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錄
06 費法官一言救萬命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省發(fā)生災荒,江陰縣的知縣因為治民無術,以至縣境內發(fā)生民變,很多民眾都揭竿作亂,知縣就將民變的情形報到省級去,巡撫某公接到了報告,親自趕到江陰,經過常州的時候,費鶴汀的祖父正在常州擔任法官,跟了知府到船上去歡迎巡撫。
巡撫看到費法官的容貌很清奇,好像很有學問道德的樣子,就對他商量說:‘現在江陰亂民的首謀及黨羽數十人,都已被捕,一般的講來,民眾集體作亂,一律都應予以處死的,所以民情十分驚惶,你是擔任審判職務的老法官,辦案是很熟練的,像江陰縣的饑民作亂,是否應當不分老少,一律予以處死,究竟怎樣才能在情理方面,辦得允當呢?’
費法官反問道:‘大人預備嚴刑峻法的辦呢?還是要厚道積德的辦?’
巡撫說:‘請你試言二者的分別,我當斟酌選擇。’
費法官回答道:‘如果是全城背叛,固應予以屠戮,可是江陰的民變,事起倉卒,都是因饑覓食的小民,希望求得升斗以糊口,并不是敢于背叛政府,倘若處以屠戮,恐怕不是當今圣皇愛養(yǎng)小民的德意,好在首犯已經逮捕,照我的愚見,還是依強盜聚眾行劫條例,僅將首犯處死,其余處以流刑或免究,這樣似乎辦得允當,而且是厚道積德的辦法。’
這一番侃侃而談的言論,巡撫聽了頗以為然,就令費法官擬一判決,處決首犯一人死刑,十余人流刑,其余一概免究。
當時有見識的人,都認為費法官一言而救萬人之命,后代一定會很興盛。他的兒子從副貢而官至陜西潼商道,孫兒費鶴汀,官至巡撫,至于費封翁本人,也屢次封到‘光祿大夫’‘振威將軍’等官銜,子子孫孫都在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取材自坐花志果譯語改作)
07 王志仁廣嗣延壽
安徽省有一王姓商人,名字叫做志仁,年已四十多歲,雖經商得法,薄有積蓄,可是唯一遺憾的,膝下還沒有一個兒子。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怎得不憂心如焚呢!世人在所求不遂的時候,常喜歡看相算命,王志仁是一個凡夫,豈能例外,所以就跑到掛著‘賽柳莊’牌子的相面先生那里,看一看相,問問命中究竟有沒有兒子?哪一年可交得子運?哪知相面先生把他的面貌手掌,仔細端詳一番以后,對他說:‘耳薄無輪,有須無髭,是孤獨之相,沒有得子的希望,并且兩眼四圍有黑氣侵襲,數月內必有大災禍,性命難逃。’王志仁是很信服賽柳莊之相術的,聽了這番話,不禁吃驚得臉色慘白,汗流浹背,他覺得自己的一切都完了,心頭的慌張,使他有些失魂落魄,六神無主;急急忙忙回到店中,準備籌劃了一些路費,卷起行李回家。在回家的途中,住在一家旅館里,那時正是黃梅多雨的季節(jié),王志仁在房間里休息,忽然外面狂風大作,雨聲沙沙地打著窗子,好像擂鼓似的亂敲,漸漸地,風聲越刮越猛,雨點愈落愈大,這一幅凄風慘雨的景象,好比是王志仁內心憂愁的寫照。大約經過了二小時多,暴風雨才告停息。