微塵數(shù)劫,那時有一名為『善光』的劫,世界名為『寶光』,這五百徒眾于此世界成佛。其五百佛次第興世,最初如來的名為『大悲』;第二名為『饒益世間』;第三位名為『大悲師子』;第四位名為『救護眾生』;乃至最后一位佛名為『醫(yī)王』。雖然諸佛大悲平等,然而其國土、種族、父母、受生、誕生、出家、學(xué)道、往詣道場、轉(zhuǎn)正*輪、說修多羅、語言、音聲、光明、眾會、壽命、法住及其名號,各各不同。

  「佛子!那些被我所救的罪人也就是拘留孫等賢劫千佛以及百萬阿僧祇諸大菩薩。他們在『無量精進力名稱功德慧』如來的所在,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在當(dāng)今的十方國土修行菩薩道,修習(xí)增長此菩提,教化眾生,使其產(chǎn)生善根解脫。當(dāng)時的勝光王,就是現(xiàn)今的薩遮尼干子大論師。當(dāng)時王宮中的人及諸眷屬,也就是尼干六萬名弟子。他們與其師一起來,建大論幢,與佛一起論議,最后被佛全部降伏,佛為他們授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此諸人等,都應(yīng)當(dāng)作佛,國土、莊嚴(yán)、劫數(shù)、名號也各不相同。

  「佛子!我在那時拯救罪人之后,父母允許我舍棄遠離國土、妻子、財寶,在*輪音虛空燈王佛所出家學(xué)道。五百歲中,凈修梵行,就獲得了成就百萬陀羅尼、百萬神通、百萬法藏、百萬求一切智勇猛精進,凈治百萬堪忍門,增長百萬思惟心,成就百萬菩薩力,進入百萬菩薩智門,獲得百萬般若波羅蜜門,看見十方百萬諸佛,產(chǎn)生百萬菩薩大愿;在念念中,十方各照百萬佛土;在念念中,憶念十方世界前后際劫百萬諸佛;在念念中,知曉十方世界百萬諸佛變化海;在念念中,看見十方百萬世界所有眾生種種諸趣,隨業(yè)所受生時、死時、善趣、惡趣、好色、惡色,其諸眾生種種心行、種種欲樂、種種根性、種種業(yè)習(xí)、種種成就,都完全都明了。

  「佛子!我于爾時命終之后,還復(fù)于彼王家受生,作轉(zhuǎn)輪王,彼*輪音虛空燈王如來滅后,次即于此值法空王如來,承事供養(yǎng);次為帝釋,即此道場值天王藏如來,親近供養(yǎng);次為夜摩天王,即于此世界值大地威力山如來,親近供養(yǎng);次為兜率天王,即于此世界值*輪光音聲王如來,親近供養(yǎng);次為化樂天王,即于此世界值虛空智王如來,親近供養(yǎng);次為他化自在天王,即于此世界值無能壞幢如來,親近供養(yǎng);次為阿修羅王,即于此世界值一切法雷音王如來,親近供養(yǎng);次為梵王,即于此世界值普現(xiàn)化演法音如來,親近供養(yǎng)。佛子!此寶光世界善光劫中,有一萬佛出興于世,我皆親近承事供養(yǎng)。

  「次復(fù)有劫,名曰『日光』,有六十億佛出興于世,最初如來,名『妙相山』,我時為王,名曰『大慧』,于彼佛所承事供養(yǎng);次有佛出,名『圓滿肩』,我為居士,親近供養(yǎng);次有佛出,名『離垢童子』,我為大臣,親近供養(yǎng);次有佛出,名『勇猛持』,我為阿修羅王,親近供養(yǎng);次有佛出,名『須彌相』,我為樹神,親近供養(yǎng);次有佛出,名『離垢臂』,我為商主,親近供養(yǎng);次有佛出,名『師子游步』,我為城神,親近供養(yǎng);次有佛出,名為『寶髻』,我為毗沙門天王,親近供養(yǎng);次有佛出,名『最上法稱』,我為干闥婆王,親近供養(yǎng);次有佛出,名『光明冠』,我為鳩盤荼王,親近供養(yǎng)。

  「于彼劫中,如是次第有六十億如來出興于世。我常于此受種種身,一一佛所親近供養(yǎng),教化成就無量眾生;于一一佛所,得種種三昧門、種種陀羅尼門、種種神通門、種種辯才門、種種一切智門、種種法明門、種種智慧門,照種種十方海,入種種佛剎海,見種種諸佛海,清凈成就,增長廣大。如于此劫中親近供養(yǎng)爾所諸佛,于一切處、一切世界海微塵數(shù)劫,所有諸佛出興于世,親近供養(yǎng),聽聞?wù)f法,信受護持,亦復(fù)如是。如是,一切諸如來所,皆悉修習(xí)此解脫門,復(fù)得無量解脫方便!

  【章旨】善伏太子命終之后,又轉(zhuǎn)生于國王家中繼續(xù)做轉(zhuǎn)輪王,承事供養(yǎng)每一位出世的諸佛。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又告訴善財童子,自己在此后的日光劫之中同樣侍奉供養(yǎng)于其中出世的六十億位如來。

  【語譯】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講說自己獲得這一法門的機緣:「佛子!我在那時命終之后,又還生于國王家受生,作轉(zhuǎn)輪王,在那位*輪音虛空燈王如來寂滅之后,我就在此遇到法空王如來,承事供養(yǎng);再次為帝釋,也就是在此道場中所遇到的天王藏如來,我親近供養(yǎng);再次為夜摩天王,也就是在此世界遇到的大地威力山如來,我親近供養(yǎng);再次為兜率天王,也就是此世界中遇到的*輪光音聲王如來,我親近供養(yǎng);再次為化樂天王,也就是此世界中遇到的虛空智王如來,我親近供養(yǎng);再次為他化自在天王,也就是此世界中遇到的無能壞幢如來,我親近供養(yǎng);再次為阿修羅王,也就是此世界中遇到的一切法雷音王如來,我親近供養(yǎng);再次為梵王,也就是在此世界中遇到的普現(xiàn)化演法音如來,我親近供養(yǎng)。佛子!此寶光世界善光劫中,有一萬佛出興于世,我都親近承事供養(yǎng)。

  「再次又有名為『日光』的劫,有六十億佛出興于世,最初的如來名為『妙相山』。我在當(dāng)時為王,名為『大慧』,在這位佛所承事供養(yǎng);再次有佛出世,名為『圓滿肩』,我為居士,親近供養(yǎng);再次有佛出世,名為『離垢童子』,我為大臣,親近供養(yǎng);再次有佛出世,名為『勇猛持』,我為阿修羅王,親近供養(yǎng);再次有佛出世,名為『須彌相』,我為樹神,親近供養(yǎng);再次有佛出世,名為『離垢臂』,我為商主,親近供養(yǎng);再次有佛出世,名為『師子游步』,我為城神,親近供養(yǎng);再次有佛出世,名為『寶髻』,我為毗沙門天王,親近供養(yǎng);再次有佛出世,名為『最上法稱』,我為干闥婆王,親近供養(yǎng);再次有佛出世,名為『光明冠』,我為鳩盤荼王,親近供養(yǎng)。

  「在日光劫之中,如此次第有六十億如來出興于世。我常于此受種種身,在一一佛所親近供養(yǎng),教化成就無量眾生;在一一佛所,獲得種種三昧門、種種陀羅尼門、種種神通門、種種辯才門、種種一切智門、種種法明門、種種智慧門,照耀種種十方海,進入種種佛土海,看見種種諸佛海,清凈成就,增長廣大。如在此劫中親近供養(yǎng)那里的諸佛,我在一切處、一切世界海微塵數(shù)劫,所有諸佛都出興于世,我也都親近供養(yǎng),聽聞?wù)f法,信受護持。如此,我在一切諸如來的所在,都完全修習(xí)這一解脫法門,又獲得無量解脫方便!

  爾時,救護一切眾生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脫義,即為善財而說頌言:

  「汝以歡喜信樂心,問此難思解脫法;我承如來護念力,為汝宣說應(yīng)聽受。過去無邊廣大劫,過于剎海微塵數(shù),時有世界名寶光,其中有劫號善光。于此善光大劫中,一萬如來出興世,我皆親近而供養(yǎng),從其修學(xué)此解脫。時有王都名喜嚴(yán),縱廣寬平極殊麗,雜業(yè)眾生所居住,或心清凈或作惡。爾時有王名勝光,恒以正法御群生;其王太子名善伏,形體端正備眾相。時有無量諸罪人,系身牢獄當(dāng)受戮;太子見已生悲愍,上啟于王請寬宥。爾時諸臣共白王:『今此太子危王國,如是罪人應(yīng)受戮,如何悉救令除免?』時勝光王語太子:『汝救彼罪自當(dāng)受!』太子哀念情轉(zhuǎn)深,誓救眾生無退怯。時王夫人采女等,俱來王所白王言:『愿放太子半月中,布施眾生作功德。』時王聞已即聽許,設(shè)大施會濟貧乏,一切眾生靡不臻,隨有所求咸給與。如是半月日云滿,太子就戮時將至,大眾百千萬億人,同時瞻仰俱號泣。彼佛知眾根將熟,而來此會化群生,顯現(xiàn)神變大莊嚴(yán),靡不親近而恭敬。佛以一音方便說,法燈普照修多羅,無量眾生意柔軟,悉蒙與授菩提記。善伏太子生歡喜,發(fā)興無上正覺心,誓愿承事于如來,普為眾生作依處。便即出家依佛住,修行一切種智道,爾時便得此解脫,大悲廣濟諸群生。于中止住經(jīng)劫海,諦觀諸法真實性,常于苦海救眾生,如是修習(xí)菩提道。劫中所有諸佛現(xiàn),悉皆承事無有余,咸以清凈信解心,聽聞持護所說法。次于佛剎微塵數(shù),無量無邊諸劫海,所有諸佛現(xiàn)世間,一一供養(yǎng)皆如是。我念往昔為太子,見諸眾生在牢獄,誓愿舍身而救護,因其證此解脫門。經(jīng)于佛剎微塵數(shù),廣大劫海常修習(xí),念念令其得增長,復(fù)獲無邊巧方便。彼中所有諸如來,我悉得見蒙開悟,令我增明此解脫,及以種種方便力。我于無量千億劫,學(xué)此難思解脫門;諸佛法海無有邊,我悉一時能普飲。十方所有一切剎,其身普入無所礙;三世種種國土名,念念了知皆悉盡。三世所有諸佛海,一一明見盡無余;亦能示現(xiàn)其身相,普詣于彼如來所。又于十方一切剎,一切諸佛導(dǎo)師前,普雨一切莊嚴(yán)云,供養(yǎng)一切無上覺。又以無邊大問海,啟請一切諸世尊;彼佛所雨妙法云,皆悉受持無忘失。又于十方無量剎,一切如來眾會前,坐于眾妙莊嚴(yán)座,示現(xiàn)種種神通力。又于十方無量剎,示現(xiàn)種種諸神變,一身示現(xiàn)無量身,無量身中現(xiàn)一身。又于一一毛孔中,悉放無數(shù)大光明,各以種種巧方便,除滅眾生煩惱火。又于一一毛孔中,出現(xiàn)無量化身云,充滿十方諸世界,普雨法雨濟群品①。十方一切諸佛子,入此難思解脫門,悉盡未來無量劫,安住修行菩薩行。隨其心樂為說法,令彼皆除邪見網(wǎng),示以天道及二乘,乃至如來一切智。一切眾生受生處,示現(xiàn)無邊種種身,悉同其類現(xiàn)眾像,普應(yīng)其心而說法。若有得此解脫門,則住無邊功德海,譬如剎海微塵數(shù),不可思議無有量。

  「善男子!我唯知此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超諸世間,現(xiàn)諸趣身,不住攀緣,無有障礙,了達一切諸法自性,善能觀察一切諸法,得無我智,證無我法,教化調(diào)伏一切眾生恒無休息,心常安住無二法門,普入一切諸言辭海;我今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海、彼勇猛智、彼心行處、彼三昧境、彼解脫力?

  「善男子!此閻浮提,有一園林,名『嵐毗尼』②;彼園有神,名『妙德圓滿』③。汝詣彼問:菩薩云何修菩薩行、生如來家、為世光明,盡未來劫而無厭倦?」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匝,合掌瞻仰,辭退而去。

  【章旨】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最后以偈頌形式總結(jié)自己所講,并且又向善財童子推薦「嵐毗尼」園林中的「妙德圓滿」神,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請教。善財童子于是告別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繼續(xù)前行求法。

  【注釋】①群品:即六道之中的所有各類眾生。

 、趰古幔宏P(guān)于此地,澄觀說:「嵐尼林,此云『樂勝圓光』。昔有天女下生此處,因以為名。表九地總持光明無不照故。然此園在迦毗羅城東二十里,是摩耶生佛之處。」(澄觀《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八中。)此地位于今尼泊爾境內(nèi)靠近印度邊境的小鎮(zhèn)魯明迪旁,傳為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地,是善覺王為其夫人藍毗尼建造的一座花園。據(jù)說迦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夫人摩耶產(chǎn)期將臨,按當(dāng)?shù)亓?xí)俗回母家分娩,途經(jīng)藍毗尼時,在一棵娑羅樹下生下了釋迦牟尼?兹竿醭陌⒂踉鴣泶顺莶⒔ㄊ裟。

 、勖畹聢A滿:關(guān)于此善知識之名,澄觀說:「友名『妙德圓滿』者,善慧無缺故!梗ǔ斡^《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八中。)

  【語譯】這時,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想再次宣說這一解脫法門之義,隨即為善財而說頌:(偈頌的語譯從略)

  「善男子!我只是知曉這一菩薩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如同諸位菩薩一樣,超越諸世間,顯現(xiàn)出諸趣之身,不住于攀緣之心,無有任何障礙,了達一切諸法的自性,善于并且能夠觀察一切諸法,獲得無我的智慧,證得無我之法,教化調(diào)伏一切眾生永遠無休息之時,心常常安住于無二法門,完全進入一切諸言辭之海。我現(xiàn)今為何能夠知曉并且宣說這一功德海、那一勇猛智、那一心行之處、那一三昧的境界、那一解脫之力呢?

  「善男子!在這一閻浮提,有一處名叫『嵐毗尼』的園林;那園中有一位名為『妙德圓滿』的神。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請教:菩薩如何修菩薩行、生于如來家、為世間眾生之光明,并且盡未來劫而永無厭倦之時?」

  這時,善財童子頂禮這位夜神的雙足,在其周圍繞行無量圈,合掌瞻仰夜神。然后,善財童子辭別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踏上繼續(xù)求法的歷程。

  【說明】善財童子第三十九參——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會,至此敘述完畢。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八地「不動地」的方法。菩薩至此「不動」位,無分別智一經(jīng)相續(xù)任運,不被相、用、煩惱等所動,因此名為「不動地」。

  《華嚴(yán)經(jīng)》卷七十四入法界品之十五

  【題解】

  本卷為《入法界品》「末會」的第四十一會,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的四十參「妙德圓滿神會」的內(nèi)容。

  善財童子遵從「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的囑咐,前去拜訪「妙德圓滿神」,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妙德圓滿神告訴善財童子,菩薩有十種「受生藏」。第一藏相應(yīng)于「十信」,第二藏相應(yīng)于「十住」,第三藏相應(yīng)于「十行」、「十回向」,第四藏相應(yīng)于初地,第五藏相應(yīng)于第二地至第七地。第六藏、第七藏相應(yīng)于第八地,第八藏相應(yīng)于第九地,第九藏相應(yīng)于第十地,第十藏相應(yīng)于等覺入如來地。妙德圓滿神對善財童子總結(jié)說,菩薩具足此「十種受生藏」即可生于如來家。

  善財童子又向妙德圓滿神詢問「自在受生解脫門」的境界。妙德圓滿神對善財童子講解了自己因發(fā)一切菩薩受生之時皆得目睹的大愿而得以于此嵐毗尼園林中目睹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整個過程。在摩耶夫人未至嵐毗尼園林中時,此園林中就出現(xiàn)了十種瑞相。而當(dāng)摩耶夫人從迦毗羅城出發(fā)到達嵐毗尼園林之時,此嵐毗尼園林中發(fā)出十種光明瑞相,而當(dāng)摩耶夫人坐在畢洛叉樹下之時,此園林又出現(xiàn)菩薩將欲誕生的十種神變。然后妙德圓滿神給善財童子講說世尊降生時的情景。