他打開窗子向外一望,只見天空被雨水洗得一片碧藍,一輪光圓的明月,卻像含羞的少女,躲藏在稀薄的浮云里,脈脈含情地偷窺大地上的景物,院子里的幾株月季花,花瓣七零八落的飛散得滿院飄舞,枝葉上還留著晶瑩瑩的雨水,在月光籠映下,有如金剛鉆般的閃爍發(fā)光,雨后的美景,秀麗脫俗,使他頓然忘了胸中的愁悶。他走出旅館,一個人踽踽而行的散步到河濱,忽然看見前面一個村婦裝束的年輕女子,抱著一嬰兒跳入水中,不禁大吃一驚,他急得想跳到河中去救援,但恨自己不會游泳,無法入水營救,正在千鈞一發(fā)之際,抬頭看到遠處河面上有幾只漁舟,他舉起了手向漁舟大聲呼救,喊了一二聲見沒有動靜,再連奔帶喊的說愿出二十兩金子,送給救命的人,漁舟才爭先恐后的迅速劃來,終于把少婦及嬰兒從水中救出。王志仁把二十兩金子如數送給漁人,就詢問少婦抱著嬰兒投河的原因。少婦悲傷的哭著說:‘我的丈夫在外傭工度日,家中養(yǎng)了一只豬,預備把豬賣了償付房租,昨天有販豬的人經過家中,我就把豬賣掉,哪知販豬的人走了以后,我才發(fā)覺所得的豬款都是假銀。我丈夫性情很暴躁的。他知道了一定會把我重重的痛毆一頓,我家中又貧窮得無以為生,所以我要抱著嬰兒一同投河尋死。’王志仁聽了,頓起惻隱之心,就問明了豬款多少,送給她加倍的真銀,少婦遇到了這樣大慈大悲的好人,心中真是說不出的歡喜,無法形容的感激,向王志仁說了很多謝恩祝福的話,為了來日有報答恩情的機會,并將王志仁的姓名籍貫及居所等,也問了個清清楚楚,才抱著嬰兒,充滿了安慰的心情回家,當她回家的時候,她的丈夫也已回到家中,少婦將賣豬得假銀,以及畏懼笞責而抱嬰投河,遇善士而獲救得銀的經過,詳詳細細的向丈夫訴說了一遍。她丈夫聽說王志仁有這樣慈悲的心腸,也非常感動,就陪同少婦一同到王志仁所住的旅館去道謝。他們夫婦二人走到旅館的時候,正是夜闌人靜,王志仁已閉門睡覺,少婦一面用手敲門,一面輕輕的喊著王先生,王志仁一聽是剛才那位少婦的聲音,就在床上用嚴肅的語調回答說:‘你是少婦,我是孤客,怎么可在半夜三更相會呢?趕快回家去吧!’少婦的丈夫在門外說:‘我們夫婦二人一同來,向王先生表示感謝。’王志仁聽到少婦丈夫的聲音,覺得沒有什么嫌疑,才披衣起床,正把房門拉開,走出房外的時候,忽聽得房內‘轟隆’‘嘩啦’的突然巨響,不由得使主客三人,大吃一驚;仡^一看,原來因為房屋的墻壁,經過了幾天暴風雨的侵襲,磚瓦梁木都有損壞,以至屋墻倒塌下來,把王志仁所睡的床榻也壓碎了。王志仁大叫一聲的說:‘啊呀!好危險!如果沒有你們夫婦二人敲門叫我出來,那么我勢必被倒下的墻磚壓死呢!’夫婦兩口子異口同聲的回答說:‘這是上天有眼,王先生這樣的好心人,天理不該遭橫禍。’主客三人在旅館的休息室坐談了一會,才相互道別。王志仁回到自己家中,休息了數月,一直平安無事,再到原來經營的商店,繼續(xù)舊業(yè),他想起號稱賽柳莊的相面先生,曾預言他數月內性命難逃,可是現在已經過了好幾個月,還是很平安的活著,足見賽柳莊的相術不靈,胡說八道,決定跑到賽柳莊的命相館去向其質問。賽柳莊重新把王志仁的面相仔細察看以后,帶著很奇怪的口吻說:‘咦!怎么你的氣色完全改變了?一定是救了幾個人命,積了陰德,F在你髭髯驟長,口角頤豐,金光聚耀于面目須眉,不獨多子,且當增壽。’后來王志仁的妻子,果然在十幾年中,連生了十多個兒子,王志仁活到九十六歲的高壽,無疾而終。(取材自德育古鑒譯語改作)