  善財童子又向妙德圓滿神請教證得「自在受生解脫門」的時間久暫。妙德圓滿神回答說:在往古世過億佛剎微塵數(shù)劫有名為「普寶」的世界,在「悅樂」大劫中有八十那由他佛于中出現(xiàn)。其第一佛「自在功德幢」所在的世界中的「妙光莊嚴(yán)」四天下的「須彌莊嚴(yán)幢」王都中,有一名為「寶焰眼」的國王,其王夫人名為「喜光」。當(dāng)「喜光夫人」將欲誕生菩薩之時旁邊有一位名為「凈光」的乳母。而這位乳母就是妙德圓滿神的前身。

  最后,妙德圓滿神以偈頌形式總結(jié)自己所講,并且又向善財童子推薦迦毗羅城中的「瞿波」釋種女,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請教。善財童子告別妙德圓滿神,繼續(xù)前行求法。妙德圓滿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自在受生解脫門」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九地「善慧地」的方法!干苹鄣亍,又作「善意地」、「善根地」,菩薩至此位,成就微妙四無礙辯,普徧十方,善說法門,因此名為「善慧地」。

  善財童子第四十參:妙德圓滿神會

  爾時,善財童子于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所,得菩薩解脫已,憶念修習(xí),了達增長。

  漸次游行,至嵐毗尼林,周徧尋覓彼妙德神,見在一切寶樹莊嚴(yán)樓閣中,坐寶蓮華師子之座,二十億那由他諸天恭敬圍繞,為說《菩薩受生海經(jīng)》,令其皆得生如來家,增長菩薩大功德海。善財見已,頂禮其足,合掌前立,白言:「大圣!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能知菩薩云何修菩薩行、生如來家、為世大明?」

  【章旨】這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第四十次參訪,也是《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五十五會中的第四十一會。善財童子遵從「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的囑咐,前去拜訪「妙德圓滿神」,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在大愿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的所在,獲得菩薩解脫法門之后,憶念修習(xí),了達增長。

  善財童逐漸地前進,到達嵐毗尼園林,在此園林到處尋找妙德圓滿神。后來,善財童子發(fā)現(xiàn)這位神在由一切寶樹莊嚴(yán)的樓閣中坐在寶蓮華師子之座上,有二十億那由他諸天在其周圍恭敬圍繞。妙德圓滿神在宣說《菩薩受生海經(jīng)》,使眾生都能夠得以生于如來家,增長菩薩大功德海。善財童子看見之后,便頂禮其足,合掌前立,對妙德圓滿神說:「大圣!我早先已經(jīng)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但卻不知曉菩薩如何修菩薩行、如何纔能生于如來家、如何纔能為世間放出大光明?」

  彼神答言:「善男子!菩薩有十種受生藏①,若菩薩成就此法,則生如來家,念念增長菩薩善根,不疲不懈,不厭不退,無斷無失,離諸迷惑,不生怯劣、惱悔之心,趣一切智,入法界門,發(fā)廣大心,增長諸度,成就諸佛無上菩提,舍世間趣,入如來地,獲勝神通,諸佛之法常現(xiàn)在前,順一切智真實義境。

  「何等為十?一者,愿常供養(yǎng)一切諸佛受生藏;二者,發(fā)菩提心受生藏;三者,觀諸法門勤修行受生藏;四者,以深凈心普照三世受生藏;五者,平等光明受生藏;六者,生如來家受生藏;七者,佛力光明受生藏;八者,觀普智門受生藏;九者,普現(xiàn)莊嚴(yán)受生藏;十者,入如來地受生藏。

  【章旨】妙德圓滿神告訴善財童子,菩薩有十種受生藏。這十種通于菩薩修行的六位。

  【注釋】①受生藏:指菩薩生于如來之家,成就佛果的最重要的法門。受生,意為生于如來家;藏,意為含藏所修所證之理。

  【語譯】妙德圓滿神這樣回答善財童子:「善男子!菩薩有十種受生的寶藏。如果菩薩能夠成就此法,就可以生于如來家,念念增長菩薩的善根,從不疲倦懈怠,從不厭惡不退縮,沒有中斷也沒有遺失,遠離諸迷惑,不產(chǎn)生怯劣、惱悔之心,趣向一切智,進入法界門,發(fā)廣大心,增長『十度』,成就諸佛無上菩提,舍棄世間趣,進入如來地,獲得殊勝的神通,諸佛之法常常顯現(xiàn)在前,順從一切智的真實境界。

  「十種受生之藏是什么呢?第一,希望常常供養(yǎng)一切諸佛受生之藏;第二,發(fā)菩提心受生藏;第三,觀諸法門勤奮修行受生藏;第四,以深切純凈之心普照三世受生藏;第五,平等光明之智慧受生藏;第六,生于如來家受生藏;第七,佛力光明受生藏;第八,觀見一切智慧法門受生藏;第九,完全顯現(xiàn)出一切莊嚴(yán)之受生藏;第十,證入如來地受生藏。

  「善男子!云何名『愿常供養(yǎng)一切佛受生藏』?善男子!菩薩初發(fā)心時,作如是愿:『我當(dāng)尊重、恭敬、供養(yǎng)一切諸佛,見佛無厭,于諸佛所,常生愛樂,常起深信,修諸功德,恒無休息。』是為菩薩為一切智始集善根受生藏。

  「云何名『發(fā)菩提心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起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故;起供養(yǎng)佛心,究竟承事故;起普求正法心,一切無悋故;起廣大趣向心,求一切智故;起慈無量心①,普攝眾生故;起不舍一切眾生心,被求一切智堅誓甲②故;起無諂誑心,得如實智故;起如說行心③,修菩薩道故;起不誑諸佛心,守護一切佛大誓愿故;起一切智愿心,盡未來化眾生不休息故。菩薩以如是等佛剎微塵數(shù)菩提心功德故,得生如來家。是為菩薩第二受生藏。

  「云何名『觀諸法門勤修行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摩訶薩,起觀一切法門海心,起回向一切智圓滿道心,起正念無過失業(yè)心④,起一切菩薩三昧海清凈心,起修成一切菩薩功德心,起莊嚴(yán)一切菩薩道心,起求一切智大精進行、修諸功德如劫火熾然無休息心,起修普賢行教化一切眾生心,起善學(xué)一切威儀、修菩薩功德、舍離一切所有、住無所有真實心。是為菩薩第三受生藏。

  「云何名『以深凈心普照三世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具清凈增上心,得如來菩提光,入菩薩方便海,其心堅固猶若金剛,背舍一切諸有趣生,成就一切佛自在力,修殊勝行,具菩薩根,其心明潔,愿力不動,常為諸佛之所護念,破壞一切諸障礙山,普為眾生作所依處。是為菩薩第四受生藏。

  「云何名『平等光明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具足眾行,普化眾生;一切所有,悉皆能舍;住佛究竟凈戒境界;具足忍法,成就諸佛法忍光明;以大精進,趣一切智,到于彼岸;修習(xí)諸禪,得普門定;凈智圓滿,以智慧日,明照諸法;得無礙眼,見諸佛海,悟入一切真實法性;一切世間,見者歡喜,善能修習(xí)如實法門。是為菩薩第五受生藏。

  【章旨】妙德圓滿神為善財童子解說前五種「菩薩受生藏」。第一藏相應(yīng)于「十信」,第二藏相應(yīng)于「十住」,第三藏相應(yīng)于「十行」、「十回向」,第四藏相應(yīng)于初地,第五藏相應(yīng)于第二地至第七地。

  【注釋】①慈無量心:「四無量心」之一!杆臒o量心」即四種廣大的利他心,為使無量眾生離苦得樂而生起的「慈」、「悲」、「喜」、「舍」四種心。所謂「慈」,即友愛之心。所謂「悲」,即同情他人的受苦。所謂「喜」,即喜悅他人之享有幸福。所謂「舍」,即舍棄一切冤親之差別相,而平等親之。

  ②求一切智堅誓甲:此處是以鎧甲為比喻說明,「堅誓」即堅強的誓言為成就一切智的堅固堡壘。

 、廴缯f行心:指如同自己的話語而發(fā)起言行一致的行為之心。

 、軣o過失業(yè)心:即無過無失之業(yè)之心。

  【語譯】妙德圓滿神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如何名為『愿常供養(yǎng)一切佛受生藏』呢?善男子!菩薩初發(fā)心之時,會發(fā)如此愿:『我應(yīng)當(dāng)尊重、恭敬、供養(yǎng)一切諸佛,觀佛無厭,對于諸佛的所在,常常生起愛樂,常常發(fā)起深深的信仰,修習(xí)諸功德,永遠不再休息!贿@就是菩薩為一切智所開始積集善根之受生藏。

  「如何名『發(fā)菩提心受生藏』呢?善男子!菩薩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起大悲心,以之救護一切眾生;生起供養(yǎng)佛之心,以之窮盡一切諸劫、一切世間去承奉侍奉諸佛;發(fā)起普求正法之心,對于一切都沒有吝嗇之心;發(fā)起廣大趣向之心,求取一切智;發(fā)起慈無量心,以之普攝一切眾生;生起不舍棄一切眾生之心,由此而能夠堅固求證佛之智慧的道心;發(fā)起無諂誑之心,以之才能獲得如實之智;發(fā)起如說行之心,由此修習(xí)菩薩之道;發(fā)起不誑諸佛之心,由此守護一切佛的弘大誓愿;發(fā)起一切智愿之心,盡未來而化度眾生永不休息。菩薩以如此與佛土微塵數(shù)相同的菩提心的功德,纔能有可能生于如來家。這就是菩薩第二受生之藏。

  「如何名為『觀諸法門勤修行受生藏』?善男子!菩薩生起觀想一切法門海之心,生起回向一切智圓滿道之心,生起正念無過失業(yè)之心,生起一切菩薩三昧海清凈之心,生起修成一切菩薩功德之心,生起莊嚴(yán)一切菩薩道之心,生起求一切智大精進之行、修習(xí)諸功德如劫火熾然而無休息之心,生起修普賢行教化一切眾生之心,生起善學(xué)一切威儀、修習(xí)菩薩功德、舍棄遠離一切所有、住于無所有的真實之心。這就是菩薩第三受生之藏。

  「如何名為『以深凈心普照三世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具有清凈增上之心,獲得如來菩提心之光,進入菩薩方便之海,其心堅固猶如金剛,背舍一切可能受生于六道之中的有為萬法,成就一切佛之自在力,修習(xí)殊勝之行,具備菩薩根,其心明潔,愿力不動,常被諸佛之所護念,破壞一切如同大山的諸障礙,由此完全作為眾生的所依之處。這就是菩薩第四受生之藏。

  「如何名為『平等光明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具足眾行,完全全面教化眾生;世間一切所有的東西,都能夠舍棄;住于佛的究竟凈戒境界;具足忍法,成就諸佛所具的究竟根本的法忍光明;以廣大的精進之力而趣向一切智,到達解脫的彼岸;修習(xí)種種禪定,證得普門定;圓滿成就清凈佛智,以智慧之日,明照諸法;獲得無礙之眼,見到諸佛之海,悟入一切真實的法性;對于一切世間,只要是見到的都會歡喜,善于并且能夠修習(xí)如實法門。這就是菩薩第五受生之藏。

  「云何名『生如來家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生如來家,隨諸佛住,成就一切甚深法門,具三世佛清凈大愿,得一切佛同一善根,與諸如來共一體性,具出世行白凈善法,安住廣大功德法門;入諸三昧,見佛神力;隨所應(yīng)化,凈諸眾生;如問而對,辯才無盡。是為菩薩第六受生藏。

  「云何名『佛力光明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深入佛力,游諸佛剎心無退轉(zhuǎn),供養(yǎng)承事菩薩眾會無有疲厭,了一切法皆如幻起,知諸世間如夢所見,一切色相猶如光影,神通所作皆如變化,一切受生悉皆如影,諸佛說法皆如谷響,開示法界咸令究竟。是為菩薩第七受生藏。

  「云何名『觀普智門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住童真位,觀一切智一一智門,盡無量劫開演一切菩薩所行,于諸菩薩甚深三昧心得自在,念念生于十方世界諸如來所,于有差別境入無差別定,于無差別法現(xiàn)有差別智,于無量境知無境界,于少境界入無量境,通達法性廣大無際,知諸世間悉假施設(shè),一切皆是識心①所起。是為菩薩第八受生藏。

  「云何名『普現(xiàn)莊嚴(yán)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能種種莊嚴(yán)無量佛剎,普能化現(xiàn)一切眾生及諸佛身,得無所畏②,演清凈法,周流法界,無所障礙;隨其心樂,普使知見,示現(xiàn)種種成菩提行,令生無礙一切智道;如是所作不失其時,而常在三昧毗盧遮那智慧之藏。是為菩薩第九受生藏。

  「云何名『入如來地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悉于三世諸如來所受灌頂法③,普知一切境界次第。所謂:知一切眾生前際后際歿生次第、一切菩薩修行次第、一切眾生心念次第、三世如來成佛次第、善巧方便說法次第,亦知一切初、中、后際所有諸劫若成若壞名號次第。隨諸眾生所應(yīng)化度,為現(xiàn)成道功德莊嚴(yán),神通說法,方便調(diào)伏。是為菩薩第十受生藏。

  【章旨】第六藏、第七藏相應(yīng)于第八地,第八藏相應(yīng)于第九地,第九藏相應(yīng)于第十地,第十藏相應(yīng)于等覺入如來地。

  【注釋】①識心:即「心王」。佛教認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等八識各有「心王」與「心所」,識之本體為心王,與之相應(yīng)而起之作意、觸、受等分別作用為「心所有法」,略稱「心所」。

 、跓o所畏:指佛、菩薩在說法作師子吼時所具有的四種智力,又稱「四無畏」。佛的四無所畏與菩薩的四無所畏不同。菩薩具諸智慧,于眾中說法,無恐畏之相,故名「無所畏」。菩薩的「四無所畏」為:第一「能持無所畏」,即菩薩聞持、憶念一切法不忘失,于眾中說法時無所怖畏。第二「知根無所畏」,即菩薩知一切眾生根機之利鈍,隨其所應(yīng)說法無所畏。第三「決疑無所畏」,即菩薩抉擇一切眾生疑難,如法應(yīng)答無所怯懼。第四「答報無所畏」,即菩薩對一切所問,如法自在于應(yīng)答酬報無所怖畏。

 、酃囗敺ǎ捍酥钙兴_從第九地進入第十「法云地」時,諸佛以智水灌其頂,以為受法王職之證明,此稱「受職灌頂」,或稱「授職灌頂」。

  【語譯】妙德圓滿神在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講解「菩薩受生藏」:「如何名為『生如來家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生于如來家,跟隨諸佛所住的境界,成就了一切最深邃的法門,具有三世佛的清凈大愿,獲得了與一切佛相同的善根,與諸如來擁有相同的體性,具足出離世間的行為所擁有的清凈善法,安住于廣大的功德法門;證入了諸三昧,看見了諸佛的神力;隨所應(yīng)化,使諸位眾生清凈;隨應(yīng)一切問難而回答,具有無盡的辯才。這就是菩薩第六受生之藏。

  「如何名為『佛力光明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深入佛的業(yè)用之力,周游諸佛土而心無退轉(zhuǎn),供養(yǎng)承事菩薩眾會而無有疲倦?yún)拹,了知一切法都如同幻覺而生起,知曉諸世間如同夢中所見,一切色相猶如光影,神通所制造出來的都是化生的,一切受生都如同影子,諸佛說法都如同山谷中的回響,由此而開示法界使眾生都獲得對諸法的最究竟理解。這就是菩薩第七受生之藏。

  「如何名為『觀普智門受生藏』?善男子!這些菩薩都已經(jīng)到達童真位,觀一切智的每一智門,盡無量劫開演一切菩薩所行,對于諸菩薩所證得的甚深三昧都在心中達到自在的境地,于念念中生于十方世界諸如來之所,能夠在種種差別的境界中進入無差別的定境,在無差別之法中顯現(xiàn)出有差別的智慧,在無量境界中知曉『無』的境界,在很少的境之中得以進入無量的境界,通達法性的廣大無際,知曉諸世間都是虛假的施設(shè),所有一切都是識心所生起的。這就是菩薩第八受生之藏。

  「如何名為『普現(xiàn)莊嚴(yán)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能夠以種種裝飾去莊嚴(yán)無量的佛土,完全能化現(xiàn)一切眾生及諸佛身,獲得無所畏法門,演清凈法,周流法界,無所障礙;隨其心樂,普使知見,示現(xiàn)種種成菩提行,使其生出無礙一切智道;如此所作不失其時,而常常在三昧毗盧遮那智慧之藏。這就是菩薩第九受生藏。