湘清按:我們學佛的人,誰都知道,佛教是不主張看相算命的。上面的故事,也不是提倡算命相面,而乃說明相面之不足恃,像星相家本來認為王志仁命中無子,且在數月內要死亡,可是王志仁因為大發(fā)慈悲,救了人命,竟能多子延壽,可見人們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的心行,不必看相算命。陳希夷問道于麻衣云:‘嘗見有子之相,相不變而無子,乏嗣之貌,貌不更而生男,壽者相而夭年,無壽相而長壽,福重敦厚之形,形不易而遭刑,夭命祿盡必亡之相,相不改而壽全,何也?答曰:心生相貌,以理言也,吾聞古人相法,以洪范五福六極為主,察其人忠孝仁義,守道有恒,便到顛倒造次時,不改其節(jié)者,吉相也,必享五福之慶。若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而便到顛倒造次時,無改其性者,兇相也,必受六極之刑。’以上一問一答的話,更可證明人們的命運,并不決定于相貌,而完全操縱于自己的德行。以前印光大師有一位臺灣籍的皈依弟子蔡伯倫居士,操星相業(yè)于滬上,印光大師曾為其所著嚶鳴集作序云:‘伯倫居士,僑寓滬上,以相為業(yè)。凡遇來者,無論其相之善惡,皆勉以修德積善,以祈善者益善,不善者亦善,深合命自我作,福自己求,與夫有心無相,相隨心生,有相無心,相逐心滅等義。而且于議論中,輒諄諄于三世因果報應,與夫凈土橫超法門,俾一切人由問相而得入圣賢之域,以及往生極樂之邦,其挽回世道人心也大矣。’(見印光法師文鈔卷三蔡伯倫嚶鳴集序)又吾友葛晉壽居士,乃菩提樹月刊發(fā)行人朱斐居士之總角交也,精研麻衣柳莊之術,嘗設命相館于蘇州玄妙觀旁,吾見其與人談相,對于命中有福壽者,勉其念佛行善,更能增福延壽。對于命中有災禍者,勵其念佛行善,冀能消災免禍。若蔡伯倫葛晉壽二居士之輩,乃以談命看相為手段,勸人念佛修心為目的,殊不能以流俗之星相家等量視之矣。至于吾儕學佛之人,固知學佛之究竟,不在希冀人天福報,但佛陀為獎勵世人念佛向善,亦并不廢言人天福報。佛經中‘求子得子,求壽得壽,求官得官’之經文,屢見不鮮,吾儕佛子,豈可不體驗佛陀善巧度生方便之悲心哉!
08 應大猷陰德尚書/積陰德 做尚書
浙江臺州有一位好學深思的讀書人,姓應,名大猷。他羨慕山中的環(huán)境清靜,遠離塵囂,是專心讀書研究學問的好地方。恰巧城外山麓有一座精致的房屋,房主人因為屋中常常鬧鬼,不敢住在里面,曾經租給好幾位房客,都因屋中鬧鬼,而先后遷出。應大猷是一位正直的人,俗語說:‘心正不怕鬼’,所以他雖不是庸俗的無鬼論者,但因心地光明正大,毫不怕鬼。為了可在山中靜心讀書,他便征得屋主人的同意,住到人人不敢住的房屋中去,當他入山后的第一天,晚上燈下讀書,果然聽到房屋周圍有噓利噓利的鬼叫,如果換了其他的人,一定要嚇得汗毛直豎,可是應大猷心地泰然,若無所聞,照樣聚精會神地研讀書本中的學問。后來不但習以為常的聽到鬼叫,有時還聽到鬼與鬼之間的講話呢!