  「如何名為『入如來地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都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一切如來的道場領(lǐng)受了灌頂法,完全知曉一切境界的次第。菩薩由此知曉一切眾生前世、后世出生、死歿轉(zhuǎn)生的次序,知曉一切菩薩的修行次序,知曉一切眾生心念的次序,知曉三世如來成佛的次序,知曉如來善巧方便說法的次序,也知曉一切初、中、后際所有諸劫之中成、住、壞劫中諸佛的名號次序。菩薩能夠隨順眾生應(yīng)化而救度眾生,為眾生示現(xiàn)莊嚴(yán)的功德法門,菩薩以神通說法,方便調(diào)伏眾生。這就是菩薩第十受生之藏。

  「佛子!若菩薩摩訶薩,于此十法修習(xí)增長圓滿成就,則能于一莊嚴(yán)中,現(xiàn)種種莊嚴(yán);如是莊嚴(yán)一切國土,開導(dǎo)示悟一切眾生,盡未來劫無有休息;演說一切諸佛法海種種境界、種種成熟,展轉(zhuǎn)傳來無量諸法;現(xiàn)不思議佛自在力,充滿一切虛空法界;于諸眾生心行海中而轉(zhuǎn)*輪,于一切世界示現(xiàn)成佛,恒無間斷;以不可說清凈言音說一切法,住無量處通達無礙;以一切法莊嚴(yán)道場,隨諸眾生欲解差別而現(xiàn)成佛,開示無量甚深法藏,教化成就一切世間。」

  爾時,嵐毗尼林神,欲重明其義,以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最上離垢清凈心,見一切佛無厭足,愿盡未來常供養(yǎng),此明慧者受生藏。一切三世國土中,所有眾生及諸佛,悉愿度脫恒瞻奉,此難思者受生藏。聞法無厭樂觀察,普于三世無所礙,身心清凈如虛空,此名稱者受生藏。其心恒住大悲海,堅如金剛及寶山,了達一切種智門,此最勝者受生藏。大慈普覆于一切,妙行常增諸度海,以法光明照群品,此雄猛者受生藏。了達法性心無礙,生于三世諸佛家,普入十方法界海,此明智者受生藏。法身清凈心無礙,普詣十方諸國土,一切佛力靡不成,此不思議受生藏。入深智慧已自在,于諸三昧亦究竟,觀一切智如實門,此真身者受生藏。凈治一切諸佛土,勤修普化眾生法,顯現(xiàn)如來自在力,此大名者受生藏。久已修行薩婆若,疾能趣入如來位,了知法界皆無礙,此諸佛子受生藏。

  「善男子!菩薩具此十法,生如來家,為一切世間清凈光明。善男子!我從無量劫來,得是自在受生解脫門。」

  【章旨】妙德圓滿神對善財童子總結(jié)說,菩薩具足此「十種受生藏」即可生于如來家。妙德圓滿神又以偈語重新演說此十法。

  【語譯】妙德圓滿神對善財童子說:「佛子!菩薩如果在此十法中修習(xí)增長圓滿成就,則能夠在一莊嚴(yán)之中,顯現(xiàn)出種種莊嚴(yán);以如此莊嚴(yán)一切國土,開導(dǎo)示現(xiàn)使一切眾生都能得悟,盡未來劫無有休息;演說一切諸佛法海種種境界、種種成熟,展轉(zhuǎn)傳來無量諸法;顯現(xiàn)出不思議佛自在之力,充滿一切虛空法界;在諸眾生心行海之中旋轉(zhuǎn)*輪,在一切世界示現(xiàn)成佛,永遠沒有間斷;以不可說清凈言音演說一切法,住于無量處而通達無礙;以一切法莊嚴(yán)道場,針對諸眾生得欲解差別而顯現(xiàn)成佛,開示無量甚深法藏,教化成就一切世間之眾生!

  這時,嵐毗尼園林中的妙德圓滿神,想重新演說其義,便以佛之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偈頌語譯從略)。

  「善男子!菩薩具備這一十法,生于如來家,為一切世間的清凈光明。善男子!我是從無量劫來而獲得這種自在受生解脫之門的!

  善財白言:「圣者!此解脫門境界云何?」

  答言:「善男子!我先發(fā)愿①:『愿一切菩薩示受生時皆得親近;愿入毗盧遮那如來無量受生海!灰晕粼噶,生此世界閻浮提中嵐毗尼園,專念菩薩何時下生;經(jīng)于百年,世尊果從兜率陀天而來生此。

  「時,此林中現(xiàn)十種相。何等為十?一者,此園中地忽自平坦,坑坎、塠阜②悉皆不現(xiàn)。二者,金剛為地,眾寶莊嚴(yán),無有瓦礫、荊棘、株杌③。三者,寶多羅樹周匝行列,其根深植至于水際④。四者,生眾香芽,現(xiàn)眾香藏,寶香為樹,扶疏蔭映,其諸香氣皆逾天香。五者,諸妙華鬘寶莊嚴(yán)具,行列分布,處處充滿。六者,園中所有一切諸樹,皆自然開摩尼寶華。七者,諸池沼中,皆自生華,從地涌出,周布水上。八者,時此林中,娑婆世界欲、色所住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一切諸王,莫不來集,合掌而住。九者,此世界中所有天女,乃至摩睺羅伽女皆生歡喜,各各捧持諸供養(yǎng)具,向畢洛叉樹⑤前,恭敬而立。十者,十方一切諸佛臍中,皆放光明,名『菩薩受生自在燈』,普照此林;一一光中,悉現(xiàn)諸佛受生,誕生所有神變,及一切菩薩受生功德,又出諸佛種種言音。是為林中十種瑞相。此相現(xiàn)時,諸天王等即知當(dāng)有菩薩下生;我見此瑞,歡喜無量。

  【章旨】善財童子又向妙德圓滿神詢問「自在受生解脫門」的境界。妙德圓滿神對善財童子講解了自己因發(fā)一切菩薩受生之時都可以目睹到的大愿,而得以于此嵐毗尼園林中目睹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整個過程。此章先言嵐毗尼園林中出現(xiàn)的十種瑞相。

  【注釋】①發(fā)愿:發(fā)起誓愿之意,又作「發(fā)大愿」、「發(fā)愿心」、「發(fā)志愿」、「發(fā)無上愿」,指發(fā)求佛果菩提心之愿與發(fā)度化有情之愿。

  ②塠阜:小山丘。

 、壑觇唬褐笜淠卷椒ズ笫O碌臉蹲。

 、芩H:即「水輪」,三輪之一。佛教之宇宙觀中,謂器世界成立之初,由下至上,依次由風(fēng)、水、金等三輪固持之。水輪即居于風(fēng)輪之上、金輪之下。經(jīng)典說其深十一億二萬由旬,廣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十由旬,周圍三十六億一萬三百五十由旬。

 、莓吢宀妫河肿鳌府呚莶妗,樹名,「阿輸迦樹」之異名。產(chǎn)地分布于喜馬拉雅山、錫蘭(斯里蘭卡)、馬來半島。樹干直立,其葉似槐,為羽狀復(fù)葉,長約九至二十公分,花開約六至十公分,其色鮮紅,引人注目。果實橢圓,長約二十余公分。據(jù)傳悉達多太子于藍毗尼園阿輸迦樹下出生,由于母子均甚平安,因而此樹被稱為「無懮樹」。

  【語譯】善財童子又向妙德圓滿神問道:「圣者!這一自在受生解脫門的境界如何?」

  妙德圓滿神回答說:「善男子!我早先曾經(jīng)發(fā)過愿:『希望一切菩薩示顯受生時,我都得以親近菩薩;希望進入毗盧遮那如來無量受生之海!晃乙晕羧盏脑噶,生于此世界閻浮提中的嵐毗尼園林,專心憶念菩薩何時下生;經(jīng)過一百年之后,世尊果然從兜率天而下生于此。