有一天,聽到一個鬼說:‘某村有一婦人,她的丈夫在遠地作客,久年不歸,杳無音訊。她的翁姑以為兒子沒有回家的希望,就要逼迫媳婦改嫁,可是那婦人是很有氣節(jié)的,寧死不愿改嫁,因為翁姑逼迫得很厲害,頗想自殺,不多天即將自縊,那時我可以找到替身了。’應大猷一聽,才知道這鬼不是尋常的鬼,竟是一個縊死鬼。
由于縊死鬼泄漏了機密,應大猷得知某村的婦人即將被迫自縊。他對那婦人頓起惻隱之心,要想什么好辦法救救她。他急忙回到家中,賣了幾畝田地,得銀四兩,并且偽造了一封婦人丈夫的家書,把銀子四兩匯寄那婦人的家中。村婦家接到了信和匯銀,當然全家都很歡喜?墒亲屑氁豢葱诺膬热荩幌衲菋D人丈夫的筆跡,因而又起了懷疑。但婦人的翁姑認為即使信是假的,銀子不會是假的,想必兒子在外面安然無恙,就不再逼迫媳婦改嫁,因此村婦打消了自縊求死的意念。后來婦人的丈夫也從遠方回家,全家和好團圓如初。
過了幾天應大猷又聽到鬼與鬼之間講話。原來的那個縊死鬼說:‘我本來可以找到替身,只因自己不知保密,上次與你講話,無意中泄漏了機密,給那屋子里讀書的秀才聽到了,他破壞了我的事。’另一個鬼問:‘既然這樣,你為什么不禍害他呢?’縊死鬼說:‘這人心腸慈悲,救了婦人的命,積了陰德,將來的報應,要做到尚書的官職,我怎能禍害這樣的好人呢?’后來應大猷果然考中了進士,做到尚書的官職。(尚書相等于現代特任官的部長。)應大猷回憶以前所聽到鬼說的話,因而證實因果報應確實不虛。從此更努力行善,遇年歲饑荒,常捐谷賑濟;遇戚友急難,常委曲維持;遇有橫逆,常反躬自責,怡然順受。子子孫孫登科第的很多。(取材自德育古鑒及了凡四訓二書語譯改作)
09 王錫死后復活/救人兩命 延壽一紀
在江蘇揚州的縣府衙門里,有一位看門的老侍役,姓王名錫,他隨侍知縣唐元素先生,已有多年的歷史了。有一年,王錫正是五十歲的時候,患了一場大病,已經全身冰冷,一命嗚呼,正當他的家人悲哀啼哭忙著辦理喪事,忽然王錫呀的一聲,從棺材里跳將起來,弄得全家的人,不由得驚喜交集。
王錫復活以后,對人家講述死后經歷的情形說:‘我病中看到兩個差役來,說衙門里喚你。我還以為是知縣唐元素先生使人來喚,跟了他們就走,哪知過了衙門向西,走進了城隍廟,廟前有一棵大白果樹,樹陰的四周,排著許多桌凳。據差役說:這地是位于白家茶館,忽然聽到殿上呼喚我的名字。差役領我跪在庭下。有一官吏說:這人陽壽已盡,但二十年前,救活了兩條命,應延壽一紀。(一紀即十二年)。殿上的城隍老爺說:那么放他回陽吧!差役把我領到外面,我迷失了路,忽然來了一個面如車輪的人,大聲喝道:快走!我大吃一驚,睜開眼睛,睡在棺材中,驚得跳出來,出了滿身大汗,病竟好了。’
究竟王錫曾經怎樣救活過兩條人命呢?以下是王錫自述救人的經過:‘當洪楊發(fā)匪竄擾到江蘇江陰時,我逃出城外,看到一個老婦人,帶著一個女孩子,在路旁哭得很悲傷。據老婦說,女孩是江陰縣官的女兒,她自己是女孩的乳母,因為縣官已被發(fā)匪殺害,所以她帶了女孩逃難出城,苦于無處安身。我看她們很可憐,就把她們帶回家中收容。后聞厘捐局局員某君,是縣官的朋友,把她們領去收養(yǎng),因此她們得到了生路。我想不到竟因此積了陰功,延壽十二年。’(取材自虞鐸筆記譯語改作)