  「當(dāng)時,嵐毗尼園林中顯現(xiàn)出十種相狀。十種相狀是什么呢?第一,此園中的地面忽然自己變得平坦了,坑洼、小山丘都完全不見了。第二,以金剛為地,以眾寶為莊嚴(yán),沒有瓦礫、荊棘、株杌。第三,寶多羅樹在周圍圍繞,其根深植至于水際。第四,生出許多香芽,顯現(xiàn)出許多香藏,以寶香為樹,扶疏蔭映,其諸香氣都超過天上的香。第五,許多美妙的花鬘制作的寶莊嚴(yán)具行列分布,處處充滿。第六,園中所有的一切諸樹,都自然開出摩尼寶華。第七,諸池沼之中都自發(fā)地長出花朵,這些花從地涌出,周布水上。第八,當(dāng)時此園林中,娑婆世界欲界、色界所住的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一切諸王,無不前來集合,都合掌而住。第九,此世界中所有天女,乃至摩睺羅伽女都產(chǎn)生歡喜,各各捧持諸供養(yǎng)具站在畢洛叉樹前,恭敬而立。第十,十方一切諸佛的臍中,都放出光明,名為『菩薩受生自在燈』,普照此林;每一光中,都顯現(xiàn)出諸佛受生、誕生的所有神變以及一切菩薩的受生功德,又發(fā)出諸佛種種的言音。這就是園林中的十種瑞相。此相顯現(xiàn)時,諸天王等立即知曉應(yīng)當(dāng)有菩薩下生;我看見這些瑞相,歡喜無量。

  「善男子!摩耶夫人出迦毗羅城①,入此林時,復(fù)現(xiàn)十種光明瑞相,令諸眾生得法光明。何等為十?所謂:一切寶華藏光、寶香藏光、寶蓮華開演出真實妙音聲光、十方菩薩初發(fā)心光、一切菩薩得入諸地現(xiàn)神變光、一切菩薩修波羅蜜圓滿智光、一切菩薩大愿智光、一切菩薩教化眾生方便智光、一切菩薩證于法界真實智光、一切菩薩得佛自在受生出家成正覺光。此十光明,普照無量諸眾生心。

  「善男子!摩耶夫人于畢洛叉樹下坐時,復(fù)現(xiàn)菩薩將欲誕生十種神變。何等為十?

  「善男子!菩薩將欲誕生之時,欲界諸天天子、天女,及以色界一切諸天、諸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并其眷屬,為供養(yǎng)故,悉皆云集。摩耶夫人威德殊勝,身諸毛孔咸放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無所障礙,一切光明悉皆不現(xiàn),除滅一切眾生煩惱及惡道苦。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一神變。

  「又,善男子!當(dāng)爾之時,摩耶夫人腹中悉現(xiàn)三千世界一切形像,其百億閻浮提內(nèi),各有都邑,各有園林,名號不同,皆有摩耶夫人于中止住、天眾圍繞,悉為顯現(xiàn)菩薩將生不可思議神變之相。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二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一切毛孔,皆現(xiàn)如來往昔修行菩薩道時,恭敬供養(yǎng)一切諸佛,及聞諸佛說法音聲。譬如明鏡及以水中,能現(xiàn)虛空日月、星宿、云雷等像;摩耶夫人身諸毛孔亦復(fù)如是,能現(xiàn)如來往昔因緣。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三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身諸毛孔,一一皆現(xiàn)如來往修菩薩行時,所住世界,城邑聚落,山林河海,眾生劫數(shù),值佛出世,入凈國土,隨所受生,壽命長短,依善知識修行善法,于一切剎在在生處,摩耶夫人常為其母;如是一切,于毛孔中靡不皆現(xiàn)。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四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一一毛孔,顯現(xiàn)如來往昔修行菩薩行時,隨所生處,色相形貌,衣服飲食,苦樂等事,一一普現(xiàn),分明辨了。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五神變。

  【章旨】摩耶夫人從迦毗羅城出發(fā)到達嵐毗尼園林之時,此嵐毗尼園林中發(fā)出十種光明瑞相,而當(dāng)摩耶夫人坐在畢洛叉樹下之時,此園林又出現(xiàn)菩薩將欲誕生的十種神變。此章先言前五種神變。

  【注釋】①迦毗羅城:又作「迦毗羅衛(wèi)」、「劫比羅伐窣堵國」等等;意譯為「蒼城」、「黃赤城」、「妙德城」等等。此城為釋迦牟尼佛的故國。傳說迦維羅衛(wèi)國是日族英雄喬達摩所建立。在公元前六世紀(jì)前后,為迦維羅衛(wèi)國的強盛時期,釋迦族人口日益興旺,幾達百萬,分居十城,佛陀的故鄉(xiāng)劫比羅城位居諸城之首。阿育王曾經(jīng)至此地瞻禮,并且樹立石柱作紀(jì)念。此后該城日益衰落。關(guān)于此城的地理位置,現(xiàn)今仍未能取得完全一致,有兩種意見可以考慮:其一,迦維羅衛(wèi)城位于尼泊爾南部的提勞拉柯特,此地距塔賴首府陶里伐以北兩英里。其二,迦維羅衛(wèi)城位于現(xiàn)今印度北方邦東北部巴斯提區(qū)北部的比普拉瓦。兩種看法都有考古發(fā)掘的成果作依據(jù)。

  【語譯】妙德圓滿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當(dāng)摩耶夫人從迦毗羅城出發(fā),進入嵐毗尼園林時,園林中又顯現(xiàn)出十種光明瑞相,使諸位眾生獲得法光明。十種法光明是什么呢?它們是:一切寶花藏之光、寶香藏之光、寶蓮華開演出真實妙音聲之光、十方菩薩初發(fā)心之光、一切菩薩得入諸地顯現(xiàn)神變之光、一切菩薩修波羅蜜圓滿智之光、一切菩薩大愿智之光、一切菩薩教化眾生方便智之光、一切菩薩證于法界真實智之光、一切菩薩獲得佛自在受生出家成正覺之光。這十種光明,普照無量諸眾生之心。

  「善男子!當(dāng)摩耶夫人坐在畢洛叉樹下之時,此園林中又顯現(xiàn)出菩薩將欲誕生的十種神變。這十種神變是什么呢?

  「善男子!菩薩將欲誕生之時,欲界的諸天天子、天女以及色界的一切諸天、諸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并其眷屬,為了供養(yǎng)菩薩的緣故,都來云集。摩耶夫人威德殊勝,身體上的諸毛孔都放出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而無所障礙,一切其它光明都完全不再顯現(xiàn),除滅一切眾生煩惱及惡道之苦。這就是菩薩將欲誕生時的第一神變。

  「又,善男子!當(dāng)此之時,摩耶夫人腹中完全顯現(xiàn)出三千世界的一切形像,其百億閻浮提內(nèi)各有都邑,各有園林,其名號雖然不同,但摩耶夫人都在其中止住、被天眾所圍繞,也都顯現(xiàn)出菩薩將生時的不可思議的神變之相。這就是菩薩將欲誕生的第二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的一切毛孔都顯現(xiàn)出如來往昔修行菩薩道時所恭敬供養(yǎng)的一切諸佛,也聽聞到諸佛說法的音聲。正如明鏡及以水中能夠顯現(xiàn)出虛空日月、星宿、云雷等像一樣;摩耶夫人身中的諸毛孔也是如此,能夠顯現(xiàn)出如來往昔的因緣。這就是菩薩將欲誕生時的第三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身中的諸毛孔,一一都顯現(xiàn)出如來往昔修菩薩行之時所住的世界。這些世界中的城邑聚落、山林河海以及眾生劫數(shù),遇到佛出世,進入清凈國土,隨所受生,壽命的長短,依善知識修行善法,在一切國土再生之處,摩耶夫人常常為其母;如此一切,在摩耶夫人的毛孔中無不顯現(xiàn)出來。這就是菩薩將欲誕生時的第四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的一一毛孔,都顯現(xiàn)出如來往昔修行菩薩行之時,隨所生之處顯現(xiàn)出的色相形貌、衣服飲食、苦樂等事都一一在其中完全顯現(xiàn)出來,歷歷分明。這就是菩薩將欲誕生時的第五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身諸毛孔,一一皆現(xiàn)世尊往昔修施行時,舍所難舍──頭目耳鼻,唇舌牙齒,身體手足,血肉筋骨,男女妻妾,城邑宮殿,衣服瓔珞,金銀寶貨。如是一切內(nèi)外諸物,亦見受者形貌、音聲及其處所。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六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入此園時,其林普現(xiàn)過去所有一切諸佛入母胎時國土、園林、衣服、華鬘、涂香、末香、幡繒、幢蓋─切眾寶莊嚴(yán)之事,妓樂歌詠上妙音聲,令諸眾生普得見聞。是為菩薩將誕生時第七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入此園時,從其身出菩薩所住摩尼寶王宮殿、樓閣,超過一切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及諸人王之所住者,寶網(wǎng)覆上,妙香普熏,眾寶莊嚴(yán),內(nèi)外清凈,各各差別,不相雜亂,周匝徧滿嵐毗尼園。是為菩薩將誕生時第八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入此園時,從其身出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shù)菩薩,其諸菩薩身形容貌、相好光明、進止威儀、神通眷屬,皆與毗盧遮那菩薩等無有異,悉共同時贊嘆如來。是為菩薩將誕生時第九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將欲誕生菩薩之時,忽于其前,從金剛際出大蓮華,名為:一切寶莊嚴(yán)藏。金剛為莖,眾寶為須,如意寶王以為其臺,有十佛剎微塵數(shù)葉,一切皆以摩尼所成寶網(wǎng)、寶蓋以覆其上。一切天王所共執(zhí)持;一切龍王降注香雨;一切夜叉王恭敬圍繞,散諸天華;一切干闥婆王出微妙音,歌贊菩薩往昔供養(yǎng)諸佛功德;一切阿修羅王舍憍慢心,稽首①敬禮;一切迦樓羅王垂寶繒幡,徧滿虛空;一切緊那羅王歡喜瞻仰,歌詠贊嘆菩薩功德;一切摩睺羅伽王皆生歡喜,歌詠贊嘆,普雨一切寶莊嚴(yán)云。是為菩薩將誕生時第十神變。

  【章旨】妙德圓滿神繼續(xù)對善財童子講說當(dāng)摩耶夫人坐在畢洛叉樹下之時,此園林出現(xiàn)的菩薩將欲誕生的十種神變中的后五種神變。

  【注釋】①稽首:又稱「接足禮」,即以頭著地之禮,為佛教禮法之一。佛教之稽首,彎背曲躬,頭面著地,以兩掌伸向被禮拜者之雙足,故又稱為接足禮(接著對方之足)。此種以頭額觸地之禮拜,為印度之最高禮節(jié)。所謂接足作禮、頭面禮足、五體投地等即指此而言。在佛教中,「稽首」與「歸命」同義,若區(qū)別之,則「稽首」屬身,「歸命」屬意。

  【語譯】妙德圓滿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講說當(dāng)摩耶夫人坐在畢洛叉樹下之時,此園林中出現(xiàn)的菩薩將欲誕生的十種神變:「又,善男子!摩耶夫人身中的諸毛孔,一一都顯現(xiàn)出世尊往昔修布施之行時,舍棄最難舍棄的頭目耳鼻、唇舌牙齒、身體手足、血肉筋骨、男女妻妾、城邑宮殿、衣服瓔珞、金銀寶貨等等如此一切身內(nèi)身外諸物。也看見接受者的形貌、音聲以及處所。這就是菩薩將欲誕生時的第六神變。

  「又,善男子!當(dāng)摩耶夫人進入此園林時,其林中到處都顯現(xiàn)出過去所有一切諸佛進入母胎時的國土、園林、衣服、華鬘、涂香、末香、幡繒、幢蓋等等一切眾寶莊嚴(yán)之事,以及妓樂歌詠上等美妙的音聲,使諸眾生都能夠完全得以看見聽聞。這就是菩薩將誕生時的第七神變。

  「又,善男子!當(dāng)摩耶夫人進入此園中時,從其身上出現(xiàn)菩薩所住的摩尼寶王宮殿、樓閣,這宮殿、樓閣超過一切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及諸人王所住的,其上有寶網(wǎng)覆蓋,妙香普熏,眾寶莊嚴(yán),內(nèi)外清凈,各各差別,不相雜亂,在嵐毗尼園周圍布滿。這就是菩薩將誕生時的第八神變。

  「又,善男子!當(dāng)摩耶夫人進入此園中時,從其身上發(fā)出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土微塵數(shù)菩薩,其諸菩薩身形容貌、相好光明、進止威儀、神通眷屬,都與毗盧遮那菩薩等沒有任何差異,都共同贊嘆如來。這就是菩薩將誕生時的第九神變。

  「又,善男子!當(dāng)摩耶夫人將欲誕生菩薩之時,忽然在其前,從金剛際生長出大蓮花,名為『一切寶莊嚴(yán)藏』。此花以金剛為莖,眾寶為須,以如意寶王作為其臺,有十佛土微塵數(shù)葉,一切都以摩尼所成寶網(wǎng)、寶蓋覆蓋其上。這朵花由一切天王共同執(zhí)持,一切龍王降注香雨;一切夜叉王恭敬圍繞,散諸天花;一切干闥婆王發(fā)出微妙聲音,歌贊菩薩往昔供養(yǎng)諸佛的功德;一切阿修羅王舍棄憍慢之心,稽首敬禮;一切迦樓羅王垂寶繒幡,徧滿虛空;一切緊那羅王歡喜瞻仰,歌詠贊嘆菩薩的功德;一切摩睺羅伽王都產(chǎn)生歡喜,歌詠贊嘆,普降一切寶莊嚴(yán)云。這就是菩薩將誕生時的第十神變。

  「善男子!嵐毗尼園示現(xiàn)如是十種相已,然后菩薩其身誕生。如虛空中現(xiàn)凈日輪,如高山頂出于慶云,如密云中而耀電光,如夜暗中而然大炬;爾時,菩薩從母脅生,身相光明亦復(fù)如是。善男子!菩薩爾時,雖現(xiàn)初生,悉已了達一切諸法,如夢如幻,如影如像,無來無去,不生不滅。

  「善男子!當(dāng)我見佛于此四天下閻浮提內(nèi)嵐毗尼園示現(xiàn)初生種種神變時,亦見如來于三千大千世界百億四天下閻浮提內(nèi)嵐毗尼園中示現(xiàn)初生種種神變;亦見三千大千世界一一塵中無量佛剎,亦見百佛世界、千佛世界乃至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塵中無量佛剎,如是一切諸佛剎中,皆有如來示現(xiàn)受生種種神變。如是念念,常無間斷!

  【章旨】妙德圓滿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講說世尊降生時的情景。

  【語譯】妙德圓滿神繼續(xù)給善財童子說:「善男子!嵐毗尼園示現(xiàn)出如此十種相之后,菩薩其身就誕生了。如虛空中顯現(xiàn)出清凈日輪,如高山頂上漂浮出吉祥的云彩,如同密云中而閃耀電光,如同暗夜中點燃的大火炬;這時,菩薩從母脅生,身相光明也是如此。善男子!當(dāng)時菩薩,雖然顯現(xiàn)出初生,完全已經(jīng)了達一切諸法,如夢如幻,如影如像,無來無去,不生不滅。

  「善男子!當(dāng)我看見佛在此四天下閻浮提內(nèi)的嵐毗尼園林示現(xiàn)出初生的種種神變之時,也看見如來在三千大千世界的百億四天下閻浮提內(nèi)嵐毗尼園中示現(xiàn)初生種種神變;也看見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一塵中無量佛土,也看見百佛世界、千佛世界甚至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塵中無量佛土,如此一切諸佛土之中,都有如來示現(xiàn)出受生種種神變。如此念念,常無間斷!