湘清按:死人復活,是極少見的事,所以這種事實,很難使人生信。也有人認為即使有其事實,不過是一種假死,所見死后游地府的情形,只是第六意識的活動作用,并不是真死?墒菗业目捶ǎ偎赖乃^復活,雖不能說沒有,但真的死而復活,也應確有其事。這有什么證明呢?從‘借尸還魂’的事實,可以證明。在王小徐居士所著的‘佛法與科學的比較’,李圓凈居士所著的‘佛法導論’,都有詳敘借尸還魂的事。那事發(fā)生在民國初年,山東省聊城縣東南鄉(xiāng)崔家莊有一農夫崔天選,患病猝死,正在舉家號哭之時,忽然復活,可是對于家中的人,都若不相識,語言也不相通,舉止行動,與復活前判若二人,索筆硯,自書姓名劉建中,籍貫是安南瑤州府西南二百里山洋縣人,住縣城西南七十五里,莊名劉家大坑,并述其安南家中情況甚詳。這樣以后,大家才知是安南的劉建中,借著山東崔天選的尸體還魂復活。這事發(fā)生時,梅光羲擷云老居士正任山東高等法院院長,曾親睹借尸還魂的主角崔天選數次,并攝有崔天選的照片,寄給逖楚青平子居士?梢娊枋魂,確有其事。但借尸還魂是一個已死的人,借著他人已死的尸體還魂復活,與這篇因果故事主角王錫,在自己尸體上復活,固有不同,而與輪回的投胎亦有不同。并且借尸還魂的復活者,與前判若二人,也不能解釋只是第六意識的活動作用,更不能認為是假死,如果是假死,那么借尸還魂的復活者,怎么語言行動會完全改變,與前判若二人呢?王小徐居士與梅光羲居士,研究佛學的法相唯識,造詣甚深,他們都曾一再為文證明確有借尸還魂的事?梢娝廊苏嫠蓝鴱突,與唯識學理,想必沒有沖突。一個已死的人,既能借著他人的尸體還魂復活,那么像這篇因果故事主角王錫,死后在自己尸體上復活起來,更有可能。七八年前在臺北善導寺,遇見王一鳴居士,他也講起他早年曾死后復活,親睹陰府情形甚詳,歷歷如繪。
10 袁午葵鬼佑免焚(行善積德 鬼佑免焚)
清代袁午葵先生,是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平樂善好施,救人不倦。鑒于當時醫(yī)藥不發(fā)達,一般窮鄉(xiāng)僻壤的民眾患病,每多束手待斃,特刊刻經驗良方濟世。他認為藥方只能拯救世人的身病,不能救人的心,所以又印行了大量因果勸世的善書,普遍贈送社會各界,這樣救身救心的雙管齊下,因而有袁大善人之稱。
清初的三藩之亂,浙江省被亂兵擄去的婦女很多,袁先生曾變賣了大量家產,贖出了很多良家婦女,當時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嫗,也在兵亂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袁先生就把她收留在自己家中。過了幾年,老嫗的丈夫也因年老無依,也到袁家來就養(yǎng)。袁先生對待這一雙年老無依的夫婦,供養(yǎng)得有如自己的父母一樣。后來這對老夫婦在袁家先后病故,年齡都已八十多歲,袁先生還葬之以禮。
某年袁家的婢女,在火爐上煮茶以后,把燒過的熱炭放于木桶中,因為碳的火性未熄,竟著起火來?墒悄就霸跇巧系拇才,沒有人看到。袁家有一位小姐,臥病在隔壁床上,也一點都不知道。忽然袁小姐看到已經亡故的老嫗,白晝現形,并以指甲痛刺她的面部,因而驚恐得高聲大叫起來。袁家的人,聽到了叫聲,都急急忙忙的跑上樓來,才及時發(fā)覺袁小姐隔壁的木桶已燒成灰燼,臥床的一角也已燒成半焦,馬上急呼救火隊趕來,立刻就把火救熄,幸而沒有釀成火災。原來亡嫗因為感謝袁午葵救命的恩德,所以死后還在冥冥中保佑袁家呢!(取材自陰騭文廣義)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