  時,善財童子白彼神言:「大天①得此解脫,其已久如?」

  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過億佛剎微塵數(shù)劫,復(fù)過是數(shù)。時,有世界名為『普寶』,劫名『悅樂』,八十那由他佛于中出現(xiàn);其第一佛,名『自在功德幢』,十號具足。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妙光莊嚴(yán)』;其四天下閻浮提中,有一王都,名『須彌莊嚴(yán)幢』;其中有王,名『寶焰眼』;其王夫人,名曰『喜光』。善男子!如此世界摩耶夫人,為毗盧遮那如來之母;彼世界中喜光夫人,為初佛母,亦復(fù)如是。

  「善男子!其喜光夫人將欲誕生菩薩之時,與二十億那由他采女詣金華園;園中有樓,名『妙寶峰』;其邊有樹,名『一切施』。喜光夫人攀彼樹枝而生菩薩,諸天王眾各持香水共以洗沐。時,有乳母名為『凈光』,侍立其側(cè)。既洗沐已,諸天王眾授與乳母。乳母敬受,生大歡喜,即得菩薩普眼三昧;得此三昧已,普見十方無量諸佛,復(fù)得菩薩于一切處示現(xiàn)受生自在解脫。如初受胎識,速疾無礙;得此解脫故,見一切佛乘本愿力受生自在,亦復(fù)如是。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乳母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我從是來,念念常見毗盧遮那佛示現(xiàn)菩薩受生海調(diào)伏眾生自在神力。如見毗盧遮那佛乘本愿力,念念于此三千大千,乃至十方一切世界微塵之內(nèi),皆現(xiàn)菩薩受生神變;見一切佛悉亦如是,我皆恭敬承事供養(yǎng),聽所說法,如說修行。」

  【章旨】善財童子又向妙德圓滿神請教證得「自在受生解脫門」的時間久暫。妙德圓滿神回答說:在往古世過億佛剎微塵數(shù)劫有名為「普寶」的世界,在「悅樂」大劫中有八十那由他佛于中出現(xiàn)。其第一佛「自在功德幢」所在的世界中的「妙光莊嚴(yán)」四天下的「須彌莊嚴(yán)幢」王都中,有一名為「寶焰眼」的國王,其王夫人名為「喜光」。當(dāng)「喜光夫人」將欲誕生菩薩之時旁邊有一位名為「凈光」的乳母。而這位乳母就是妙德圓滿神的前身。

  【注釋】①大天:即妙德圓滿神。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又對妙德圓滿神說:「大天,您獲得這一解脫法門有多久了?」

  妙德圓滿神回答說:「善男子!乃往古世過億佛剎微塵數(shù)劫,再過此數(shù)。當(dāng)時,有一處名為『普寶』的世界,劫名為『悅樂』,此時有八十那由他佛于中出現(xiàn);其第一佛名為『自在功德幢』,十號具足。這一世界中,有一名為『妙光莊嚴(yán)』的四天下;其四天下的閻浮提中有一處名為『須彌莊嚴(yán)幢』的王都;其中有一位名為『寶焰眼』的國王;其王夫人名為『喜光』。善男子!如同此世界的摩耶夫人為毗盧遮那如來之母一樣,那一世界中的喜光夫人,也是初佛之母。

  「善男子!當(dāng)那位喜光夫人將欲誕生菩薩之時,便與二十億那由他采女前往金花園中;園中有一處名為『妙寶峰』的樓;其邊有一棵名為『一切施』的樹。喜光夫人攀著那樹枝而生菩薩之時,諸天王眾各持香水共同以之洗沐。當(dāng)時,有乳母名為『凈光』,侍立在夫人的身邊。在洗沐之后,諸位天王眾將初生的嬰兒授與乳母。乳母敬受,產(chǎn)生大歡喜,隨即獲得菩薩普眼三昧;獲得這一三昧之后,完全看見十方無量諸佛,又得菩薩在一切處示現(xiàn)受生自在解脫。如同初受胎識,迅速無礙;由于獲得這一解脫的緣故,看見一切佛乘著本愿力受生自在,也是如此。善男子!你是如何想這件事呢?那位乳母,難道是別人嗎?她就是我的前身!我從那時以來,念念常見毗盧遮那佛示現(xiàn)出菩薩受生海調(diào)伏眾生自在神力。如見毗盧遮那佛乘著本愿之力,念念在此三千大千世界,甚至十方一切世界微塵之內(nèi),都顯現(xiàn)出菩薩受生的神變;看見一切佛都是如此,我都恭敬承事供養(yǎng),聽其說法,如其說而實踐!

  時,嵐毗尼林神,欲重宣此解脫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佛子汝所問,諸佛甚深境;汝今應(yīng)聽受,我說其因緣。過億剎塵劫,有劫名悅樂;八十那由他,如來出興世。最初如來號,自在功德幢;我在金華園,見彼初生日。我時為乳母,智慧極聰利;諸天授與我,菩薩金色身。我時疾捧持,諦觀不見頂,身相皆圓滿,一一無邊際。離垢清凈身,相好以莊嚴(yán),譬如妙寶像,見已自欣慶。思惟彼功德,疾增眾福海;見此神通事,發(fā)大菩提心。專求佛功德,增廣諸大愿,嚴(yán)凈一切剎,滅除三惡道。普于十方土,供養(yǎng)無數(shù)佛,修行本誓愿,救脫眾生苦。我于彼佛所,聞法得解脫,億剎微塵數(shù),無量劫修行。劫中所有佛,我悉曾供養(yǎng),護持其正法,凈此解脫海。億剎微塵數(shù),過去十力尊,盡持其*輪,增明此解脫。我于一念頃,見此剎塵中,一一有如來,所凈諸剎海。剎內(nèi)悉有佛,園中示誕生,各現(xiàn)不思議,廣大神通力;蛞姴凰甲h,億剎諸菩薩,住于天宮上,將證佛菩提。無量剎海中,諸佛現(xiàn)受生,說法眾圍繞,于此我皆見。一念見億剎,微塵數(shù)菩薩,出家趣道場,示現(xiàn)佛境界。我見剎塵內(nèi),無量佛成道,各現(xiàn)諸方便,度脫苦眾生。一一微塵中,諸佛轉(zhuǎn)*輪,悉以無盡音,普雨甘露法。億剎微塵數(shù),一一剎塵內(nèi),悉見于如來,示現(xiàn)般涅槃。如是無量剎,如來示誕生;而我悉分身,現(xiàn)前興供養(yǎng)。不思議剎海,無量趣差別;我悉現(xiàn)其前,雨于大法雨。佛子我知此,難思解脫門,無量億劫中,稱揚不可盡。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于無量劫徧一切處示現(xiàn)受生自在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能以一念為諸劫藏,觀一切法,以善方便而現(xiàn)受生;周徧供養(yǎng)一切諸佛,究竟通達一切佛法;于一切趣皆現(xiàn)受生,一切佛前坐蓮華座;知諸眾生應(yīng)可度時,為現(xiàn)受生方便調(diào)伏;于一切剎現(xiàn)諸神變,猶如影像悉現(xiàn)其前。我當(dāng)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迦毗羅城,有釋種女,名曰『瞿波』①。汝詣彼問:菩薩云何于生死中教化眾生?」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shù)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章旨】妙德圓滿神最后以偈頌形式總結(jié)自己所講,并且又向善財童子推薦迦毗羅城中的「瞿波」釋種女,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請教。善財童子告別妙德圓滿神,繼續(xù)前行求法。

  【注釋】①瞿波:關(guān)于此釋種女的名號,澄觀解釋說:「言『瞿波』者,此云『守護大地』,在家為父母守護太子,儲備守護國地。既為其妃,依主得名。表十地既圓,故無地不護。然太子有三夫人,一名『瞿波』,次名『耶輸陀羅』,三名『摩奴舍』。今因位之極故取其第一,法喜已滿故,寄之昔妃。此位親能得佛,故在生佛之城矣!」(澄觀《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五十九,《大正藏》卷三十五,頁九四九中。)這是說,「瞿波」為釋迦太子之妃,以其象征「法云地」是因為其能夠接近佛的緣故。

  【語譯】這時,嵐毗尼園妙德圓滿神想重新宣說這一「自在受生解脫法門」,秉承佛的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偈頌語譯從略)

  「善男子!我只是知曉這一『菩薩于無量劫徧一切處示現(xiàn)受生自在解脫』法門。如同諸位菩薩一樣,我能夠以一念作為諸劫的寶藏,觀一切法,以善方便而顯現(xiàn)受生;周徧供養(yǎng)一切諸佛,究竟通達一切佛法;對于一切趣都能夠受生,在一切佛前坐于蓮華座上;當(dāng)知曉諸眾生應(yīng)可度之時,前往為其顯現(xiàn)受生方便使其得到調(diào)伏;在一切國土顯現(xiàn)出諸神變,猶如影像都全部顯現(xiàn)在前。我如何能夠知曉能夠演說這一功德行呢?

  「善男子!在此迦毗羅城有釋迦族的女子名叫『瞿波』。你可以前往那里向其請教:菩薩如何在生死中教化眾生?」

  當(dāng)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在其周圍繞行無數(shù)圈,殷勤瞻仰。然后,善財童子告別妙德圓滿神,踏上繼續(xù)求法的歷程。

  【說明】善財童子第四十參——妙德圓滿神神會,至此敘述完畢。妙德圓滿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自在受生解脫門」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九地「善慧地」的方法!干苹鄣亍,又作「善意地」、「善根地」,菩薩至此位,成就微妙四無礙辯,普徧十方,善說法門,因此名為「善慧地」。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